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专业申报材料中,注重专业办学历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教师的培养与科研,以及加强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现代学徒制二级学院虎都学院订单班的成功主办,有力促进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的转变与发展。
【关键词】服装与服饰设计;学徒制;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TS941.2-4;G7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13-02
一、专业沿革情况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专业代码(650108),于2002年开始招生,学校已培养毕业生13届,共千余人,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湖北武汉城市圈、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珠江三角洲的服装与服饰企业及用人单位,坚持“基础扎实、专业过硬、注重创新、技能突出”的办学特色,历年来,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比例保持在96%以上,就业率达97%以上,2012年被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專业委员会授予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小组牵头单位,2014年被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授予常务理事单位,2014年被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副主任委员单位,2014年被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会授予副会长单位,2016年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授予委员单位,2012年与湖北天和凯锐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凯锐”定制班,开创校企合作教学培养模式,2015年,与虎都(中国)实业公司校企合作建立“二级学院”虎都服装学院,专业负责人陈天荣教授,被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聘任为湖北省高校教师、实验技术(武汉)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被武汉市教育局授予武汉市第九批学科带头人称号,被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十百千人才工程”专家称号。
二、专业基础条件
(一)生源与教师情况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目前拥有在校生近500人,其中2017年录取新生161人。
2.师资队伍稳定: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级服装设计师1人,讲师2人,助教3人,外聘专业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11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4人。
3.服装教研室二位老师分别于2012年、2013年到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培训学习。
4.学生张文华作为交换生于2014年到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参加学习并取得好的成绩。
5.2016年骨干教师一人到美国参加学习交流。
(二)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校内实训环境
(1)依照服装类别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标准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配备了3套男女装服装产品生产中具有代表及普遍性的设备,总价值240万余元。
(2)每套以一个基础班级使用数量进行配套,主要有:制版间、工艺间、立体裁剪实训室、特种设备室、CAD实训室。另外,建设有服装材料、配件、辅料展示,服装成衣展示等实训场地。
2.校外实训环境
(1)在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2)学院先后与虎都(中国)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天和凯锐服饰有限公司、武汉爱帝服饰公司、九牧王服饰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
三、专业科研情况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工厂化校内生产实训建设》项目荣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三年来专业教师合计完成教科研核心与省级论文53篇,主参编教材12部,完成课题3项。
四、专业赛事情况
1.2014年学生代表队在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中服装CAD作品分获三等奖,李静、周姝敏、叶蕾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2.2015年程丽琴、周姝敏、李静老师在首届广德精准杯全国立裁大赛中获金、银、铜奖项,学院被授予最佳组织奖。
3.2015年程丽琴老师在首届全国拼布大赛中,系列设计作品《我的盆栽》获金奖。
4.2016年毛晓凛老师在全国职业教师微课大赛中,《西服翻驳领结构制图》荣获一等奖。
5.2016年学生代表队在第二届海宁杯全国服装制版大赛中选手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获团体二等奖,彭运波老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6.2016年在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举办的“精准杯”全国服装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五、专业改革措施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加快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虎都服装学院”的建设
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虎都服装学院”,标志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学转型,遵循“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构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双方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企业全程参与学院的建设、管理及教学环节,利用“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开展“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形成“校企融通、课岗对接”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虎都服装学院”校内外实训平台,全面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服务企业、企业支持教育、学生共享成果的“三赢”局面。
2.深化“善于应用设计、掌握操作工艺、自主管理策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成与服装企业紧密互动,具有辐射与带动作用的特色专业。
3.以服务就业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实践,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设计与管理兼容、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综合能力。
4.加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到2019年将取得较大进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实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得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
(二)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1.提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改中运用
加强服装实训教学信息化,为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生产管理、服装模板等几个大的类别的课程提供实训环境信息化。
2.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二级学院,积极进行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的研究与探索。
3.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效运行机制。组建本专业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运行制度。
4.深化“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培养”、“联合项目开发”等实施工作。
5.组建湖北省服装教育职业集团。以专业与校企合作的项目为基础,依靠学校办学实力,与省内开有本专业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争取服装企业的支持,组建湖北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
(三)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注重团队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四个结合”为建设目标,造就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持续推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岗位轮训制度。
(四)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增建或扩建1个校内实训基地;增加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提升实训室环境的信息化高度,创造条件开设网络服装工作室,培养学生设计制作消售一体化互联网实践。
【关键词】服装与服饰设计;学徒制;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TS941.2-4;G7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13-02
一、专业沿革情况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专业代码(650108),于2002年开始招生,学校已培养毕业生13届,共千余人,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湖北武汉城市圈、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珠江三角洲的服装与服饰企业及用人单位,坚持“基础扎实、专业过硬、注重创新、技能突出”的办学特色,历年来,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比例保持在96%以上,就业率达97%以上,2012年被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專业委员会授予服装设计专业建设小组牵头单位,2014年被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授予常务理事单位,2014年被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副主任委员单位,2014年被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会授予副会长单位,2016年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授予委员单位,2012年与湖北天和凯锐服饰有限公司签订了“凯锐”定制班,开创校企合作教学培养模式,2015年,与虎都(中国)实业公司校企合作建立“二级学院”虎都服装学院,专业负责人陈天荣教授,被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聘任为湖北省高校教师、实验技术(武汉)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被武汉市教育局授予武汉市第九批学科带头人称号,被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十百千人才工程”专家称号。
二、专业基础条件
(一)生源与教师情况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目前拥有在校生近500人,其中2017年录取新生161人。
2.师资队伍稳定:专业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级服装设计师1人,讲师2人,助教3人,外聘专业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11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4人。
3.服装教研室二位老师分别于2012年、2013年到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培训学习。
4.学生张文华作为交换生于2014年到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参加学习并取得好的成绩。
5.2016年骨干教师一人到美国参加学习交流。
(二)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校内实训环境
(1)依照服装类别企业的职业岗位设置标准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配备了3套男女装服装产品生产中具有代表及普遍性的设备,总价值240万余元。
(2)每套以一个基础班级使用数量进行配套,主要有:制版间、工艺间、立体裁剪实训室、特种设备室、CAD实训室。另外,建设有服装材料、配件、辅料展示,服装成衣展示等实训场地。
2.校外实训环境
(1)在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2)学院先后与虎都(中国)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天和凯锐服饰有限公司、武汉爱帝服饰公司、九牧王服饰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
三、专业科研情况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工厂化校内生产实训建设》项目荣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三年来专业教师合计完成教科研核心与省级论文53篇,主参编教材12部,完成课题3项。
四、专业赛事情况
1.2014年学生代表队在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中服装CAD作品分获三等奖,李静、周姝敏、叶蕾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2.2015年程丽琴、周姝敏、李静老师在首届广德精准杯全国立裁大赛中获金、银、铜奖项,学院被授予最佳组织奖。
3.2015年程丽琴老师在首届全国拼布大赛中,系列设计作品《我的盆栽》获金奖。
4.2016年毛晓凛老师在全国职业教师微课大赛中,《西服翻驳领结构制图》荣获一等奖。
5.2016年学生代表队在第二届海宁杯全国服装制版大赛中选手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获团体二等奖,彭运波老师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
6.2016年在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举办的“精准杯”全国服装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五、专业改革措施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加快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虎都服装学院”的建设
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虎都服装学院”,标志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学转型,遵循“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构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双方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企业全程参与学院的建设、管理及教学环节,利用“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开展“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形成“校企融通、课岗对接”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虎都服装学院”校内外实训平台,全面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服务企业、企业支持教育、学生共享成果的“三赢”局面。
2.深化“善于应用设计、掌握操作工艺、自主管理策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成与服装企业紧密互动,具有辐射与带动作用的特色专业。
3.以服务就业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实践,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设计与管理兼容、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综合能力。
4.加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到2019年将取得较大进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实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得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
(二)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1.提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改中运用
加强服装实训教学信息化,为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生产管理、服装模板等几个大的类别的课程提供实训环境信息化。
2.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二级学院,积极进行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的研究与探索。
3.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高效运行机制。组建本专业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共建指导委员会运行制度。
4.深化“校中厂、厂中校”、“订单培养”、“联合项目开发”等实施工作。
5.组建湖北省服装教育职业集团。以专业与校企合作的项目为基础,依靠学校办学实力,与省内开有本专业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争取服装企业的支持,组建湖北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
(三)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注重团队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四个结合”为建设目标,造就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持续推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岗位轮训制度。
(四)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增建或扩建1个校内实训基地;增加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提升实训室环境的信息化高度,创造条件开设网络服装工作室,培养学生设计制作消售一体化互联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