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在优化政治教学中的体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er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便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相悖的。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只有教师观念正确了,才会设计合理的教学,组织有益的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在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唱主角,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而学生的课堂行为也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发挥出来呢?
  教师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而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地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都能充分地发挥。
  三、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從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教学效果。
  四、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包括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此,教师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还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五、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
  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解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这样,学生便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不但能较容易地理解整个内容,而且有助于记忆、掌握,同时从客观上有利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本堂课最为核心的东西教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合上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所有的计算机高级语言中,都存在着变量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变量是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的重要成分之一。与其他语言中的变量相比,C语言中的变量所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包括变量的定义、数据类型、变量数据类型的转换、作用域、存储类别和存储方式等。  关键词: C语言 变量 变量的存储类别    C语言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编写程序时需要用到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思两会”教学法,即“会学 思考 会用”。这种教学法对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素质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一思两会”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教员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
本文依据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阐述了环境监测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重点及难点问题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合理地将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才能使环境监测课堂教学效果最优。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不仅必须面向信息素养教育,而且必须面向素质教育,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积极创建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素质教育 渗透    学校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给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移植是是最有希望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但胰岛移植后,胰岛的功能会在半年到几年内逐渐消失,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