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当前如何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认真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摸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合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路子。
关键词:民办高校 民办大学生 就业形势 对策
一、民办高校就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新中国诞生的重新接受改造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到文化大革命中的沉寂消失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恢复重建阶段、改革开放前期的初步发展阶段、以及21世纪的蓬勃快速发展阶段等曲折历程,与共和国一起走过60余年的风风雨雨。21世纪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入内涵发展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由此转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规范发展阶段。该阶段存在如下现状:1、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的大起大落发展历程,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发展政策的大调整,民办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明显。2、民办高校数量及规模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安、北京、江西、广东等地域或省会城市,区域性特征突出。3、目前民办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高教自考助学、高职院校、独立学院、普通本科高校、成人高校等多类型并存的格局。4、经过多年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信誉和办学特色逐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仍存有办学水平参差不齐。5、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办学实践证明,其优势体现为机制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办院校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需要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摸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合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路子,是当前民办高校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认真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就业状况,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民办高校学生的基本现状。生源的结构差异大。我国民办高校生源目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计划外招收的高等自学考试的全日制助学的学生,第二类是国家计划内的,统招统考的线上学生。从江西省民办高校的生源来看,第一类,也就是计划外的学生,已由前几年的统招生与自考生平分秋色,转向如今的统招生为主、自考生为辅的格局,第二类占到了各民办高校当年国家招生计划的90%左右。这两类学生由于其入学的渠道不同,其就业的渠道、就业的体制、就业的方式也不同。导致以后的就业心态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方式、发展轨迹也不同。
2.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看,还存在诸多不完善。民办高校是国家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实行高校扩招的产物。大多数院校还正处于成长初期,无论在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使用,还是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完善,尤其是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办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毕业生在市场上则难以立足。
3.高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缺乏远见。近年来,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问题上,没有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校情实际来。设置专业,而是着眼于当前热门专业,一味迎合学校招生好来开设专业,缺乏长远考虑,势必影响高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
4.就业市场不完善。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市场体制仍沿袭至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够测地,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壁垒保护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
5.高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当前,不少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有的只是在大学最后一年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此外,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注重就业面试、就业推荐等工作,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质性设计;只注重就业政策、信息的发布工作,缺乏对学生个体针对性的指导;只注重校内就业形势报告等工作,缺乏与校外职业培训专家的沟通与合作等问题。
三、民办高校应采取的就业教育对策
高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晴雨表和试金石。就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会伴随客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作者不再从专业教育角度去探讨就业教育的对策,而主要是通过总结就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工作内容、新的活动载体和组织形式来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因发展,通过大学生内因改变外因顺利就业。
1. 开展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民办高校对学生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教育,只有贯穿大学全过程并与时俱进常抓不懈,才能不断增进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就业和择业中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结构在转型,产业不断升级,导致职业多变,人才竞争也就越激烈,提前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将来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就必须向他们介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就业形势,引导并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使他们主动激发学习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练就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道德素养、责任意识和人文素质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2.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帮助大学生重树就业信心。大学生榜样教育社会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好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本校学生现状需求定期循环开展先进模范进校园、进班级,“相约校园,成长对话”定期访谈活动等,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优秀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请进校园,参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这都在大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反响,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让更多社会典型能够以参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为荣耀,让先进典型能在各行各业积极发展,良性发展,保证先进典型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育效果才會深入、持久、有效。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心态应对就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名言,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已认识到教师是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作为一名民办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加强大学生在毕业、就业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学生要改变心态,转换角色,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这些可以为毕业班大学生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的发生。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吃苦较少,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们习惯较为清闲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社会环境的较大差距,就业的衣食起居、工作学习的方式与学校相比都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学生急躁情绪,心理落差,工作辛苦疲劳,以及生活的不适应,不少学生都会感到精神紧张、自我认同度不高、心理压抑等,此时加强学生的心里辅导,帮助他们解析释怀,帮助他们走出毕业、就业的心里关键期和艰难岁月期,为民办大学生起锚扬帆,顺利远航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其旺,桂彤雯.浅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江西城市职业学院院报,2010(24):39.
[2] 兰东东.金融危机条件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特点、问题和对策研究[J].《民办高校德育探索与研究(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刘伯川,男,甘肃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关键词:民办高校 民办大学生 就业形势 对策
一、民办高校就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新中国诞生的重新接受改造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到文化大革命中的沉寂消失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恢复重建阶段、改革开放前期的初步发展阶段、以及21世纪的蓬勃快速发展阶段等曲折历程,与共和国一起走过60余年的风风雨雨。21世纪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入内涵发展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由此转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规范发展阶段。该阶段存在如下现状:1、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的大起大落发展历程,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发展政策的大调整,民办高等教育阶段性特征明显。2、民办高校数量及规模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安、北京、江西、广东等地域或省会城市,区域性特征突出。3、目前民办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高教自考助学、高职院校、独立学院、普通本科高校、成人高校等多类型并存的格局。4、经过多年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信誉和办学特色逐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仍存有办学水平参差不齐。5、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办学实践证明,其优势体现为机制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办院校毕业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需要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摸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合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路子,是当前民办高校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认真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就业状况,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民办高校学生的基本现状。生源的结构差异大。我国民办高校生源目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计划外招收的高等自学考试的全日制助学的学生,第二类是国家计划内的,统招统考的线上学生。从江西省民办高校的生源来看,第一类,也就是计划外的学生,已由前几年的统招生与自考生平分秋色,转向如今的统招生为主、自考生为辅的格局,第二类占到了各民办高校当年国家招生计划的90%左右。这两类学生由于其入学的渠道不同,其就业的渠道、就业的体制、就业的方式也不同。导致以后的就业心态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方式、发展轨迹也不同。
2.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看,还存在诸多不完善。民办高校是国家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实行高校扩招的产物。大多数院校还正处于成长初期,无论在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使用,还是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完善,尤其是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办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毕业生在市场上则难以立足。
3.高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缺乏远见。近年来,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问题上,没有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校情实际来。设置专业,而是着眼于当前热门专业,一味迎合学校招生好来开设专业,缺乏长远考虑,势必影响高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
4.就业市场不完善。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市场体制仍沿袭至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够测地,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壁垒保护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
5.高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当前,不少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有的只是在大学最后一年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此外,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注重就业面试、就业推荐等工作,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质性设计;只注重就业政策、信息的发布工作,缺乏对学生个体针对性的指导;只注重校内就业形势报告等工作,缺乏与校外职业培训专家的沟通与合作等问题。
三、民办高校应采取的就业教育对策
高校学生的就业工作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晴雨表和试金石。就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会伴随客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作者不再从专业教育角度去探讨就业教育的对策,而主要是通过总结就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不断探索新的工作内容、新的活动载体和组织形式来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因发展,通过大学生内因改变外因顺利就业。
1. 开展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教育,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民办高校对学生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教育,只有贯穿大学全过程并与时俱进常抓不懈,才能不断增进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就业和择业中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结构在转型,产业不断升级,导致职业多变,人才竞争也就越激烈,提前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将来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就必须向他们介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就业形势,引导并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使他们主动激发学习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练就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道德素养、责任意识和人文素质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2.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帮助大学生重树就业信心。大学生榜样教育社会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好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本校学生现状需求定期循环开展先进模范进校园、进班级,“相约校园,成长对话”定期访谈活动等,把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优秀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请进校园,参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这都在大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反响,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让更多社会典型能够以参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为荣耀,让先进典型能在各行各业积极发展,良性发展,保证先进典型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育效果才會深入、持久、有效。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以积极心态应对就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名言,说明从古代起,人们就已认识到教师是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道德,教学生怎样做人。作为一名民办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加强大学生在毕业、就业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学生要改变心态,转换角色,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这些可以为毕业班大学生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和治安案件的发生。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吃苦较少,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们习惯较为清闲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社会环境的较大差距,就业的衣食起居、工作学习的方式与学校相比都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学生急躁情绪,心理落差,工作辛苦疲劳,以及生活的不适应,不少学生都会感到精神紧张、自我认同度不高、心理压抑等,此时加强学生的心里辅导,帮助他们解析释怀,帮助他们走出毕业、就业的心里关键期和艰难岁月期,为民办大学生起锚扬帆,顺利远航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其旺,桂彤雯.浅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江西城市职业学院院报,2010(24):39.
[2] 兰东东.金融危机条件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特点、问题和对策研究[J].《民办高校德育探索与研究(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
作者简介:刘伯川,男,甘肃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为: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