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一个男人是怎样变成活火山的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的柳笛
  
  在命运的风中,人只是一粒沙。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一粒沙,虽然这粒沙会有很多想法。
  10岁那年,父亲就给我订了娃娃亲。我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几乎都笼罩在这门亲事的阴影中。
  父亲跟毛叔叔是中学同学,是拜过把子的兄弟,在上世纪60年代那场大饥荒中,毛叔叔对我们一家有活命之恩。一天深夜,毛叔叔送来了一斗谷。当时我已经饿得不会走路,而母亲吃槐叶吃得腿都肿了,鞋子穿不上,干脆用剪刀把鞋后跟豁开了。
  父亲是个知恩图报的老实人,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毛叔叔,是我一生都报答不了的恩人。每年大年初五,父亲必去看望毛叔叔,后来给我订了娃娃亲,这工作就由我包了。
  在我老家,娃娃亲并不普遍。在那个禁锢的年代,爱或者性是叫人谈虎色变的东西,于是我成了同学们取笑的对象。他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毛家女婿”,我因此变得自卑而内向,而我越是狼狈不堪,他们就叫得越来劲儿。一天,当王福星又高叫“毛家女婿”时,一向孱弱的我,一拳就打掉了他的两颗门牙。从此,没有人再敢叫我的绰号,而开始高叫“伟大领袖毛主席”,把“毛”字喊得又重又长,一边挤鼻子弄眼拍巴掌。这时,我真是杀人的念头都有。
  从念初中开始,我每年都要在大年初二“走丈人家”。一个14岁的孩子,对男女之爱似懂非懂,正是最青涩最害臊的年龄,所以每年随着春节的临近,我感到自己很像个待决的死囚。原来,跟毛叔叔是随便而亲近的,一下成了翁婿关系,在他面前,我的手脚都不知搁哪儿好。毛英本来也是个内向的女孩,一见我来了,她就会钻到屋里再也不出来。
  我高中毕业那年,父亲得了一种怪病,北京、上海都去过,但始终不能确诊,病情却日渐沉重。大姑去找神婆子算,神婆子说,冲冲喜就好了。大姑双手一拍说,现成的娃娃亲,这病有救了!
  我才19岁,登记是登不上的。大姑是个神通广大的人,活动了一阵子,带着我跟毛英去了趟民政局,竟把证领了出来。在这过程中,我跟毛英甚至没说一句话。
  婚期定下来的那天夜里,父亲走了。他给我留下了两份遗产,一是对文学的热爱,二是这桩令我痛不欲生的婚姻。我不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但对“派”给我的这桩没有感觉的婚姻,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说不。
  就在这时,高考恢复了,我一下感到幸运女神似乎在向我微笑。
  银行的工作是不错的,我断没有勇气辞职,于是偷偷摸摸用功。可惜造化弄人,连考两年都只差了一分。所幸我们这些落榜的高分生,后来都进了电大,虽然是草台班子,但对渴望读书的我来说,感觉很幸福了。
  在电大,我避逅了木青。她并不漂亮,但特别阳光开朗,似乎走到哪儿都是一团耀眼的火。更令我心动的是,她特别要强,很用功,几乎每门功课都是第一名。
  我暗恋了她一年,很像一场可怕的自焚。因为背着有名无实的婚姻,我没有勇气向她示爱,甚至不敢正视她,但我那时刻追随着她的眼睛,应该早就出卖了我。
  元旦,班里搞联欢,每人都要出节目。我鼓起犯罪的勇气,朗诵了一首诗,是我偷偷为她写的,开篇第一句是在我生命的冬季,你是春天的柳笛。
  随后,我把诗偷偷夹在了她的书里。
  我们相爱了。
  
  家,也可以官场化
  
  浪漫的爱情刚刚开始,我就要面对残酷的离婚。
  在上世纪80年代,离婚是个可怕的字眼。我一直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儿子,但为了爱情,我决定自私一回。那是个中国的一切都刚刚醒来的时节,我不想在昏睡中木然接受命运的摆布。父亲和毛英,请饶恕我吧。
  办完手续,我和母亲都大病了一场,因为我们都背负着巨大的良心和舆论压力。
  电大毕业后,木青调到了市行。为了尽早跟她团聚,也为了摆脱县城那个令我窒息的环境,我拼命工作和写作。凭着不俗的业绩,我很快也调到了市行。
  单位分给了两室一厅的房子,我们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婚礼。那是我今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每天走在上班的路上,似乎是走在云端里。木青喜欢叫我“毛家女婿”——这个曾经令我痛不欲生的绰号,听她叫来竟那样令人陶醉。
  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发了大量文章,并搞了几个像样的材料,在系统内影响很大。那时,正规高校的毕业生是分不到银行系统的,于是作为“人才”,省行指名要我,而我唯一的条件是木青必须跟我一起走。结果我们一起来到了省城,我在省行办公室,她去市行的营业处干出纳。
  当时,木青已经怀孕,正是妊娠反应最剧烈的时候,甚至喝口水都会立即呕出来。她原来一直坐办公室,一下干了出纳,业务生疏加妊娠反应,我担心她随时都会垮掉。望着她那张比苹果大不了多少的小脸,我真是五内俱焚。但令我也令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的是,她没请一天假,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了业务尖子并上了报纸头条。一年后,她当时正休产假,就被提拔为营业处主任,算是硬邦邦的正科了。
  与木青相比,我却很有些“运交华盖”。初来省行时,我曾经很自信也踌躇满志,但很快就发现,这里的水太深,跟文字打交道时我会游刃有余,而跟人打交道时却捉襟见肘。渐渐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陆续分来,我这个资深秘书便成了只垃圾股。领导找我谈话说,办公室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儿,考虑到你的年龄和特长,还是去研究室吧。
  在大家眼里,研究室是闲职,是养老的地方,一旦进入就意味着仕途“没戏了”,我对所谓仕途看得很淡,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我求之不得。另外,女儿太小而木青太忙,她在一线而我退居二线,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和孩子,也算个不错的搭配。
  对这个“选择”,木青会不高兴,这个我想到了,但没想到她会勃然大怒。跟我同一年进省行的秘书一共是8位,她扳着指头如数家珍:除了我没提起来,人家都提起来了,最厉害的两位已经是刮处。她说,生活不是写诗,你成不了鲁迅也做不了王朔,再梦游下去,你这一辈子就交代了!
  趁我出差时,她竟把我所有的文史类的书,全部卖了废品。
  我愕然,愤然,望着空空的书架,我感到自己一下给抽空了。
  我的文学修养和才情,曾经是最令她着迷的东西,仅仅5年,她就完全否定了自己。女人是水做的,她变得太快了。
  从此,我们的婚姻差不多进入了“默片时代”,除了有关女儿的话题,我们几乎无话可说。
  离婚的问题,我不是没想过。但一看到心爱的女儿,我不想给她留下哪怕一丝破碎的记忆。我已经离过一次连婚礼都没举行的“婚”,而现在的婚姻是我一手打造的,我断没有勇气再敲碎它。望着母亲忧戚的目光,我知道她的隐忧。已经做过一回不肖子,我不能再叫她伤心了。
  木青在仕途上春风得意,她更不会离婚,因为我们在一个系统,离婚会成为一个人的致命伤。有时,在一些场合我们不免“撞车”,她会很亲切地拍打我的肩膀,拍得我很有几分毛骨悚然。
  一座老房子看上去摇摇欲坠却不倒, 便是因为它还有支撑,我们的婚姻便是这样一座老房子。
  最初的情感挣扎过后,我们的“合作社”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木青是一把手,真理也永远揣在她兜里,她除了忙工作,只管家里的大事。而我则是保姆兼后勤部长,还特别容易犯错误。比如她父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每年都要来省城住一两个月的院,照顾他是我的职责,稍有差错,便会招来木青的指责。
  跟最铁的哥们吃酒,有时不免牢骚几句。哥们捅我一拳说,嫁了这样的女强人,你就别撒娇啦!当年,人家是做拖斗陪嫁进省城的,现在正好倒过来了,谁拳头硬谁就是大爷,你小子就认了这壶酒钱吧!
  
  谁能与我共醉
  
  这么多年来,我永远比木青慢了半拍:当我终于做了科长时,她已经是副处:当我两鬓花白做到处长时,她又来了个“华丽的转身”。
  2004年,南方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在山东设分行,聘她当一把手,年薪60万。她成为不二人选的原因是:她一直干业务,人际关系广,她是有名的工作狂,无论冬夏都是6点起床,每天的第一件事是跑步,这在业内传为美谈。
  很多人登门祝贺,包括她老家的七八个中学同学。人家远道来了,当然要热情招待,而木青正忙于应付总部来的几位领导,于是由我代劳。
  为他们安排好住宿,一行人杀到酒店。都是老乡,其中三个跟我很熟,按山东人的习惯,这酒吃起来就没边了。
  不知什么时候结束的,也不知喝了多少酒,是木青的一杯凉茶泼在我脸上,把我一下泼醒了。她像一头愤怒的狮子一样咆哮这把年纪做了处长,你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就是天天泡在酒缸里,你也做不了陶渊明!早知道你喝成这个熊样,我宁可找个朋友去陪酒!
  我不是个贪杯的人,平时能躲的酒局我都会躲,即使偶尔跟要好的哥们多喝几杯,也从来没有大的失态。今天,我是为她尽东道之谊,场合比较特殊,纵然我醉了,何至于惹得她如此狂怒?
  这个我曾经那样爱过的女人,此刻是如此陌生。我突然感到,我们不是一种生物,她不仅对我没有爱,也没有起码的尊重和宽容。人,永远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要求别人完全按自己的标准生活,不仅不人道,也是荒谬而不可能的。我也许不如她混得好,但我一直与人为善,这么多年来,为这个家,为女儿,为她包括她的娘家,我默默地付出了多少?我真的那样不堪吗?我难道已经罪不容诛?
  在酒精的燃烧下,我已经是一座活火山,但我没有发作,而是选择了习惯性的退让。曾经,我也尝试着据理力争,但结果会是更激烈的战争,于是退让成为我唯一的选择。
  我来到了阁楼上,决定跟她分居,为离婚做做铺垫。
  女儿已经读大学,她应该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父母离婚了。她读高中时就劝我离婚,因为她不能接受妈妈的霸道和我的委曲求全。
  木青也会超然了吧,以前的种种顾忌,随着她的高就已经不复存在。放她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一条生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持续得太久了。这套房子,加上阁楼有几百平米,它多么空旷又多么拥挤。我们曾经很贫穷,现在似乎比较富有了,可我们的生命多么空洞和荒芜。
  想到远方的母亲和女儿,我开始默默地流泪。在这个令人绝望的夜晚,一定有很多条呜咽的小河吧。
  我对这个世界已经不存奢望,只想寻找一颗朴素的心,相互偎依着过一种茅檐低小的生活……
  
  编辑 乌耕
其他文献
11月1日下午2时30分,密大为我们举办毕业典礼。参加典礼的除了校方代表和任课教师外,还有当地许多华人同胞。临别之际,大家相聚,纷纷忙着合影留念,签字题词,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此时,在熟悉的人群中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她头戴编织的灰色毛绒线帽,一身素雅的长毛衫,肩上搭着同样灰色的毛绒围巾,站在那儿望若我们优雅地微笑。她是谁?半年来我们与周围当地华人都很熟了,而与她却从未谋面。  当晚6
期刊
我们登记了。那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寓意是:天长地久,九九归一。  那个时代,结婚证就是两张红色的小纸片,没有双方的照片,上面还特意写上了一行字:布票多少尺、棉花票多少两已核发。计划经济时代,老百姓的吃穿都要凭票凭本限量供应,工资都不高。  我们收到的礼物,大多是暖水瓶、洗脸盆、枕头套之类的生活日用品。因为我盖房子倾尽了所有,还借了债,发妻决意要多为我和我们的新家买些东西。除了委托上海的亲友邮购了四
期刊
晚上,陪朋友聊天。朋友怀孕4个月了,丈夫是军人,常年不在身边。她最近工作上又不如意,心情郁闷,烦躁不安,只好跑到我这里倾吐烦恼。为了帮朋友排忧解闷,我像个心理分析师一样,耐心开导,细语安慰,把矛盾冲突一一分解,娓娓道来,还把从网上看来的笑话讲给她听。在我的劝慰下,朋友郁结的情绪一点点消散,脸上渐渐露出明朗的笑容。  父亲的电话就在这时候来了。他说:“我准备明天去城里,给你妈买某某胶囊。收音机里都讲
期刊
当他将一张纸条塞进我手里时,我一下蒙了。展开一看,上面写着:“晚上7点肯德基。”抬起头,他早已离去,再看看纸条,心跳得飞快。  从来没有收到过纸条,年少的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一切,只是忽然问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将纸条夹在书中,我在想,去还是不去?  那晚,我最终没有赴约。那张纸条折磨了我一个晚上,拿着它,想了很多,而想得最多的便是,他不是我喜欢的人。当时也不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只是对他没有任
期刊
因为母亲早逝,家里的生活重担一直靠父亲支撑。我考上大学,父亲靠着给人打零工供我上学。每月父亲将辛苦攒下的皱巴巴的钞票寄给我的时候,都要忍受邮局服务员鄙夷的目光。然而,父亲总是毫不在意,总是乐呵呵地填单子,然后挺着胸脯乐呵呵地离开。有了我这个大学生女儿,父亲的骄傲总是无处不在。  转眼间,大学四年就匆匆走过。毕业后,我应聘到了我大学所在城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成了一个出入写字楼的白领,从领第一个月的工
期刊
我一位朋友,一个疲惫的已婚男子,内疚地告诉我,自己可能真的是一个极端自私的男人。  他说,他的太太是个对他好得不能再好的女人,可是他就是对她有说不出的厌恶。  平日里,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承揽下来的,不过,她在做任何家务的时候,也不会让他安静。  一会儿,她拿着他的衬衣过来说,你看看,这领子穿得这么黑,用了领洁净也不行,我用自己的手就这么搓,搓了这么久,最后还用了漂白剂才弄白了的。  
期刊
刘老大    刘东升的父亲刘老大是一个煤矿的矿工,每天下井之前,他都在腰里揣两个大馒头。  到了矿区,领了工牌,坐升降机。升降机走起来有时快点儿,有时慢点儿,有时走不耐烦了还一颠一颠地发出“咔、咔”的响声,刘老大就会摸摸腰。工友们都知道那地方拴着俩馒头。  在湿热的、鬼火般灯光、几百米深的井下作业段,矿工们用手镐或用风镐打钻,取煤。刘老大有时会停下手里的活,摸摸腰间的那俩馒头。  刘老大每次回到家
期刊
春节的时候,全家人在一起翻看老照片。看着几十年前我同父母、兄弟姐妹的合影照,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往事。  我是17岁那年夏天,也就是1966年7月份,离开河南襄城老家的亲人,同许昌地区的147位支边青年一起,奔赴西藏高原支援边疆建设的。我走后,父母在家真是操碎了心。  1968年中秋,我进藏支边的第三个中秋,远在几千里外家乡的父母听说我可能回家休假,就把中秋节买来的月饼留下了一块,等我回来吃。  那
期刊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喜欢养鸡。  小的时候,农村的人们能够填饱肚子已是十分勉强了,更别说养鸡,可母亲总是宁愿自己少吃一口,也要省一点点粮食喂养小鸡。她指望这些小鸡长大后下蛋换一点零钱,以便打点油换点盐什么的,用来补贴家用。  印象中的院子里总有三五只鸡转悠着。它们好像老是吃不饱的样子,毛色既不光滑,亦不鲜亮,叽叽喳喳不满地乱叫着。偶尔在墙角边发现了一条雨后的蚯蚓,就会引发一场争夺大战,最终得胜的那只
期刊
小时候,喜欢看妈妈晒霉。芦获编的席子当中,一件白底的印着细竹叶图案的褂子,母亲总要拎出来,说上一阵。无非是那年,和父亲订婚,在获港的街铺上怎样怎样遇到的。那年是哪一年呢?还在我出生之前。那应该是很老旧的衣服了,没见母亲穿上身,可也不见她扔,只留着,年年掏出来晒。也许,那件印了青葱竹叶的嫁衣,母亲是把它当青春一样来凭吊的吧,在外人不解的目光里,在自己的心里。  我大妈家的女儿多,她的大女儿比我大四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