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谦卑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ee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孔子带领十几个学生去泰山春游。赶车的是子路,他一路不停地向老师指点沿途的风景与建筑。当车子路过一个村口时,突然从路旁蹿出一个孩子,站立车前,挡住去路。子路跳下车,斥责挡路的孩子:“你为什么拦车,妨碍我们赶路?”
  那孩子不但不予回答,反而指责子路:“你们不懂礼貌!”
  坐在车子上的孔子,十分驚奇地反问:“你说说看,我们怎么对你无礼了?”
  小孩说:“老先生,如果您面前有一座城池,是车子绕过城走呢,还是城为车子让路?”
  孔子说:“当然是车子绕过城走。哪有城让车子的道理!”
  孩子向前走了两步,又说:“那好,请看看您的面前是不是有一座城池?”
  孔子顺着孩子指的方向,看见约二十步远的地方,果然有一座用泥巴垒筑的小城。小城的面积虽然只有三尺见方,但是高耸的城楼、城墙上整齐的垛口与布局,以及那得体的瞭望塔,都显出了孩子的用心良苦。
  孔子被深深地感动了。他走下车子,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们没有看见你的城池,我们失礼了,请你原谅!你年纪虽小,却教育了我,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他说着,便让子路小心地驾驶车子,绕过了“城池”。
  这个小孩名叫项橐,时年只有七岁。《史记》云:“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三字经》里也有云:“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尊重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的意见,实际上是毫不客氣地自我批评。孔子不但承认失礼,请求原谅,还虔诚地拜七龄童为师,真是虚怀若谷啊!难怪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不修炼成圣人,那才是怪事。
  智慧与愚蠢的区别之一,在于傲慢与谦虚。在受到夸奖与赞扬的时候,表示谦虚,容易做到,而且有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客气。如果在受到批评、指责,甚至挨骂时,仍不失谦虚之风,那才是骨子里的谦虚。
  愈有学问、愈有本领的人,可能愈谦虚。孔子的为人,正如泰戈尔说的那样:“当我们自以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孤山夜雨荐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月23日
其他文献
知足歌  人生尽有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中苦,闲静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疾厄苦,健康便是福;思量死亡苦,在生便是福;思量饑寒苦,饱暖便是福;思量挑担苦,步行便是福;思量孤独苦,有妻便是福;思量奔驰苦,居家便是福;思量罪人苦,无犯便是福;思量下愚苦,明理便是福;思量露宿苦,有屋便是福;思量日晒苦,阴凉便是福;思量无被苦,有盖便是福。  不知足歌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
期刊
国画大师李苦禅说过:“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第一次见到这句话不甚理解,学绘画一年半载再看这句话,才慢慢体会了其深刻含义。  我刚开始学画时,常原地打转,明明知道这样画不对,下笔却怎么也改不了,感觉怎么努力也没有进步。向老师请教,她轻轻地说:“古人废纸三千,十年不下楼,有的只是真功夫。学画要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用心去体会,去感触,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细细品来,无论是画画,
期刊
市面上经常看到以“重读……”为名的书或文章,比如《重讀近代史》《重读史记》等。每当这时,就很佩服这些作者。因为,那些书他起码看过两遍,才能叫重读。  反观自身,不免自惭形秽。很多先贤教诲,某某书应该多读几遍。听得最多的是《红楼梦》,可真正从头到尾看过一遍,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而且,读这书的第一大障碍就是人物关系,总是搞不明白。到今天再想重读的时候,一想到贾宝玉和贾琏是啥关系、史湘云该管贾母叫什么之
期刊
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转入银行界任事,《生活》周刊改由邹韬奋担负编辑责任。《生活》周刊自邹韬奋接办的那一天起,就敢于同黑恶势力作斗爭,“风行海内外,渐渐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他曾经说:“没有气骨的人不配主持有价值的刊物”,要具有“刀锯鼎镬非所敢避”的决心,“才配主持有价值的刊物”。  1931年,《生活》周刊披露了当时交通部长兼上海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的重大贪污行为,王伯群企图以1
期刊
人生没有什么死胡同,事业无需惊天动地,有成就行;情意无需甜言蜜语,真诚就行;金钱无需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需长命百岁,健康就行;朋友无需以数而论,知己就行!  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把太多心思花在取悦和亲附别人上面。所谓的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内功。自己是梧桐,凤凰才会来栖;自己是大海,百川才会来归。  人一生的成就有些靠天分,有些靠运气,有些靠努力,而人所能掌握的仅仅
期刊
“事来心应”是做事的又一种境界。无论好事坏事,与其慌乱不堪,不如坦然面對。不管成败得失,我们的好风度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自己,也会于事件之中得到启迪。也许,下次有同类的事情发生时,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  “事去心止”,看上去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却难。本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一件事,突然像美麗的肥皂泡一样消失了,那种心痛,不是每个人都能“事去心止”的。惋惜是必然的,叹息命运不公,叹息造物弄人。可是,
期刊
我们一贯提倡作报告、写文章“有话则長,无话则短”。可惜好多人并不理会,那种懒婆娘裹脚布式的大報告和空洞无物的长文章仍随处可闻,随时可见。有些人正是打着“有话则长”的幌子,贩卖其蹩脚货的。  “有话则长”,倘若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屁话,那根本就不该说,不该写,怎么还谈得上“长”呢?!至于“无话则短”,也颇值得推敲,既然“无话”,那就免开尊口,免下大笔,而不是什么“短”不“短”的问题。  
期刊
一个男人,霸气、静气、傲气、江湖气;一个女人,娇气、秀气、灵气、自在气,都是很要紧很要紧的气。可是,男人女人,都该用点力气去养的,却是一缕清雅妩媚的书卷气。  大唐名相魏徵,“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因此博得唐太宗赞叹:“人言魏徵倔强,朕视之更觉妩媚耳”。  唐太宗说得对极了,魏徵哪是倔强?实是几分妩媚书生气。  书生的“妩媚”,不似女人的软妩
期刊
公款碰不得,有人就打起“公款存哪儿”的歪主意。恩惠“存”中取,反成了个别干部“退而求其次”的牟利通道,危害同样不可小觑。福建龙岩以“明规则”清扫灰色地带,坚决破除公款存储利益输送“潜规则”,营造了全面从严治党良好的“小气候”。  放眼当下,“潜规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滋生土壤还未清除。意思意思、通融通融的惯性在一些领域还未强力扭转,遇事找熟人、找人好办事等歪風的净化基础还不牢固。因而,只治标不治
期刊
杨孔翔(山东曲阜)  读许吉如先生的文章《安全感:国家给年轻人最好的礼物》(《杂文月刊》2017年1月下),更加感觉到了我们中国的伟大。有比较才有差别,和一些仍然生活在缺乏安全感的国家的人民相比,我们稳定的社会是人们最大的福祉。如今的中国,以崭新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强大,国家富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再没有今天生活在一个平平安安的国度里让人们感到幸福的了。不比较不知道珍惜,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