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以学业导师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学业导师工作定位、运行机制、主要成效及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学业导师;学业辅导;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28-01
加强学业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业帮扶和个性化指导,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院逐步建立起以学业导师为主体、朋辈辅导为补充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
一、学业导师的工作定位
本科生学业导师队伍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包括了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在学业导师选拔过程中,对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和科研素养有较高要求,对学业导师还要按年度考核,根据工作量和辅导效果给予一定绩效补贴。
一般情况下,每名学业导师辅导的学生不超过10人,每名学业导师每学期辅导学生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制定并督促实施学业规划、指导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等几大方面。
二、以学业导师制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的运行机制
学院成立由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组长的学业辅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系系主任和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协调推进学业辅导工作。开展学业辅导工作,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模式:
1.一般模式
新生入校起,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和学生的分组;每周三定为“导师接待日”,学生可就学习方法、学业规划、学业发展等问题和导师进行探讨;学业导师对学业困难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习督导;学业导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状况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联合学生家长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每学期结束后及时总结,就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分析以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2.特殊模式
从新生入校起,根据新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各专业的拔尖学生。优选高水平学业导师,按一名导师带三名学生的模式,组建拔尖学生重点学业辅导小组;每每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各专业前三名可以滚动增补,直至大二学年结束;其他在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中表现突出者,也可以入选。学业导师加强对拔尖学生的培养,力争使学生学业成绩稳居专业前列,且两年内至少指导学生参加一次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带领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学生工作系统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拔尖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便利条件。进入到拔尖学生学业辅导小组的学生,在保证本人学业成绩的情况下,按“1+3”模式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帮助学业困难学生,以发挥朋辈之间学学业辅导的作用。
在开展学业辅导工作过程中,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同推进的原则,把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与引领学生思想成长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主要成效
1.教学相长,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改善。以学业导师制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进一步畅通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渠道,使教师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业困难和学业需求,有利于教师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业导师对学生个体的更多关注,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更多的关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力。通过一般模式的学业辅导,学生整体的学习风气有了很大改善;通过特殊模式的学习辅导,学院培养了一批拔尖学生,这些同学在学习和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中都有良好表现,很好的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
2.学业困难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明显。为了解学业辅导的成效,学院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把某专业其中一个班级不同学期的相关指标对比,把此班级和其他学院未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同年级班级相比,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该班级的平均学分绩点、必修课挂科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以及参加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的人次等相关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体现了学业辅导的作用。
3.朋辈辅导蔚然成风,进一步融洽了同学关系。除拔尖学生对学业困难学生的“1+3”辅导模式外,学院还推行了“学生党员助学1+1行动”等工作模式,形成了以学业导师为主体的学业辅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学业辅导模式下,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在专业学习、学科竞赛、科技竞赛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密切配合,学生之间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业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仍需解决的问题
以学业导师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的建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业导师的配备问题。对一般专业而言,学生多教师少,很难按照师生比不超过1:10的比例配备,如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超过一定数量,很难保证学业辅导的效果。
第二,学业导师的考核激励问题。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的教师绝大多数还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或科研任务,对学生开展学业辅导主要利用课余或业余时间,一是时间不好保证,二是工作不好量化,对教师的薪资或激励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学业导师开展学业辅导还学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学生消极应对,和学业导师接触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业辅导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辅导员和班主任会参与进来,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加以督导,但成效并不明显。
总之,以学业导师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在促进优良学风形成,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闫新华,张宏雷.以大学生讲师团为抓手构建学业辅导体系[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6总第745期.
[2]李娟,王介石.高职院校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年6月第3期.
关键词:学业导师;学业辅导;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28-01
加强学业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业帮扶和个性化指导,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学院逐步建立起以学业导师为主体、朋辈辅导为补充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
一、学业导师的工作定位
本科生学业导师队伍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包括了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在学业导师选拔过程中,对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和科研素养有较高要求,对学业导师还要按年度考核,根据工作量和辅导效果给予一定绩效补贴。
一般情况下,每名学业导师辅导的学生不超过10人,每名学业导师每学期辅导学生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制定并督促实施学业规划、指导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等几大方面。
二、以学业导师制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的运行机制
学院成立由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组长的学业辅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系系主任和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协调推进学业辅导工作。开展学业辅导工作,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模式:
1.一般模式
新生入校起,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和学生的分组;每周三定为“导师接待日”,学生可就学习方法、学业规划、学业发展等问题和导师进行探讨;学业导师对学业困难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习督导;学业导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状况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联合学生家长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每学期结束后及时总结,就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具体分析以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2.特殊模式
从新生入校起,根据新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各专业的拔尖学生。优选高水平学业导师,按一名导师带三名学生的模式,组建拔尖学生重点学业辅导小组;每每学期期末考试之后,各专业前三名可以滚动增补,直至大二学年结束;其他在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中表现突出者,也可以入选。学业导师加强对拔尖学生的培养,力争使学生学业成绩稳居专业前列,且两年内至少指导学生参加一次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带领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学生工作系统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拔尖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便利条件。进入到拔尖学生学业辅导小组的学生,在保证本人学业成绩的情况下,按“1+3”模式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帮助学业困难学生,以发挥朋辈之间学学业辅导的作用。
在开展学业辅导工作过程中,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同推进的原则,把指导学生学业发展与引领学生思想成长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主要成效
1.教学相长,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改善。以学业导师制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进一步畅通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渠道,使教师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业困难和学业需求,有利于教师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业导师对学生个体的更多关注,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更多的关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力。通过一般模式的学业辅导,学生整体的学习风气有了很大改善;通过特殊模式的学习辅导,学院培养了一批拔尖学生,这些同学在学习和学科竞赛、科技竞赛中都有良好表现,很好的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
2.学业困难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明显。为了解学业辅导的成效,学院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把某专业其中一个班级不同学期的相关指标对比,把此班级和其他学院未实施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同年级班级相比,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该班级的平均学分绩点、必修课挂科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以及参加学科竞赛或科技竞赛的人次等相关指标,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体现了学业辅导的作用。
3.朋辈辅导蔚然成风,进一步融洽了同学关系。除拔尖学生对学业困难学生的“1+3”辅导模式外,学院还推行了“学生党员助学1+1行动”等工作模式,形成了以学业导师为主体的学业辅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学业辅导模式下,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在专业学习、学科竞赛、科技竞赛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密切配合,学生之间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业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仍需解决的问题
以学业导师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的建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业导师的配备问题。对一般专业而言,学生多教师少,很难按照师生比不超过1:10的比例配备,如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超过一定数量,很难保证学业辅导的效果。
第二,学业导师的考核激励问题。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的教师绝大多数还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或科研任务,对学生开展学业辅导主要利用课余或业余时间,一是时间不好保证,二是工作不好量化,对教师的薪资或激励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学业导师开展学业辅导还学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学生消极应对,和学业导师接触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业辅导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辅导员和班主任会参与进来,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加以督导,但成效并不明显。
总之,以学业导师为主体的本科生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在促进优良学风形成,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然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闫新华,张宏雷.以大学生讲师团为抓手构建学业辅导体系[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6总第745期.
[2]李娟,王介石.高职院校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年6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