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切入

来源 :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u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从道德、审美、情感三方面入手,阐释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素质 道德 审美
  
  多方面、立体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艺术鉴赏水平。
  
  一、中学语文教学对道德的关注
  
  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道德思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它在语文能力的形成中发挥因素作用。因此, 语文课程中的思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正确有效的发挥语文教材的思想性, 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性发展的关键。
  1、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材的思想性相结合
  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是对现实生活和理想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其思想性总是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痕迹密切相联的。它所产生的那种浓厚的文化思想和道德品质思想,引导着学生们的世界观,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想往与憧憬。因此, 把语文教材的思想性与学生思想的道德性培养结合起来, 才是于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根本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德才的双面发展。如《我的信念》一课写到:“我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写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目标始终如一。讲到这里,教师就应该将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迹和执著科学的精神为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获得道德上的启迪。
  2、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材的生活性相结合
  语文教材以它拥有的广阔的生活领域和以此而蕴含着的健康的、积极的思想性, 是人类鉴别真善美的参照。人类高尚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生活规则及最高的精神境界尽显其中。在物欲横流, 百思归味的当今社会, 不健康的社会行为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这样的境况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积极进取的思想去引导、去启发、去指正。如《一件小事》、《一辆纺车》等等作品, 无不引导人们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去感悟生活, 体验生活, 理解生活, 进而以平凡的心态去面对自己顺意的人生或坎坷的人生。因此, 把语文教材的思想性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科学观的前提和保证。
  
  二、语文教学对审美的切入
  
  1、从欣赏作品中领略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几经筛选的,可以说是文章中的精华。散文的优美、小说的氛圈、诗歌的画面感,都能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美的佳境。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发挥自己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视觉、听觉、联想和想象等手段,力争使文章中的美感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就像接受了一次美学教育的洗礼。如通过讲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可请学生紧扣标题去文中找寻“荷塘”和“月色”之美,并分析美的原因和内涵;通过讲冰心的《梦和泪》时,引导学生感受冰心的爱国情,赤子心,让学生了解冰心永远和祖国心连心的可贵品质。
  2、从激发想象中创造美
  文学是人学,是人的精神状态的凝固,它多彩多姿,丰富细腻,而语文教学正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类丰富文化的一座桥梁。语文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应用到教学之中,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和谐。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领略美,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想象和创新,使他们放飞想象,激发思维。有感于此,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不要武断否定学生。学生对个别问题有不同看法,这非常正常,要注意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课堂上的45分钟里,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进取的状态。要允许学生对社会人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明辨是非。如在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包含情感地朗读课文,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和作者超凡的才气。
  
  三、语文教学对情商的渗透
  
  以素质教育为己任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丰富和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还要关注学生的情商。知识可以传授,感受必须体悟,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1.利用兴趣激发学生情感
  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情感培养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培养, 也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培养。当其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的语言素质的时候, 中小学语文教师理应肩负起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情感的语言素质的能力。
  学生不是容器和口袋,他们心中都有一个色彩缤纷的情感世界。有些学生之所以对语文课兴味索然或者是对写作厌恶恐惧,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情感体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我们在讲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时,就应该把闻先生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的精神作为重点强调并告诉学生,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 这种顽强的钻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是不可少的。身为学生,就要学习前辈坚忍不拔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只要具备了这种意志,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成功。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的以课文中的名人为楷模, 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假以时日, 不断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如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给教育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作者所在的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学校规定每周最少两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自从实施多媒体教学以来,学生们受到很大导引和鼓励, 逐渐形成学习语文的间接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也饶兴趣地听课并积极地回答问题,由此形成师生互动的好局面,教学目标也变得很容易实现。如在教《荷塘月色》时,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过程是这样的: 由美丽朦胧的清雾导入画面,接着描绘了一副月色池塘的画面, 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把刚才看到的电视画面用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学生静默了几秒钟后,争相发言,表达出他们的审美感受。同时,学生们也从中获得愉悦感、满足感。
  
  【参考文献】
  1.周思清著:《小学语文审美化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师》2002,第9期
  2.郑钢等编:《教育美学论稿》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3.王松泉主编:《教学艺术论新编》海南出版社2000年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健康观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均处于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既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标准。现代教育现认为,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求知欲与知识、智慧一样,甚至有时比知识、智慧还更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学者王玉凤、沈渔①等对北京城区小学一至五年级7岁到14岁的2432名学龄前儿童的调查表明:⒏3%的儿童有心理性行为问题,男女比例为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休克及肾脏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
2008是我国历史进程中非比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有过大悲大喜;有痛苦,也有欢笑:有悲伤,也有欣喜。
作为目前白银商品市场中的最大多头—摩根大通,在过去的五年里囤积的白银现货储备已经超过了5亿盎司!
【摘要】文章阐述了文科物理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在经管类院校开设文科物理课程对于培养经管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阐明并论述了开设文科物理是我国教育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和谐发展人才保护人类自身的需要。  【关键词】经管类;文科物理;素质教育;必要性    物理学是基础科学,物理知识是高等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面对经管类院校的学生推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文科物
【摘要】"内圣外王"实际上是对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它集中反映了儒家学者的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引导着中国人的价值趋向,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规范着中国人的行为,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内圣外王"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自身修养和人格塑造有巨大的借鉴价值,本文对如何借鉴"内圣外王"之道的积极因素、指导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正】 何文哲(墓志作"悊","哲"古作"悊")墓志是1966年在西安西郊发现的。墓志长93、宽87厘米(图一、二)。盖题篆书"大唐故右领军卫上将军赠泰子少保何公墓志铭"。志文正书,
本文旨在以品管圈管理为基础,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运维工作。通过分解运维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质量,提高临床对运维工作的满意度,得出了
【正】 1984年夏季,江阴县林场苗圃场出土了一件完整的元初铜权。权用铜铸造,呈翠绿色。方钮中间系绳方孔,体呈葫芦形,上窄中宽,近底部束腰,底部呈台阶式。通高8.8、钮高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