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金沙文明的奇珍异宝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周大金面具


  黄金,色泽优雅,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金沙遗址共出土300余件黄金制品,是目前我国发现商周时期数量最多、器型最为丰富的一处。其中最有特色的,应该就是下面的这一对“金面具”兄弟了。
  文物名称:商周大金面具
  山生地:金沙遗址
  年龄:3000多岁
  外貌特征:高11厘米,宽19.5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它有着方方的脸庞,大刀眉、大凸眼,高挺的鼻梁下还有一张紧闭的嘴,看起来严肃得不得了。文物特点: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黄金面具。
  文物名称:商周小金面具
  山生地:金沙遗址
  年龄:3000多岁
  外貌特征:高3.74厘米,宽4.92厘米,厚0.01厘米,重5克。它有着圆圆的脸庞、圆圆的下巴、如同新月的眉毛和略带笑意的嘴,显得神秘而深沉。
  文物特点:这件面具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罩极其相似,但造型更为精致小巧。

木耜

  古书《华阳国志·蜀志》里记载了这样一句重要的话:“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意思是说,在杜宇统治时期,国王杜宇教授他的子民如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提出疑问:在那个时期,务农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较为主流的生产活动了呢?不用急着说出答案,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左边这件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图中这根有着长长的木柄、长得很像铲子的文物就是古蜀人曾使用过的农具——木耜(sì)。它有1.42米长,由一块整木制成,是一种用来翻土的农具,被称为“农耕之祖”,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兴旺发达的重要物证。
  由于木质器物非常容易腐朽,很难被保存下来,在考古中发现得极少。这件木耜是在金沙遗址中一个废弃的“水塘”中被发现的,它被深埋于土质细腻的淤泥之中,与空气隔绝,因此幸存下来。
  “耜”是什么神奇的物件?
  耜是一种农用翻土工具,材质有木头、骨头、石头等。古文献中记载耜是由神农氏发明的,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出现。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件木耜表明,在当时的古蜀国,木耜是一种重要的农具。


  说到“土”,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泥人儿?还是用泥土做的什么其他物件?是的,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金沙遗址出土的陶器。这些陶器是古蜀人用陶土做成的,它们与古蜀先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高达1米的大口陶瓮竟是古蜀人的“冰箱”?没错,这种陶瓮的底部是尖的,放在地上根本不平稳。所以后人推测它应该是人们放在土里的,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又能保持里面物品的温度,是不是很像我们现代用来为食物保鲜的冰箱?

商周石虎
商周石蛇

  石器,由于它的原材料來源广泛,便于就地取材,从远古开始就被人们广泛使用。金沙遗址发现了1000余件石器。有璋、璧、钺(yuè)、斧、锛(bēn)、凿,还有虎、蛇、龟、跪坐人像等。这些器物大多不具有实用性,而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你看图中的跪坐人像和动物形石刻作品,是不是栩栩如生?它们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较早、制作精细的石雕艺术品。   这件商周石跪坐人像是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一,目前已出土的12件石跪坐人像造型大致相似,雕像都有着方方的脸、高挺的鼻梁、大嘴巴,双手被绳索反绑在身后,双腿弯曲,双膝跪地。

石跪坐人像的用途是什么呢?


  与古蜀差不多同时期的商王朝和西周王朝,会在重大祭祀活动中用活人去祭拜神灵和祖先。而金沙遗址出土的这批石跪坐人像也许是一种特殊的祭祀用品,用以取代活人祭祀。这样的话,我们似乎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像会被做成捆绑、跪坐的样子了。


  古人认为玉石是自然界的精髓,是天地灵气的结晶。在古蜀国的一系列大型活动中,玉器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金沙遗址出土了2000多件精美的玉器,它们大多是玉质的礼器。这些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细,基本没有被使用过的痕迹。它们既是当时贵族用来展示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巫师用来沟通神灵、祭拜天地的法物。
  右边这件玉琮是由青玉制作的,雕工精细,共分为十节,每节雕刻有4个仿佛简笔画般有眼睛和嘴巴的人脸纹饰。在玉琮的最上方,还刻画着一个舞动的人。
  不过呀,这件玉琮的玉质和整体造型风格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其他玉器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考古学家们认为它不是在金沙本地制作的玉器。
  从外形、纹饰、雕刻工艺上看,这件玉琮属于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的风格。很多考古学家认为它就是来自良渚文化的故乡(今江浙一带)。良渚文化晚期比金沙文化早了1000多年,金沙文化与良渚文化地区相隔了1000多千米。那么,这件玉琮是如何跨越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经过1000多千米的遥远路途,辗转流离,最后停留在金沙的呢?这背后令人浮想联翩的故事,給这件玉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十节青玉琮
  对于生活在古蜀国的人们来说,这可是一件“进口产品”哟!
  良渚文化晚期
  (前2000多)
  金沙文化
  (约前1200—前500)

青铜


  在先秦的很多典籍中,被称为“金”的东西,大都不是指真的黄金,而是指铜(当时的“黄金”被称作“鋈(dàng)”)。铜与黄金、白银一样,在古代都是来之不易的稀有之物。它的用途也非比寻常,多用于“国之大事”,即制造战争武器或制作宗教礼器。金沙遗址就出土了青铜器1300余件,大多是小型的器物。
  这件商周青铜立人头上戴着一个光圈,象征着光芒四射的太阳,身着单层中长服,腰间插着象征权力的杖饰。他站在高处,目光炯炯有神,似乎正主持着一场重要的活动。猜猜看他的身份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巫师,有人说是古蜀国国王……虽然说法不一,但从整体装扮来看,他肯定不会是平民百姓,应当是掌握着一定权力的王公贵族。
  商周青铜立人最为特别的是他的手势,他的手环抱在胸前,似乎握着一样东西。这件文物出土时手里已经没有东西了,因为他的双手并不在中线上,所以专家猜测这件青铜立人手里拿着的可能是一根象牙。
  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方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过形象类似的青铜立人。虽然三星堆青铜立人和金沙青铜立人的大小差别很大,装束也不相同,但是两件青铜立人竟然是一模一样的手势,这再次显示了三星堆文化与金沙文化的密切关系。

蜀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其他文献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件来自3000年前的高颜值文物——商周太阳神鸟金饰。相信去过成都的朋友都对它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成都大街小巷中,路灯上、立交桥上、广场上……乍一看这个图案,它造型写意,简洁规整,如同现代设计的艺术品一般。它不仅是成都的城市形象标志,还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主体图案。那么,这件文物是在哪里被发现的?在发现过程中又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金沙遗址是在建筑施
期刊
威武的狮子  傳说龙生九子,龙的第五个儿子叫狻猊(suānní)。其实除了这种情况,狻猊在其他地方都是指狮子,算是狮子的古称。  大大小小的门兽中,最常见的就是狮子。狮子是在东汉时期从西域来到中国的。因为它雄壮、威猛,所以经常被用来镇守大门,以示威严。故宫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威武的狮子,要数太和门门前的这一对铜狮子了,它们是明代的文物,所以是故宫狮子中年龄最大的。  东边的雄狮脚下踩着一只绣球,象征
期刊
老少皆宜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曾风靡一时,让我们领略了文体事业双繁荣的大宋时代。在这部电视剧中,打马球是主人公们特别喜欢的运动。这是否激起了你的兴趣,想知道马球运动到底是什么样的运动呢?它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吗?又是从何时何地起源的?现在还能玩儿吗?今天,就让我们请出三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揭开马球世界的神秘面纱吧!學富五车的历史学家运动规则  马球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在规定的场地上,马球手骑
期刊
百草园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的边门)周家新台门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周姓人家里。周家做官经商,人丁兴旺,是一个名门望族。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出身翰林,做过知县,后来又到北京当了内阁中书。令人羡慕的家世,宽裕的经济条件,构成了鲁迅从出生到13岁这段无忧无虑的童年。  鲁迅幼年居住的这所大宅子又名周家新台门,是周家祖辈在清代嘉庆年问购地兴建的。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坐北朝南
期刊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满脸笑意的翘着腿的“小老头儿”陶俑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他是谁?为何如此开心?他正在做什么?在与博物馆老师的讨论中,我们知道了答案。  原来,这是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俑。通过这件文物,我们知道了在东汉时有一种表演形式叫“说唱”,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娱乐方式。  这种说唱的娱乐方式在当时为什么这么受人欢迎呢?我们仔细看看这个说唱俑:人物形象很滑稽,五短身材,一脸笑意,他左手拿鼓,右手
期刊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在制作上常常融合多种技巧,精雕细琢,光润细腻,能工巧匠们最大限度地突出了玉器的坚实、细润以及自然之美。  黄金有价玉无价。那么,我们又能从这些至真至美的金沙古玉中了解哪些有趣的知识呢?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嚣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聪明的金沙人是如何打造一款高端玉嚣的。玉不琢,不成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于这些与玉嚣制作有关的名言中描述的内容,我们现代人好像已经没有太
期刊
古代的“總裁”一共有三大类:  第一类“总裁”指的是中央修订史书的主管官员。史书的编撰在历朝历代都是皇帝最为重视的,官修史书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这类官员一般就被称为“总裁官”。例如在清代,修订史书的机构主要有国史馆和实录馆。这两个机构负责修订、记录、编撰的官员都被称为“总裁官”。  国史馆最初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设立的临时机构,主要任务就是修订清代前三代皇帝在位时的历史。到了乾隆初年,因为修
期刊
劈甘蔗的游戏  1919年,美国人包尔·林百克为了给孙中山先生写传记,曾经对他做过多次采访。其问,孙中山饶有兴味地谈起了幼年时热衷的游戏,踢毽子、量棒、劈甘蔗……劈甘蔗是这样玩的:先把甘蔗扶正直立在地上,手一松,趁它落地前用重刀猛力一劈,谁劈下的甘蔗段最大,就算谁赢。林百克在听完孙中山对劈甘蔗游戏的说明后,开玩笑地说:“我知道你对于‘劈甘蔗’一定是很在行的,因为你劈除晚清政府的方法实在不错,是吗?
期刊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它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被考古学所证实的都城。殷墟遗址因为出土了大量甲骨而闻名于世,这些甲骨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武丁一朝。  武丁是商代的第22位君主,也是商代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妇好是他的妻子。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数小屯5号墓最为有名,它就是妇好的墓葬。  妇好墓的发掘,不但使考古实物和甲骨文的记载相互印证,而且让一
期刊
馆长推荐  2001年2月,在距离成都市中心7千米的西北边,一颗明珠从尘土中浮现——金沙遗址被发现。它的发现把成都的建城历史推到距今3000多年前,也为这座城市的起源找到了开端。  精美绝伦的金器、神秘庄严的青铜器、细腻古朴的玉器……一件件精美文物的呈现,将古蜀先民的生活场景投射到了我们眼前。欢迎你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欣赏3000多年前古蜀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 姚菲古蜀王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