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要求改变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全新打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来源生活,贴近生活,更应该让学生主动感受生活与文本中语言的魅力和光芒。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措施,更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单一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为主要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目标,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主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当中、在课堂教学这个实施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牢牢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创设情境,激励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如果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那么在语文的课堂上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2、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教师要放权并且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敢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真正的达到教学相长。通过师生之间的彼此交流,双向互动,使得整个语文课堂轻松又活跃。
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确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给学生充当顾问,或与学生交流意见,或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或鼓励学生,但决不操纵课堂,不作武断评价,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情感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语文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只有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课堂上才有真正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我们将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所有这些促使我们在课程改革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形成关怀的教育理念,尊崇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格、个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情感体验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自我生命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作用出现。
【关键词】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单一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为主要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三维目标,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主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当中、在课堂教学这个实施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牢牢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创设情境,激励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分层要求,激励信心。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如果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那么在语文的课堂上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2、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教师要放权并且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敢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真正的达到教学相长。通过师生之间的彼此交流,双向互动,使得整个语文课堂轻松又活跃。
三、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确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给学生充当顾问,或与学生交流意见,或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或鼓励学生,但决不操纵课堂,不作武断评价,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上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情感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语文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只有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课堂上才有真正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我们将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所有这些促使我们在课程改革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形成关怀的教育理念,尊崇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格、个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情感体验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自我生命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作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