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方面要实施开放?又能起到哪些作用呢?经过多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探索,我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开放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传统的师道尊严做法往往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妨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思维的发挥。以往是老师拿着教科书走进课堂,班长喊“起立”后,学生齐呼“老师好”,教师则回应“同学们好”。现在,我则不然,走进课堂我首先主动向学生问好,学生向我鞠躬,我亦向学生鞠躬,然后很有礼貌地说“请坐下”。每次坐下后,我发现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孩子们在愉悦的心情下开始上课。
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有困难时,我主动靠近他们,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发现学生衣领没卷好,红领巾没系正,文具盒摆歪了,我就及时帮助他们纠正。这样的一举一动,学生感到格外亲切,他们也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和你交朋友。
开展全方位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开放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拉近了,双方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二、开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它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写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多,写毁灭少呢?”有的学生则说:“作者没有抓住主要内容来写。”也有的学生说:“使人高兴的地方应多写一点儿,令人痛心的地方少写一点儿,正常嘛。”我觉得不管他们理解得对不对,他们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够这样畅所欲言地回答,就达到了学习目的。
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是我惯用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带着疑问去学习。我觉得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值得肯定,值得表扬,因为每一个小小的问题都折射出他们心灵的火花。我还经常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针对学生不易弄懂的字词的质疑:针对写作方法的质疑:针对课文中的某些观点的质疑……
阅读课文教学时,我尝试让学生上课,我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学生们看到我这个“大学生”同他们一起听课,感到格外新鲜,学习格外有精神。“小老师”站在讲台上,虽然有些慌张。但是我相信,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将都能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亲身体验当老师的感受。一个“小老师”在日记中写道:“当老师真辛苦!当好老师真不容易。”
三、开放的语言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中,而非学习结果。评价语言应克服单纯的智力向导,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学生互评、学生评价老师等。课堂上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朗读,我总是先让学生评价,让他们说出“好”和“对”的理由,讲出“不好”和“错”的原因。我从不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观点,即使他们有些不足之处,我也是换一个角度,委婉地指出。记得我请一个学生朗读了《趵突泉》中描写小泉的那一段之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他们说:“朗读得很好,声音洪亮,流利并有感情。有些字音还进行了儿化。不过有些句子停顿得还不够好,喜爱之情还读得不够。”
多好的评价啊!这不仅是同学们懂得了一些朗读技巧,同时还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真是一举多得啊!
四、开放的课堂作业,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老师,作业更是如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经常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内容。
例如:在教学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之后,我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作业,他们顿时兴趣大增。反馈总结时,我发现同学们自己设计的作业内容比老师布置得要丰富许多。如:摘录一些优美词句并背诵下来: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给雷利写一封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收集世界上局部冲突方面的材料。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作业内容,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拘多少……同学们又一次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我发现尤其是那些具有潜能的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作业。
一、开放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传统的师道尊严做法往往压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妨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思维的发挥。以往是老师拿着教科书走进课堂,班长喊“起立”后,学生齐呼“老师好”,教师则回应“同学们好”。现在,我则不然,走进课堂我首先主动向学生问好,学生向我鞠躬,我亦向学生鞠躬,然后很有礼貌地说“请坐下”。每次坐下后,我发现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孩子们在愉悦的心情下开始上课。
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有困难时,我主动靠近他们,帮助他们解疑释惑。发现学生衣领没卷好,红领巾没系正,文具盒摆歪了,我就及时帮助他们纠正。这样的一举一动,学生感到格外亲切,他们也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和你交朋友。
开展全方位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开放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就拉近了,双方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二、开放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它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写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多,写毁灭少呢?”有的学生则说:“作者没有抓住主要内容来写。”也有的学生说:“使人高兴的地方应多写一点儿,令人痛心的地方少写一点儿,正常嘛。”我觉得不管他们理解得对不对,他们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够这样畅所欲言地回答,就达到了学习目的。
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是我惯用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带着疑问去学习。我觉得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值得肯定,值得表扬,因为每一个小小的问题都折射出他们心灵的火花。我还经常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针对学生不易弄懂的字词的质疑:针对写作方法的质疑:针对课文中的某些观点的质疑……
阅读课文教学时,我尝试让学生上课,我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学生们看到我这个“大学生”同他们一起听课,感到格外新鲜,学习格外有精神。“小老师”站在讲台上,虽然有些慌张。但是我相信,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将都能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亲身体验当老师的感受。一个“小老师”在日记中写道:“当老师真辛苦!当好老师真不容易。”
三、开放的语言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中,而非学习结果。评价语言应克服单纯的智力向导,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学生互评、学生评价老师等。课堂上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朗读,我总是先让学生评价,让他们说出“好”和“对”的理由,讲出“不好”和“错”的原因。我从不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观点,即使他们有些不足之处,我也是换一个角度,委婉地指出。记得我请一个学生朗读了《趵突泉》中描写小泉的那一段之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他们说:“朗读得很好,声音洪亮,流利并有感情。有些字音还进行了儿化。不过有些句子停顿得还不够好,喜爱之情还读得不够。”
多好的评价啊!这不仅是同学们懂得了一些朗读技巧,同时还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真是一举多得啊!
四、开放的课堂作业,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老师,作业更是如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经常让学生自行设计作业内容。
例如:在教学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之后,我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作业,他们顿时兴趣大增。反馈总结时,我发现同学们自己设计的作业内容比老师布置得要丰富许多。如:摘录一些优美词句并背诵下来: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一封信;给雷利写一封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收集世界上局部冲突方面的材料。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作业内容,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拘多少……同学们又一次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我发现尤其是那些具有潜能的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