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生活与油画题材选择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从凡代克开始致技法完善至今也有500多年,题材也从当时的人物到现代的抽象景物。然而摄影和新媒体的出现都对传统油画有着冲击和挤压。但是传统毕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一种集体文化的选择,它是保护良好生活秩序、追求共同体利益的一种力量。在谈到关于西方500年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有一段话让人深思:“衰落这个词指的只是减弱”,它并不意味着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丧失精力,才能和道德观念。正相反,现在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时代,充满着深深的关切和忧虑,又有着它特有的躁动不安,因为他看不到清晰的前进道路。它失去的是可能性,生活中艺术的各种形式已经用尽,发展的各个阶段也已走完。制度的运作艰涩困难,造成的重复和失望让人难以忍受。现在的主要历史力量就是“厌倦和疲乏”。说话的人是美国史学大师雅克·巴尔赞,在此我可把他的话理解为当下油画艺术的注解。因此哲人的精神选择必然反映一个民族或城市的灵魂, 作为一外来画种,必然有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影响,一个前提是没有强大的精神信仰、创造令人信仰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事,这点在西方画家的坐标中可以容易地找出他们的心仪所向。
  朝戈画中的人总是远离城市的,样子很孤单,一人或二人,没有城市里的熙熙攘攘。然而,身体总是健康的,高大、威猛,蒙古草原的成长经历是朝戈取之不尽的题材来源,大地和天空是他们最好的背景,也是他们的人生注解。站在大都市的朝戈眼中望去却是蒙古的天空和荒野,朝戈为自己的题材选择了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刺破了城市老俗文化的萎顿、媚俗,也给高歌猛进、凯歌频传的人们带来沉静和思绪。朝戈在油画题材的选择上融进了自己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人类未来的思考。蒙古是朝戈艺术的核心,对社会和人性的深深体悟促进丁作品的内涵,所以他能创作出具有精神力量的作品。(人物》中的女子显得高大,离我们好近,而且探过头来,神经质地丁着我们,有知觉者若在生活当中遇见,首先感受到一种不安,如画中所示,城市中人到了外乡所见了风情,。而居住者的表情显得怪异不欢迎,背着行襄的我们来得唐突,在威武、高大,陌生的表情面前我们会落荒而逃,在城市中我们从未见过一个人可以拥有这么多的地,这么大的天空,在精心设计的城市中,我们想怀着轻松的心情来到旷野,然而这里的人们对我们如此警惕、不安、怀疑,天上的云朵也像石头一种沉重,朝戈在表现一个草原民族对于城市生活者无情的挤压或者相反。朝戈说:“我要表达出活生生的正在发生的思想感情、意识活动和人的真实存在,并以获得艺术形式的敏感,这里存在着人的本质、艺术的本质,也存在着语言的新元素。我从生活日亦迫切的畸态,可以感到人格的无能和人的精神生活的荒漠巨大的经济机器正把人异化成非人性的事物。我的艺术是当代生活的复杂存在的综合体。我的艺术是有尊严的人性置身于这当代的艰难存在之中。”自己的解说是打开他油画作品的钥题,朝戈作品中带来的冲突性与他的民族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下有其特有的珍贵品质。
  我们能够直接感觉到人性中的善和美,在历经千万年的变化中人类所闪烁着动人光芒,也是人类文明传承延续的充分理由。在一个古老而专制的社会中这种光芒似乎是罕见的,但也是能够存在的。杨飞云技法的表达与题材的选择上极其吻合。城市对其居住者提供了便利的日常生活所需,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生活,在工作之余,坐在椅子上,光线静静地落在身上,屋内的花草在旁静静生长,身边可以传来悦耳的音乐,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不想,这也是城市生活的动人之处吧!生活在杨飞云画中的人是幸福的,洋溢着神性的人性,歌颂人,赞美人,是杨飞云在油画学习中最大的收获,希腊文化的沉静睿思深深影响了杨飞云在油画题材的选择。从早期的《君子兰》到近期的《无忧无虑的年龄》,杨飞云在风格上没有大的变化,但技法上并趋完善,题材的选择与把握比以往成热得多,人物的组成上更加复杂,难度大大增加,在美学上有一惯性,但较以往人物的空间已经扩大。这也说明了杨飞云在经历北美、欧洲之游后逐步扩展自己的空间,从封闭、唯一的审美转向一定次序的美的组合,也可以说是杨飞云的视觉空间和心理空间在变大,一个城市中的居住者在十五年的岁月中,风格稳定逐步地迈进,似乎与这十五年的城市发展过于滞后,然而杨飞云引人注目入处在于精湛的技法表达和授受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他始终以此为标准描绘心仪的城市之光,在充满神圣光彩的人的身上,我们就永远记住了生命中最美丽、最动入的时光,杨飞云像是一个收藏时间的智者,沉静地让时光停留住脚步,城市的生活升华为美的瞬间,也成了永远。在纷杂的城市生活中,显得格外专注和单一。然而艺术本就是一个最个人的事业,而这种类型往往只有行业划分细致,清晰情况下城市中才能出现。
  西方文明有其特有的对比性和参照性,中国人生理论很早认识到理性的认识局限,而主张从人之外寻找价值基础,领悟自然事物的秩序,或者以相对主义作为手段揭示理性本身的局限,故在绘画表现上追求“气”“ 韵”。而理性在认识外物的强劲功效使西方人走到人理性至上的地步,理性是为事物的存在和人的生存寻找理由,怀疑则是理性自觉到它自身给出的理由是不牢靠的,因而导致了对理性自身能力的怀疑。在理性主义成为一种普遍人生哲学的整个过程。正是这种怀疑精神,迫使理性在自己的有效范围上步步为营,并力求更严密和宽容,这其中的人生哲学,也必然贯注于西欧的绘画传统之中,达芬奇说过:“人是这个世界的原型”。它与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教会文化和以神为本位的人生价值体系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并转向以人为本位,确定人的尊严和力量。在这种火炬传入中国,至少我相信我国优秀的油画家亦既此为基点。朝戈、杨飞云、正是这样杰出的画家。虽然在题材选择上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或忧郁、或坚定、或犹豫,但无疑是优秀的,人生是一个谜面、谜底和猜谜三位一体的无旁谜局,这就注定了人的尊严,也注定了人的磨难。当唐·吉诃德手执利矛冲向风车时,命运在发笑,人却在苦笑。从这苦笑中产生了人类对自己生命的忠诚、坚毅和执著。人类的历史充满了悲壮与抗争,油画未尝不是如此。
其他文献
这次的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时间贯穿了我的整个高二的教学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我和学生一起体会了教与学的喜、怒、哀、乐。  1喜:起初过程中,觉得自己有点聪明,走了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挑战自我,循着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的想法!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时髦的标题—blog的教学研究工作!没有想到,很快就在市教科所通过了审核。我很欣喜,感觉自己的教学工作仿佛已经,得到了其他同志的认可。  2哀:blog教学没有
期刊
谈起语文复习,大多身居一线的语文教师,也是两手一摊,作无奈状。语文复习真的如大海捞针吗?《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句名言,来形容中考语文考题非常贴切。虽然每年考题不一样,但只要掌握命题规律和做题技巧,语文成绩冲刺高分,不是不可能实现。当中考的号角即将吹响,如何备考,踢好开门这一脚呢?语文题分为九个类别。〈一〉汉语拼音,汉字字形及书写。〈二〉句子的造用仿写、病句的修改。〈三〉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对苏立康教授访谈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训练在有效课堂中实际运用,即如何消除机械性,提高有效性。亮点在于对历来备受诟病的训练的重复性做了新的阐释。  关键词:唯能力论 消除机械性 提倡有效性  读了魏本亚先生与苏立康教授的对话(见《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十年的深度思考》一文,载《语文建设》2011第4期。以下简称《思考》),感受最深的是对话所表现出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在对待训练问题上。在这个课
期刊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一个痛处,一直是家长的烦恼,也一直是社会各界批评的一个“火力点”。教师在教学中觉得学生难教,家长在辅导中无从下手,社会各界标准各异,只取其一,不及其余,更增加了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焦虑。于是,作文搞统一标准者有之,辅导班传授技巧者有之,无形之中更增加了作文教学的主要承载者—— 学生的厌烦、抵触情绪。“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个例子只是编者的选择,未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尤其在小学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要具有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课堂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老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我们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成性 教师 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
期刊
由于时空的间隔,现在的学生对中国历史很陌生,在他们眼中,历史仿佛是“故纸堆”,好像只是一串串历史年代、事件和人物的集合体。觉得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用处,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离我们太久远,因记起来困难而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热情。怎样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呢?我想可以从身边或周围的历史谈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注重乡土历史的开发和利用。  乡土历史取材于本地,一些历史故事、历史传说世代口耳相传。这些口碑资
期刊
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中国教师的专业地位。2001年4月1日起,我国首次开展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一、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毫无疑问,这些“新”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使新课程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农村初中大班额普遍存在,严重地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给课程改革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当积极探讨研究大班额情况下的教学,以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获得必须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大班额 分层 分组  若再不研究大班额情况下的教学方法,改进策略,那么就只能每天埋头于“备、教、辅、改、考”中,成为“改作业的机器人”,根据再无力顾及其它,更不需说提高教学
期刊
摘要: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  关键词:扩展知识 教师的责任 创新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