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职业教育面临生源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本文立足职业教育现状,讨论探究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低分高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提出“低分不等于低能”,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建立专业认知实习制度、针对生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大仿真实训设备等教学设施投入、开展“专业、职业、创业”活动项目等教育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素质培养 低分高能 教育模式 就业导向 教学改革
21世纪各个国家的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这个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拟立足国内职业教育,特别是本校生源情况,讨论探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低分高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面向普通高中、对口升学招生,多数存在专业文理兼收现象,随着高中升学率的提高,新生多存在高考分数低、理论基础不扎实等特点,然而“低分不等于低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将他们能量小宇宙禁锢在低分的世俗魔咒里,要让他们正视自己,摆正心态,懂得发掘自身价值,激发出他们无比强大的潜力。
首先,教育“以人为本”,应从思想上重新认识生源质量。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实行的是单一评价机制,特别是高考,一考定终身。单一评价机制下,高分不等于高能,低分也不等同于低能,而国外很多高校在招录学生时,首先考查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才是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新生入学后我们不仅传授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重点培养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有机的统一,只重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素质是片面的,能够较强的综合素质,能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才是毕业生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其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结构及培养期限和方式,坚持多样化、灵活性、不拘一格的培养方式。
如今的用人单位将学生的能力摆在学历之上,这种现象直接影响考生、家长的志愿选择,经过了近些年“只要上学,不论专业”而造就的大量“毕业即失业”的教训后,近年来考生、家长日益理性化。
我院校领导审时度势,积极转变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提出采用“2+1”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求灵活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在两年理论学习基础上安排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训,并提倡课堂教学利用实景职场、虚拟职场,让学生尽早进入职场,逐步达到知行并重,学做合一,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责任心强,适应性好;能力强,上手快,肯吃苦,会沟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好评、社会认可。
第三,全面建立专业认知实习制度,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性和主动性。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认知实习教学模式,在全校所有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增设“专业认知实习”,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性和主动性。改变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将其转变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模式,通过以入学后专业介绍——专业认知实习——理论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为主线,首先建立学生的专业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性和主动性,而后配合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不同方式,使职业教育落实到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形成内容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职业教育培养应用人才的需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针对生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由于新生多存在高考分数低、理论基础不扎实等特点,且各专业有文科、理科、对口升学生源并存现象,其理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于理工科专业复杂的课程、枯燥的理论、定律推导以及乏味难记的公式,由于部分学生缺少理论基础支撑,慢慢便会缺乏学习的热情,并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五,加大实训、仿真设备等教学设施投入。对于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应当占专业教学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对于理工类专业,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活动,能突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乏味难记的公式中解脱出来,使理论知识形象化,真正做到淡化理论推导过程、注重推导结果的应用。
然而,实验实训设备不但昂贵,而且耗材投入也较大,再加上缺乏“双师型”教师,所以小班教学难以实现,大班教学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成为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质量的约束和瓶颈。而通过引进仿真、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践性教学,可以满足常规的教学手段、技术、设施设备难以实现的实习实训问题。作为职业技术类院校,应加大对实习实训基础设施和仿真软件、设备的经费投入,特别是理论基础要求高、设备工艺抽象性强的理工专业从根本上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和锻炼学生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
最后,开展专业、职业、创业活动项目,力促学生能力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阵地。对高职院校而言,专业、职业、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活动项目能迎合学生的能力发展兴趣,连接学生的能力发展实际,具有较好的能力培育价值。
要在原有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之上,开展专业、职业、创业活动项目, 针对专业对口岗位的具体要求,大力开展创新性强 、实践性高,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由“服务文化生活”向“服务职业教育”的转变。
作为教育者,我们实践“教育以人为本”,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去验证教育理论,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低分高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作者简介:
王 涛(1981-),男,河南扶溝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化工、安全生产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素质培养 低分高能 教育模式 就业导向 教学改革
21世纪各个国家的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这个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拟立足国内职业教育,特别是本校生源情况,讨论探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低分高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面向普通高中、对口升学招生,多数存在专业文理兼收现象,随着高中升学率的提高,新生多存在高考分数低、理论基础不扎实等特点,然而“低分不等于低能”,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将他们能量小宇宙禁锢在低分的世俗魔咒里,要让他们正视自己,摆正心态,懂得发掘自身价值,激发出他们无比强大的潜力。
首先,教育“以人为本”,应从思想上重新认识生源质量。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实行的是单一评价机制,特别是高考,一考定终身。单一评价机制下,高分不等于高能,低分也不等同于低能,而国外很多高校在招录学生时,首先考查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才是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新生入学后我们不仅传授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重点培养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有机的统一,只重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素质是片面的,能够较强的综合素质,能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才是毕业生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其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结构及培养期限和方式,坚持多样化、灵活性、不拘一格的培养方式。
如今的用人单位将学生的能力摆在学历之上,这种现象直接影响考生、家长的志愿选择,经过了近些年“只要上学,不论专业”而造就的大量“毕业即失业”的教训后,近年来考生、家长日益理性化。
我院校领导审时度势,积极转变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提出采用“2+1”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求灵活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在两年理论学习基础上安排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训,并提倡课堂教学利用实景职场、虚拟职场,让学生尽早进入职场,逐步达到知行并重,学做合一,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责任心强,适应性好;能力强,上手快,肯吃苦,会沟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好评、社会认可。
第三,全面建立专业认知实习制度,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性和主动性。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认知实习教学模式,在全校所有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增设“专业认知实习”,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性和主动性。改变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将其转变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模式,通过以入学后专业介绍——专业认知实习——理论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为主线,首先建立学生的专业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性和主动性,而后配合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不同方式,使职业教育落实到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形成内容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职业教育培养应用人才的需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四,针对生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由于新生多存在高考分数低、理论基础不扎实等特点,且各专业有文科、理科、对口升学生源并存现象,其理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于理工科专业复杂的课程、枯燥的理论、定律推导以及乏味难记的公式,由于部分学生缺少理论基础支撑,慢慢便会缺乏学习的热情,并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五,加大实训、仿真设备等教学设施投入。对于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应当占专业教学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对于理工类专业,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活动,能突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乏味难记的公式中解脱出来,使理论知识形象化,真正做到淡化理论推导过程、注重推导结果的应用。
然而,实验实训设备不但昂贵,而且耗材投入也较大,再加上缺乏“双师型”教师,所以小班教学难以实现,大班教学又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成为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质量的约束和瓶颈。而通过引进仿真、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践性教学,可以满足常规的教学手段、技术、设施设备难以实现的实习实训问题。作为职业技术类院校,应加大对实习实训基础设施和仿真软件、设备的经费投入,特别是理论基础要求高、设备工艺抽象性强的理工专业从根本上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和锻炼学生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
最后,开展专业、职业、创业活动项目,力促学生能力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阵地。对高职院校而言,专业、职业、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活动项目能迎合学生的能力发展兴趣,连接学生的能力发展实际,具有较好的能力培育价值。
要在原有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之上,开展专业、职业、创业活动项目, 针对专业对口岗位的具体要求,大力开展创新性强 、实践性高,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究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由“服务文化生活”向“服务职业教育”的转变。
作为教育者,我们实践“教育以人为本”,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去验证教育理论,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低分高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作者简介:
王 涛(1981-),男,河南扶溝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应用化工、安全生产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