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指出现实实施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探究活动课 问题反思
自从政治探究活动课开设后,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由于存在时间紧、任务重、备课浅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政治探究活动课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准备阶段:备课"浅"、手段"旧"
对于综合探究课的准备阶段,教师在备课时比较浅,一方面,知识层面的理解浅,只是仅仅围绕"考试大纲"上的考点来备课,侧重知识的识记,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能力的引导,比如,在对《经济生活》模块中的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备课时,考纲要求"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但在备课时很多教师直接去除了让学生分析、比较、感悟,而是直接告之学生正确的金钱观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学生只能是知道了正确的金钱观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金钱观,怎样来树立这样的金钱观,很难给学生以情感和价值的共鸣,对知识的把握很肤浅,何谈能力的提升。
2、教学实施阶段:学生参与度"低"、活动"虚"
政治探究活动课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课的全过程,从而感知知识,提升能力,在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课的全过程,但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学生参与度"低"一方面,收集资料时,学生的参与面少,教师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让学生参与,都只有教师自己来整理收集,不利于实施阶段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活动时,学生就感觉被动,无话可说。
3、教后总结阶段:反馈"慢"、不系统
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后总结是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后总结,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专业的成长;另一方面,教后的总结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探究活动课过程中的得与失,汲取经验和教训,提伸能力,但在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总结阶段出现了反馈"慢"、不系统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三星级及以下的高中比较明显,一方面总结的时间间断过长,一般在一周后、二周后甚至不总结,这么长的时间间断失去了教学总结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失去了对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后总结的不系统,主观性强,比较随意形式单一,并没有真正体现政治探究活动课开放性的特点,从而也就达不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政治探究活动课是玩的课的原因之一,因为学生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只是在课堂上活动,并没有活动成果的展示,也就不能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探究活动课《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要求收集中国传统文学、传统音乐、政治人物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资料汇编成集,如果教后总结慢,学生也就失去了收集、整理和汇编资料的积极性,打击了学生对开展政治探究活动课开展的热情。
4、教学效果评价:维度"少"
虽然在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部分扭转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弊端,重心的偏移也从只重"教",忽"学"的行为转为侧重学生主体性评价,并且在评价也慢慢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但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学效果评价的维度"少"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忽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做题的正确率,把考试的分数当作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走访发现这种问题在普通三星级学校具有普遍性,
5、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问题反思
(1)教材内容与政治时代性不适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方面,在人类生活领域和对自然界的认识中,人们面临一系列新问题,随着新问题的解决,不断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学科不断分化、整合,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不断的解决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便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求着教材内容的设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政治教学的时代性要求,虽然在《经济生活》模块中教材适应时代的需要,去除了原来的剩余价值理论,增加了消费,就业等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探究活动课知识,不管是学生政治探究活动还是教师组织都符合时代的要求,学生也迫切需要。但在《文化生活》模块中的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虽然教材在07年,08年都重版过,但感受文化竞争力的材料依然是2004年的材料并且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讲有点遥远,与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学生探究活动时也就比较空洞,如果教材把近几年的娱乐节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成效等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当下的经济、政治发展效果会更好。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政治探究活动课的理念不一致
新课程的改革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对人的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而个体的发展也是多样化、多层次,不同的人,其先天的生理素质不同,后天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因而发展的可能性也就各不相同,高中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充分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从而为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服务的", 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正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政治探究课的设置正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公民政治素养的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信条,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机会,但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教师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如衡量人才的标准、教学评价的方式、道德判断的条件等,这些观念固执的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中探究活动课的态度和方式,因为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以教学观念为指导,教学理念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行为的指针。
评价的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的设计是为了评课者,而忽略了上课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不难看出这是一份评价者单一,把教师和学生排除在外没有参与评价,忽略了上课教师参与评价的机会,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感受,是一份给人至高的行政行为;从表中评价的项目看,多是针对教师的评价,而学生到底能获得什么,我们很难从一节课中了解到,我们只有让学生参与评价才知道他们的感受,但我们的评价从来就没邀请过学生来谈他们的感受,而学生到底有没有学到知识,情感有没有升华,我们的评价者,往往仅靠学生上课的参与度来评价,但参与我们不能仅看热闹,参与不仅是活动,更是大脑有没有思考,情感有没有升华。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看,评价强调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和关注,虽然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习但到教学效果的评价又暴露了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预设的情境束缚了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探究活动课 问题反思
自从政治探究活动课开设后,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由于存在时间紧、任务重、备课浅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政治探究活动课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准备阶段:备课"浅"、手段"旧"
对于综合探究课的准备阶段,教师在备课时比较浅,一方面,知识层面的理解浅,只是仅仅围绕"考试大纲"上的考点来备课,侧重知识的识记,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能力的引导,比如,在对《经济生活》模块中的综合探究课《正确对待金钱》的备课时,考纲要求"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但在备课时很多教师直接去除了让学生分析、比较、感悟,而是直接告之学生正确的金钱观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学生只能是知道了正确的金钱观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金钱观,怎样来树立这样的金钱观,很难给学生以情感和价值的共鸣,对知识的把握很肤浅,何谈能力的提升。
2、教学实施阶段:学生参与度"低"、活动"虚"
政治探究活动课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课的全过程,从而感知知识,提升能力,在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课的全过程,但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学生参与度"低"一方面,收集资料时,学生的参与面少,教师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让学生参与,都只有教师自己来整理收集,不利于实施阶段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活动时,学生就感觉被动,无话可说。
3、教后总结阶段:反馈"慢"、不系统
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后总结是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后总结,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专业的成长;另一方面,教后的总结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明白自己在探究活动课过程中的得与失,汲取经验和教训,提伸能力,但在政治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总结阶段出现了反馈"慢"、不系统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三星级及以下的高中比较明显,一方面总结的时间间断过长,一般在一周后、二周后甚至不总结,这么长的时间间断失去了教学总结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失去了对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后总结的不系统,主观性强,比较随意形式单一,并没有真正体现政治探究活动课开放性的特点,从而也就达不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政治探究活动课是玩的课的原因之一,因为学生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只是在课堂上活动,并没有活动成果的展示,也就不能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探究活动课《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要求收集中国传统文学、传统音乐、政治人物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资料汇编成集,如果教后总结慢,学生也就失去了收集、整理和汇编资料的积极性,打击了学生对开展政治探究活动课开展的热情。
4、教学效果评价:维度"少"
虽然在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部分扭转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弊端,重心的偏移也从只重"教",忽"学"的行为转为侧重学生主体性评价,并且在评价也慢慢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但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教学效果评价的维度"少"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忽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做题的正确率,把考试的分数当作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走访发现这种问题在普通三星级学校具有普遍性,
5、高中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问题反思
(1)教材内容与政治时代性不适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方面,在人类生活领域和对自然界的认识中,人们面临一系列新问题,随着新问题的解决,不断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学科不断分化、整合,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不断的解决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便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求着教材内容的设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政治教学的时代性要求,虽然在《经济生活》模块中教材适应时代的需要,去除了原来的剩余价值理论,增加了消费,就业等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探究活动课知识,不管是学生政治探究活动还是教师组织都符合时代的要求,学生也迫切需要。但在《文化生活》模块中的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虽然教材在07年,08年都重版过,但感受文化竞争力的材料依然是2004年的材料并且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讲有点遥远,与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学生探究活动时也就比较空洞,如果教材把近几年的娱乐节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成效等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当下的经济、政治发展效果会更好。
(2)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政治探究活动课的理念不一致
新课程的改革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对人的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而个体的发展也是多样化、多层次,不同的人,其先天的生理素质不同,后天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因而发展的可能性也就各不相同,高中教育的任务是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充分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从而为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服务的", 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正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政治探究课的设置正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公民政治素养的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为信条,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机会,但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教师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如衡量人才的标准、教学评价的方式、道德判断的条件等,这些观念固执的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中探究活动课的态度和方式,因为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以教学观念为指导,教学理念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行为的指针。
评价的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的设计是为了评课者,而忽略了上课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不难看出这是一份评价者单一,把教师和学生排除在外没有参与评价,忽略了上课教师参与评价的机会,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感受,是一份给人至高的行政行为;从表中评价的项目看,多是针对教师的评价,而学生到底能获得什么,我们很难从一节课中了解到,我们只有让学生参与评价才知道他们的感受,但我们的评价从来就没邀请过学生来谈他们的感受,而学生到底有没有学到知识,情感有没有升华,我们的评价者,往往仅靠学生上课的参与度来评价,但参与我们不能仅看热闹,参与不仅是活动,更是大脑有没有思考,情感有没有升华。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看,评价强调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和关注,虽然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习但到教学效果的评价又暴露了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预设的情境束缚了政治探究活动课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