如何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果之浅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聋校语文教研永恒的话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就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浅见。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聋人的知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取的,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图画式的特点,可以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动画进行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比尾巴》这篇课文为例,猴子、公鸡、鸭子、孔雀、兔子等动物的尾巴,就可以通过画面展示动物尾巴的特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充分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吻合的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对于帮助聋生学习课文,领会课文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插入生动活泼的学习竞赛,如,词语接龙比赛、背诵默写比赛、填写读书卡比赛、课本剧表演、情境交融的对话等,会把聋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动静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度过课堂40分钟。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边读边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疑难之处等用圈、点、线、问号等符号标出来;读完一遍后,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分类整理下来,疑难之处则要通过看注释或查找参考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学习了解。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采用好词好句摘抄、建立生字生词难句本、充分利用工具书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优化课堂提问
  巧设问题,正确引导。在设计问题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设计的问题太多太杂,就会造成课堂没有主题,变成了满堂问;如果设计的问题太过简单,那学生本节课就学不到多少知识,从而让课堂学习变成无效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学情,体现一定的重点和难度。由于听力残疾程度及家庭环境、个人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聋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还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
  五、强化阅读训练
  由于聋生语言基础薄弱,因而解读文本,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聋生的语言,就成了聋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有效途径是多读、多背,记忆文本语言和篇章,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聋校语文要真正摆脱“高耗低效”的困境,必须做到以读为本。在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意思后,要加强朗读、熟读、背诵、默写的训练,最终把书本上的词汇、句子、篇章内化为聋生自己的语言。最大可能地让聋生积累语言材料,成为读、写的借鉴,成为阅读和作文得心应手的语库。
  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提升,才能促进教学水平向前发展。最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真正掌握了课堂知识,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这就是教师工作中的最大乐趣。
其他文献
一度春风一岁至,渐行渐近的中考似乎又近在咫尺。在语文考试中没有哪一位考生不关注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然而中考毕竟是一次人生选择的竞争,大家都想得高分,甚至满分。“我拿什么奉献给你,阅卷老师?我又拿什么去感动你,阅卷老师?”广大考生的个中滋味,可感可叹,可见一斑。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对此更是深有感触,确实考场作文不是平常练笔,必须有独到之处、可圈可点之处。笔者以为这也并非难事,广大考生更不必
期刊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而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具有一贯性,所以,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工作尤为重要。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师要提高衔接意识,积极做好衔接教学。这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过渡,也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完成,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
期刊
文学作品中的拟声摹音艺术,就是运用拟声词或其他手段,来表现人的音容、物的声貌。  古代文人创作,不仅重视诗文的音韵美,而且功于摹声的艺术。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有专篇论述“声律”,说“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飞沈”就是字调的抑扬,“双叠”就是双声叠韵,并指出飞扬的字调和沉抑的字调,要像“辘轳交往”似地交互错杂地使用,以便寻求一种音韵美。刘勰还说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
期刊
1998年,在富顺瓦市区一个偏僻的乡中任教,由于条件艰苦,师资严重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因此各科教学质量在全区都很难进入前二分之一名。初二1班在初一学年末统考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列全区后三名,数学排最后名不说,比倒数第二名还少了15分多,班主任一气之下不干了。当时作为学校的基层工会主席,好话说尽,没人愿接这个班。没办法,只好自己披挂上阵,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其他科任教师都是平行班,自然对比
期刊
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十五载,虽然自己已是桃李满天下,但心中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受:语文教学是枯燥的。慢慢地,这种感受像一座大山,压得自己无法呼吸。2009年,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带领下亲眼目睹了杜郎口学习生活,最重要的是把小组教学带回了这所普通的乡镇中学。从此,语文教学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注入了新的活水,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作业质量不断提升。感觉自己真的从枯燥的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流派异彩纷呈。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教学案”,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等等。  这些学校的教学改革基本都是整体推进、持续进行的,很多都曾经是农村薄弱学校,在经过探索之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而且中考作文的分数更是在语文整个试卷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也让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苦下功夫。但学生面对作文却有害怕畏惧的心理,一上作文课就皱起眉头,叹息着“作文难,难作文呀”。所以这就更增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也使作文教学死气沉沉,结果弄得老师累,学生也累,而且效果也不尽如
期刊
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是使人类自身获得解放。作为育人手段之一的语文教学,应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一目标,光靠习文(学习语文知识),即使能达到,也是事倍功半的;而把习文与明理(懂得课文中所包涵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尚美(发现美、崇尚美、创造美)结合起来,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
期刊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如能在立意、构思、拟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就会受到读者的青睐,令人百看不厌。  一、立意出新  一篇文章是否有新意,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立意。立意要有时代气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立意创新常用的方法有:  1、避“俗”。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在人们心中,似乎就是十恶不赦的东西。但一位学生在《我的“鼠缘”》一文中却描写了一群老鼠为了
期刊
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的学生能找到素材,写出很好的文章,而有的学生即使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他们还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国大诗人陆游也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现实生活是广阔无限的,其中蕴藏的“美”和天成的“文章”也是无限的,就看你有没有本领去发现,有没有本领去捕捉。要想在作文时能写得出,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