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本文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缺少创造性的原因;并努力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几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创意法 写作教学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意法教育体系”创立人郭成志老师也指出“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教育者运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思维进行展示、修复或者激活,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左右脑思维得到和谐发展。”“作文是最好激活学生创意思维的途径。”
笔者由此提出了《创意法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这一研究课题,通过一系列研究总结出以下解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巴尔扎克也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有些学生原先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善诱善导,在作文训练中确有所得,便逐渐喜欢,兴味盎然。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
1.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学生作文时,写不出话来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敢写,或者说出怕人家笑话。这是老师对学生要求过严,一切以条条框框来限制,不给学生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就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心理障碍。不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怕一不留神会给同学留下什么“笑柄”。《课程标准》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熟悉的生活,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写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鼓励写自己经历的事,即使幼稚、欠生动,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
2.用成就感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成就动机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努力去品尝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也是他们再次写作的动力。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作品,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这些优秀作品,要想方设法以多种形式来表扬:(1)在校内、班里的学习园地上选用,或投寄到各类报社;(2)汇集成册,装订后发给学生品读;(3)在班内范读,作精点讲评;(4)让学生利用放假时间,把自己的作文修改,装订成书。通过这些渠道,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来达到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北师大刘锡庆教授说“写作其实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倾吐,但必须有一个从外到内的吸收过程。”写作是一种“倾吐”,积累是基础,没有积累,如何倾吐呢?要想写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创意的文章,就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写作积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材料的积累。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必要的材料准备。二是语言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汇积累多了,写作时自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三是情感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丰富、细腻而有个性,写作时就能进入一种“情不能自已”的境界。
1.从生活中积累。“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学生的写作也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去感悟生活,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要让作文训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摒弃那种抽空了生活趣味和人性之美的应试作文,从假大空的应试思路回归到真正平实的朴素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成为丰富多彩生活的个性表达。同时,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向生活要素材的能力。①观察生活要全面。一片树叶,一首歌曲,一份感触,身边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等等都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的学生要观察的对象。②体验生活要真切。因为只有对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写作的素材才会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③思考生活要深刻。思考是在用心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从阅读中积累。“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众多写作实践表明,多读是克服“作文贫血症”的惟一良方。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逐步懂得广泛阅读是自身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需要。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教育、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实现主动探求。
三、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特级教师于漪说:“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中心环节。”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从材料搜集、主题提炼、内容安排,到语言选用,都离不开思维。如果思维不积极参与,写作创新将是一纸空文。
1.有意识的模拟思维训练。模拟思维指的是模仿原来创新者的构思方法或者写作技巧等进行写作的思维方式。模拟思维训练不是写作的模仿,它只是创新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创新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体裁不同、内容丰富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描绘生活、塑造形象、状物写景等方面都是模仿训练的对象。
2.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思维训练。写作就是要注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反映周围所发生的事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联想思维是由某一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的人或者事物的思维方式。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想象思维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图像重新进行加工而实现的思维过程。学生没有很好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是根本不行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有创意的表达”应该凸显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在写作中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
1.培养思想情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将假话、套话、空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道理,将大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抒发那些感动自己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2.培养行文构思的个性化。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应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
总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只要我们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放飞心灵,学生定会在写作的天空自由翱翔,动其“心”进而美其“文”。
关键词:创意法 写作教学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意法教育体系”创立人郭成志老师也指出“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教育者运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思维进行展示、修复或者激活,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左右脑思维得到和谐发展。”“作文是最好激活学生创意思维的途径。”
笔者由此提出了《创意法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这一研究课题,通过一系列研究总结出以下解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巴尔扎克也说:“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有些学生原先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善诱善导,在作文训练中确有所得,便逐渐喜欢,兴味盎然。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
1.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学生作文时,写不出话来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敢写,或者说出怕人家笑话。这是老师对学生要求过严,一切以条条框框来限制,不给学生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就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心理障碍。不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怕一不留神会给同学留下什么“笑柄”。《课程标准》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熟悉的生活,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写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鼓励写自己经历的事,即使幼稚、欠生动,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
2.用成就感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成就动机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努力去品尝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也是他们再次写作的动力。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作品,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这些优秀作品,要想方设法以多种形式来表扬:(1)在校内、班里的学习园地上选用,或投寄到各类报社;(2)汇集成册,装订后发给学生品读;(3)在班内范读,作精点讲评;(4)让学生利用放假时间,把自己的作文修改,装订成书。通过这些渠道,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来达到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北师大刘锡庆教授说“写作其实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倾吐,但必须有一个从外到内的吸收过程。”写作是一种“倾吐”,积累是基础,没有积累,如何倾吐呢?要想写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创意的文章,就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写作积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材料的积累。随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了必要的材料准备。二是语言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汇积累多了,写作时自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三是情感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丰富、细腻而有个性,写作时就能进入一种“情不能自已”的境界。
1.从生活中积累。“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学生的写作也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去感悟生活,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要让作文训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摒弃那种抽空了生活趣味和人性之美的应试作文,从假大空的应试思路回归到真正平实的朴素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成为丰富多彩生活的个性表达。同时,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向生活要素材的能力。①观察生活要全面。一片树叶,一首歌曲,一份感触,身边的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等等都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的学生要观察的对象。②体验生活要真切。因为只有对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写作的素材才会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③思考生活要深刻。思考是在用心观察、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从阅读中积累。“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众多写作实践表明,多读是克服“作文贫血症”的惟一良方。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逐步懂得广泛阅读是自身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需要。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教育、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实现主动探求。
三、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特级教师于漪说:“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中心环节。”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从材料搜集、主题提炼、内容安排,到语言选用,都离不开思维。如果思维不积极参与,写作创新将是一纸空文。
1.有意识的模拟思维训练。模拟思维指的是模仿原来创新者的构思方法或者写作技巧等进行写作的思维方式。模拟思维训练不是写作的模仿,它只是创新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创新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体裁不同、内容丰富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描绘生活、塑造形象、状物写景等方面都是模仿训练的对象。
2.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思维训练。写作就是要注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反映周围所发生的事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联想思维是由某一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的人或者事物的思维方式。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想象思维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图像重新进行加工而实现的思维过程。学生没有很好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是根本不行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有创意的表达”应该凸显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在写作中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
1.培养思想情感的个性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将假话、套话、空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真正说出从自己心里悟出的道理,将大话拒之门外;鼓励学生抒发那些感动自己的真情实感,将空话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拒之门外。
2.培养行文构思的个性化。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应给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
总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只要我们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放飞心灵,学生定会在写作的天空自由翱翔,动其“心”进而美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