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灵蕴秀坭兴陶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坭兴陶,由来已久。
   30多年前,还在陕西工作的时候,朋友曾送一把坭兴壶,仿明式龙蛋款。清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云:“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传明代时大彬即有此款。龙蛋本为宜兴紫砂造型,传到坭兴壶这里,因为泥质细腻,打磨光滑,呈古铜色泽,椭圆形线条,顺滑流畅,简约大方,殊为可爱。这把壶且用且养,已经有了包浆,20世纪90年代初调往北京,举家北迁,小心翼翼地把壶与其他几样陶器瓷器装箱,垫了厚厚的报纸,谁知托运到京开箱一看,那壶连同一只耀州窑梅瓶,碎为数块,那个心痛,一直持续了好多日子。
   后来在北京古玩店买过一把坭兴壶,器型为东坡提梁壶,店主说是民国东西,但知道那是做旧的,好在做工还算讲究,壶身刻字也有味道,算是在心理上有了些许补偿。
   坭兴陶出自广西钦州,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宜兴紫砂壶为我所喜,谈不上收藏,但家里也收揽了数十把,待见到钦州坭兴壶,马上觉出另一种妙味。宜兴壶所用的原料是紫砂泥,含砂量较高,成品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透气性好,有种天然质朴不事雕饰之美;坭兴用料则是钦江两岸的红土泥,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照一定比例掺和使用,细腻筋韧,手感润滑,可塑性强,因而器型多样,便于发挥雕刻艺术。坭兴陶的妙处还在于会出现“窑变”,坯体经烧制在原色的基础上会呈现出古铜、紫红、铁青、金黄、墨绿等多种色泽,以及天斑、虎纹等纹路变化,经打磨如晕如染地显现出来,煞是耐人品味。
   曾去过宜兴几次,与那里几位陶艺大师交为朋友,但钦州却一次也没有去过。今年国庆前夕,机会来了,应邀与几位作家一起前往钦州采风,参观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科普馆、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等,尽在安排之中,当然,还有坭兴陶,到钦州不学习了解坭兴陶文化,等于没来。
   入住酒店吃完晚饭,我提议去街上走走,想看看坭兴陶。郭运德、徐贵祥、徐剑、杨黎光几位也早闻坭兴陶美名,立即响应。陈建功本来要和我们同去,可有人来看他,便叮嘱我们:明天专门安排了去看坭兴陶的生产制作,建议我们看看可以,不要急于出手购买。他对钦州熟悉,他的叮嘱我们当然重视。
   出酒店一拐弯便有一家坭兴陶专卖店。进得里边,但见货架上、地上到处摆着各种器型的壶,品类繁多,却显杂乱,感觉上不是一家上档次的店。又沿街找,有家茶馆,展品架上的壶不错,徐剑看上一把西施,想买,人家却只卖茶不卖壶。杨黎光拿起一把,捏起壶盖敲击壶身听响声,我悄声告诉他看壶不可以随便敲击,我说的是挑选紫砂壶的规矩。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坭兴壶与紫砂壶有所不同,挑选紫砂壶的忌讳在坭兴壶这里却不大介意,坭兴壶脆亮的钢音倒成为显示货品质量的一个标志。
   第二天前往钦州坭兴陶有限公司參观。这是一家集坭兴陶工艺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公司,是钦州市专为振兴坭兴陶这一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而创建的一个实体,设有生产制作车间、大师工作室、产品展示厅、大中专院校陶艺习训基地、休闲陶艺吧等。早先见过的坭兴陶器,多是小件,有茶具、食具、花瓶、文房用品等,各有特色。在这里第一次见到巨制大器,眼前的天地灵气瓶、高鼓花樽、仙球瓶、龙纹君子钟等,均数尺高,有一尊大花瓶,竟高达两米。大凡陶器,烧制大型作品不易,因为坯料在烧制时收缩,很容易开裂或胎体变形。再是器型愈大,坯料自重也就愈大,在高温下能否承受压力而不至于熔融坍塌,工艺上颇有难度。坭兴陶能烧制如此大器,实令人叫绝。
   后来看资料才知道,坭兴陶烧制大器,早有传统。据民国《钦县县志》记载,民国九年在城东平心村出土唐刺史宁道务墓陶碑,初发现时已碎,后经水泥粘贴复原,“高四尺余之巨制,旁附藏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字样……”负责民国十九年《钦县志》总编纂的林绳武从书法价值、史料价值及陶制价值方面评价了宁道务碑:“寰宇坊碑,陶制已少,如斯巨制,尤所希觏,是吾钦先民陶业及书刻之程度也。”又说:“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制,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乃中国第一陶制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这是迄今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陶制墓碑。此碑的出土以及史志的记载,不光把钦州制陶历史推向1000多年前的唐代,而且那时已有陶器巨制,并且有1600余言的精美文字,可见那时钦州的制陶水平,已达到不一般的程度。
   关于坭兴陶的知识,在这里算补了一课。年轻讲解员为了让我们了解坭兴陶的特点,敲击一只大花瓶让我们听声。杨黎光兄斜眼冲我一笑,似乎笑我的孤陋寡闻,我才知道坭兴陶与紫砂陶的不同所在,坭兴陶有骨有肉,骨挺肉筋,质地之坚实竟可发出金属般的铿锵之音。
   坭兴陶的雕刻,是展现坭兴陶艺魅力的重要工艺之一。雕刻手段有线刻、平雕、圆雕、浮雕、镂空等,匠人们捉刀代笔,刀法老辣、古拙。另外还有有线绘、绞泥、彩釉、金银丝镶嵌、描金等装饰工艺。刻填工艺也是坭兴陶的一大特色,艺人们利用具有很强可塑性的泥质,在器皿坯体上雕刻诗文和绘画,再在刻痕中填上另一种泥料,从而烧制出红器白花、白器红花,使坭兴陶在单纯古朴中体现出独到的匠心雅韵,与诗文绘画互映互衬,具备又醇又浓的文人味。
   展厅里有销售柜台,徐剑要买壶,把这里当成了淘宝店,各色品种让他看得眼花缭乱,挑了这把又看上那把,问了价格直喊便宜,惹得徐贵祥、郭晋丽心里痒痒,也开始挑壶。杨黎光供职深圳已久,谙熟商业之道,拿眼直瞪徐剑,说他哄抬物价。徐剑诧异:“可以砍价?”漂亮的售货员笑吟吟道:“对你们是可以优惠的。”徐剑等大喜过望,挑三拣四,各得如意宝贝,入一旁茶席,各美其美去了。
   在钦州,我喜得一把井栏壶。井栏壶是曼生“十八式”系列之一,陈曼生乃清代书画家、篆刻家,一日与紫砂艺人杨彭年自井中汲水煮茶,由井栏激发灵感而设计此壶形,由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井栏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壶形简约美观,流畅大气,后世文人阐释此壶寓意学识有如井水,唯不停汲取,方能获得滋润,修身养性,故素来深受人们喜爱。我的这把壶身刻有“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来”,为钦州书协副主席邓立武亲自捉刀。邓立武书法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六届新人展、全国第三届兰亭奖尧山杯书法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展,获广西“巴马神”杯全区书法展二等奖、广西“冠亚杯”书法展二等奖、广西“八桂群星奖”二等奖、广西统一战线书法展一等奖。壶身草体刻字,恣意放达,神奇险峻,一如飞瀑流星。能得到这样一把壶,当然令我喜不自胜。    坭兴陶历史久远,经历了漫长年代,到了清咸丰年间,坭兴陶在传统烧制技艺中,融书画艺术于陶艺创作。史料记载一个叫作胡老六的钦州人,当过清兵,曾在江苏宜兴驻屯过,学习过紫砂陶的生产技术,回乡后用钦江岸边的红色黏土制作小烟具。而后,经过工艺匠师不断改进,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烟具之外又出现了茶具、花瓶、笔插等品类,由此以精雕细刻和神奇窑变闻名天下的高温坭兴陶工艺品行世。据台湾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阳文“钦州官窑”款。坭兴窑在历史上曾为官窑,当为不争的事实。
   窑变、雕刻、填充、镶嵌、打磨,我觉得是坭兴陶堪供玩味之处,也是坭兴陶区别于宜兴、建水、荣昌等窑口的显著特征。相对于其他名窑,坭兴陶为匠人施艺、艺术家发挥创造才能,提供了绝佳的物质载体。
   坭兴陶艺品已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我没有看过馆藏品,对陈建功说:“回京后去工艺美术馆看看。”建功说:“不必去工美馆,在北海就能让你看到,我介绍你认识一位坭兴陶大藏家。”
   陈建功说的大藏家叫许维基。
   早就听建功介绍过许维基。建功本是北海人,祖上与许家系世交,论辈分建功该叫许先生表叔。许维基先生出身于北海名门,祖上基业雄厚,年轻时即开始收藏,先是邮票,清朝大龙票、小龙票、红印花加盖票、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纪念票,解放区邮票等,均有搜集。如今市面上备受珍宠的80版猴票,他手中最多时竟有57版。后来陆续涉足近代北海海关历史、西洋古董、红色文化艺术珍品等方面文物文献收集。北海与钦州紧邻,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接触坭兴陶,被其魅力折服,此后40余年里,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四海之内,为搜集古坭兴陶惟日孜孜,未曾逸豫。中国坭兴陶艺一代宗师邓敦伟评价许维基的收藏:“许先生的收藏数量之巨大,种类之奇特,系列之齐全,技艺之精湛,特色之鲜明,保存之完美,品味之高雅,内涵之深邃,国内绝无仅有。”
   由建功兄引见,我和中国文联副主席郭运德登门拜访许维基先生,北海作协原主席邱灼明陪同。进门就看见建功所作古风长歌《坭陶吟》,北海书法家书写,六尺长幅,置于厅内。此前的2017年,许维基先生把40多年的收藏心血——清至民国时期古坭兴陶转让给一家央企,共计1539件,大部分为稀世珍品。这家央企也有情怀有眼光,专为这批藏品建立了坭興陶艺博物馆。
   眼下许先生家里的藏品,皆为他近年搜寻购进,数量近百件,有清时的踏雪寻梅大花瓶、清代竹节双耳活环梅瓶、清代竹节卧读配诗壶,民国驴背寻诗瓶、民国元年烧制的与同盟会有关的文字纹花樽、民国摹元人笔意的高筒鼓肩松纹瓶,件件是精品。
   他不紧不慢地给我们介绍那些藏品的身世来历,捧起一件竹节提梁壶,指着上边的刻字念道:“民国四年,五月七日,国耻纪念,谨记勿失,国胞齐心,捐资出力,实用土货,富强指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取代德国侵占中国山东青岛,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凯开出了撤兵的条件,共有二十一个条件,史称“二十一条”。5月7日,日本向中国下最后通牒,这最后通牒是对中国的极大侮辱,遭到举国声讨。这只坭兴陶壶,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制作的,其文物价值,自不待言。
   一件民国年代的长颈平足大花瓶,颈部勒一道环脊,刻有数竿萧萧风竹,通体灿然如铜,包浆厚实如壳。我实在喜爱,许先生从柜子里取出交与我,让我上手欣赏。一旁的郭运德一下子紧张起来,生怕我有闪失。许先生却笑道:“不要紧,不要紧,器物正是有人把玩,物人一体,才赋予了生命的灵气。”
   许先生儒雅彬彬,身上自带名士遗味。他的目光落到每一件藏品上,眼里都露出柔情,透现着欣悦、赞赏,也许还应该说带有某种恭敬。他欣悦和恭敬的是泥与土、水与火共生的精灵,是人世间的一种伟大创造,是天地造化的诗与歌,是人的神性——能工巧匠智慧与才能的灼灼光焰和不朽传承。
   临别,许先生捧出两只锦盒,他要送礼物给我和郭运德。送我的是一把合欢壶,由他监制、坭兴陶艺大师龙拔标亲工。
   合欢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由上下两片泥料对接而成,壶型典雅精巧,线条顺滑流畅,柔中见刚,调和俊逸。行业里关于合欢壶的由来传有美谈: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白芽”乃是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白芽”如期而至,龙颜大悦。消息传来,曼生甚是欣喜,设宴邀集幕客好友以贺。席间,曼生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心有所动。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从乐手那里要过大镲奋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这大镲的分分合合触动曼生灵感,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取皆大欢喜之意,风格绮丽,极富天趣。
   许先生这把壶,在传统的合欢壶的器型上,加进了自己的创意,在紫泥壶身和壶盖接合处,镶嵌了一圈红泥曲肩,高凸的盖钮也是红泥,这自然凸显了坭兴壶特色,分外蓬勃提神。龙拔标题刻“心血为炉、熔铸古今”等字,大气刚毅,更为这把富有传统韵致又极具现代审美特色的合欢壶增色添彩。
   如此厚礼,怎敢领受,可许先生执意相送。陈建功和邱灼明都说恭敬不如从命,我们接受后,心有惴惴,更多的却是喜出望外。
   绝美坭兴陶,藏灵蕴秀,让我开眼。从南国回京,再读陈建功兄的《坭陶吟》,深有同感,兹引数句以志我对坭兴陶的欣爱:
  天人共奇工,水火造化间。
   光影夺釉色,莹莹尘不染。
   气韵久沉雄,汉风复翩然。
   幽幽藏古雅,熠熠动心弦。
  责任编辑 吴晓辉
其他文献
一   当年,父亲的小眼放着光芒得意地说,他在苏北老家只读了初一,就考上了南京水利學校。还说当时的校长是个猪头三,横竖不同意在他报考的表格上盖章推荐,他是自己用萝卜头刻了一个校长的私章盖上去的。   这是发生在解放前的往事,也算是父亲对旧社会压制人才成长的一种反抗吧。   当然,如果没有这个事关命运的萝卜头,也就没有后来父亲那段激情燃烧的治淮岁月了。二   70年前的苏北到处是一片荒凉,由
1   哈强从东莞赶回家,办理完父亲的后事,已是二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正猛,一时半会儿回不了广东,只能懒在家里。眨眨眼,就到了七月初,疫情之下,外贸萧条,那边公司尚无订单,复工遥遥无期。无奈之下,他决定跟小舅进山。   进山是去当牛倌。      小舅钱永辉,在冷烟大坂雪线下,放养着三百多头牦牛。   年前一见面,他就抓着哈强的手说,小强啊,你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就到东莞去抓你!  
二月里  我站在运河边喊河  惊动了河边柳  枝条芽尖绿中点点泛红  随喊河声摇曳  二月里  我站在运河边喊河  河身上的冰就发黑了  冰裂炸纹  竟有清澈的河水溢出  蒸腾出淡淡的雾气  润泽我  那喊河的声音  一下子便清脆起来  喊河  喊来二月的抖动  喊河  喊出南风的呼应  她温柔地拂来  伴着喊河的激昂  轻轻脱去一冬的污垢  带来丝丝春意  二月风光变  运河的燃灯舍利塔  伸直
期刊
法老有一座金字塔  二百三十万块粗粝的石块  垒着欲望、权力、生死  垒着灵魂和永世未解的谜  神秘的甬道通往星际的迷航  据传有万千的宇宙波  会在合适的时候聚集在它的   能量场  我有一座尖字阁  尘埃里隐藏着人世间的爱恨   情仇  一点也不比它少  当我与它站成一排的位置  吉萨高原上的砂砾就在身边   聚拢  我的背影也有了一座三角的   模样  从远山采来巨石  在星际唤来慈航  十
期刊
【摘要】社交媒体上的疗愈视频日益流行,这类视频不仅带给受众类似“奇怪的满足感”的审美感受,而且引发学界对社交媒体上的审美范畴迷因进行反思。文章用康德美学理论和网络观察法来探讨这些图像的观看与延伸轨迹,试图在类似转发、点赞等假定被动性过程中恢复受众的审美判断能力。审美判断不仅是社会关系的日常碎片,还是基于互动形成和转化为群体判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范畴迷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分享,而是一个由共享观
【摘要】当前国际话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但“西强东弱”的不平衡话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势下,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为我国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传播、建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新的选项和可能性。建设性新闻本土化发展成果,在融入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改善国际涉华舆论生态、有效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之中,有着现实
张鲁镭  元宝刚二十出头,他要结婚了。  小艾隔着窗户递进去一只苹果,元宝吭哧一口,苹果下去一半儿,有奶白色的汁液在他牙齿间翻滚。小艾开心得咯咯乐。她又从兜里掏出个梨递过去,一只滋味清甜果肉细腻的雪花梨。  看元宝吃完,小艾摸出一根火腿肠往他嘴里塞,火腿肠有小胳膊粗,双汇牌的。元宝吃得直打嗝,小艾兴奋地蹦起来,她变戏法似的又递进去一个咸菜疙瘩,足有拳头那么大。元宝苦着脸,我的活祖宗!小艾把嘴噘得老
一   三叔是我们家的一个疮。   三叔是个发明家,自封的,他这么说,我们也不好否认。三叔曾经有份体面的工作,人民教师,教小学生。和三婶结婚后,就辞了职,谁劝也不听。为这事儿,我奶奶拎着笤帚疙瘩追了他两条街,最后体力不支,躺在当街浑身抽搐。我三叔回头看了一眼,以为我奶奶装的,就远远地喊:“妈你快起来,多丢人?”我奶奶还是抽搐。三叔这才慌了,把奶奶背到镇卫生所,医生说是中风了。   从那以后,
期刊
1   一盏灯,别在黑暗的胸前,如徽章,如花朵,如指引,一盏就成为黑暗的核心。   三月的一个黄昏,郊游路过京郊密云区太师屯镇的一个小山村。村中水泥铺路,路边的两家门前,香椿树刚刚滋出小小的芽苞。暮色降临,山风微寒,沿街的路灯亮了,金黄的灯光与夕阳的余晖融合,笼罩着依山势散布的院落屋舍,大雁翅膀造型的灯罩,一支鸟的队伍飞翔在小村的上空。有小狗跳跃着追车欢跑,村口的路灯与一株树冠庞大的栗子树相邻
李忠效一、边疆扫墓  这个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上最好处的关系是男女关系,最不好处的关系也是男女关系。  21世纪初的一个夏日,南方某烈士陵园来了4个人。不是清明,来扫墓的人本来就少,又是中午,人就更少了。  烈士陵园坐落在一个朝阳的山坡上,这里安葬了近千名烈士的遗骸,一个墓碑连着一个墓碑,整个山坡白花花的,在南国炽热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墓园都是耀眼的白光,如果没有稀疏的松树点缀其中,那白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