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阈下“五位一体”构筑高校教师的师德之梦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henzhuo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新模式已变得刻不容缓.“互联网+”语境下,针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呈现出的新问题,本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生本主义”为宗旨,在明确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加强思想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实践、提升道德情操、坚持法治理念这五个方面着手,构建“五位一体”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旨在育人职能中融入“立德树人”的发展主旋律,以期为高校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育“四有”好老师提供探索路径和方法,为高校教师在自我增值中实现师德建设之梦.
其他文献
将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热门的课题,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入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先进技术和平台来构建新型的音乐课堂,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感受平台和氛围.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传统课堂的问题,阐述了”互联网+\"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初中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
在信息时代和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双重视域下,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极大关注,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信息技术,有越来越多的为培养学生勤劳品质而在各个途径渗入劳动教育,更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极致,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帮助,当然,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十分讲究.值得一提的是,劳动教育需要从小抓起,方可达到更好育人成效.鉴于此,我们以小学劳动教育为思考内容,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合理教育途径和实施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教师带去育人方面的思路.
劳动是个体在体格和智慧层面的体现,也是人和动物最为直观的区别.我国进入“互联网+”的数字经济时代之后,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因此国家层面也一直关注并重视劳动教育的现实作用.高中阶段是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高中生的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使其具备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素养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也将围绕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方法展开分析,旨在给今后的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促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进而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以此提升幼儿的素质和能力.本文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为例,分析多媒体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原则,采取相应的应用措施,保障幼儿语言活动的教学效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幼儿向着综合并且全面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