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chaozh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3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匆匆过客,缺乏有效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1 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读出层次
  针对学生认知起点,注重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有位教育专家指出对于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4个朗读层次: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2)课文读得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二泉映月》时的过程设计。
  1)初读课文,指导读正确。①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每人一段:正音,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对于难读或容易混淆的字词重点正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基本读上口。
  2)再读课文,反复读流利。①同桌练读;②指名学生读;③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互相说说阿炳为什么会创作出《二泉映月》。
  3)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①再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好,还要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②再读课文并动动脑筋,看看能给问题找到答案吗?③一起讨论,研读句子。如:“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为什么以前他不会想起,现在为什么想起来了?想起了自己怎样坎坷的经历?这与他创作出《二泉映月》有什么关系?④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感情朗读,并通过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展示。
  4)熟记成诵,强化阅读积累。①教师提示诵读方法,如看图画诵读、看板书诵读和借助音乐诵读等。②检查诵读效果。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可逐步不看书,熟读成诵;可以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等。③延伸课外,强化积累。激发学生把课文朗诵给家人和其他学生听。
  这段预设的过程,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线,循序渐进,读识结合、读想结合、读诵结合、读演结合,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尊重学生的语感发展规律,让学生自由读、探究读、合作读、体会读,真正把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 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出乐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竭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采用个别读的诸多形式和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3 激发真实的朗读情感,读出个性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激发。其实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说“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学生在情境中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这样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何愁学生没有朗读的激情,没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呢?
  4 立足学生的发展,给予实效的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样,有感情朗读的激发也在于教师评价语的激励。
  有效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其他文献
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情境教学已经在各大高校中被反复使用。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增强英语课程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改
【摘要】新课改要求改变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全新打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来源生活,贴近生活,更应该让学生主动感受生活与文本中语言的魅力和光芒。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措施,更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
示范性高校在民法学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上体现了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它们的成功经验首先可以总结为重视民法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民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期刊
小学生课堂问题是最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重大问题.引发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师源性因素及其消解进行探讨,阐明了由于教师在教学方
素质教育中明确提出,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水平高低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分层教学能够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许多便利和帮助,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已成为教师必需掌握的一项技能。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课件,则是教师需要把握的一个实际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媒介,多媒体课件和更多的网络资源越来越多的运用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许多便利和帮助,课
本科教学工作的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一尺标杆,要保证教学工作高质有效开展,则需要广大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的参与、协调与配合。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不
把第一节初中英语课上好,让学生们能够从第一堂课开始就有所收获,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因为学习水平的差距,所以老师如果能够在第一堂课上对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