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农”工作近年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工作,服务好“三农”是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本文简单阐述了服务“三农”对农行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些如何服务好“三农”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行;服务“三农”
一、服务“三农”对农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服务“三农”是衣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从维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农”领域对商业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行作为国家赋予服务“三农”重要职责的大型商业银行必须承担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农行要在服务“三农”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2)服务“三农”是顺利推进农行股份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给农行明确了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要求农行股改必须在坚持商业运作原则下,把服务“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因此,一切股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主线来进行,可以说,服务“三农”既是农行股改的焦点,也是评判股改成功与否的关键。(3)服务“三农”是农行夯实经营基础和进行战略转型的选择。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经营重心的上移和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业在城市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局部甚至出现了过度竞争的问题。市场空间越来越小,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形下,农行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经营战略轉型,把经营重心转移至优势领域,转移城乡联动和“三农”业务上来。
二、农业银行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路径探索
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关键的一点是要正确处理好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的关系。(1)解决三个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克服大包大揽思想。服务“三农”已经不是要不要做,而是考虑如何做好的问题。但开展服务“三农”工作,不能搞大包大揽,不能一说服务“三农”,只要是“三农”业务、涉农客户,不分好坏都通通接手支持。这种大包大揽的思想,势必造成新的经营包袱。二是避免超能力发挥。在服务“三农”中,要克服盲目冒进、急功近利的思想,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有把握的业务才去做,风险不可控的坚决不做。三是消除“唯责任论”。不能片面地认为服务“三农”只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外在要求,而被动接受,工作积极性不高,应付多于主动。应该深刻认识到,服务“三农”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市场,一次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服务“三农”中积极作为,勇于创新。(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和不同类型业务,因地制宜,因行制宜,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视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和各行风险管理水平,实施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政策。对县域支行进行相应的业务经营转授权,做到各县域支行的业务经营权限与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相匹配。通过差别化的经营政策和管理方式,引导县域支行立足当地实际,从县情实情出发,扬长避短,走特色经营之路,把发展定位在站得稳、守得住、有效益的重点领域,始终坚持风险可控前提下有效发展的经营指导思想。按照商业运作的要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从整体上控制“三农”业务风险。(3)找准切入点。在服务“三农”切入点上,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市场布局上,要以县城为重点,同时兼顾经济发达乡镇。二是在组织架构上,要以县域支行为中心。三是在业务定位上,要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以最具区域优势的产行业作为切入点,重点抓好当地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四是在客户选择上,坚持以优质客户为目标,把目标定在当地的优质中小企业上,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还要积极支持优质个人客户,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民增收致富。(4)实行多元化服务。要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充分发挥农行网点、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助设备、网上银行和现金管理平台等系统资源。在积极发展“三农”信贷业务的同时,适时了解和掌握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其他需求,及时跟进,综合营销农行的存款、代理、理财、转账电话、网上银行等产品和服务。同时,积极开发适应县域客户需求和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并将已经成熟的城市金融产品逐步推广到农村地区,不断丰富县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5)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必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现有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创新和完善,建立符合县域“三农”业务实际需要的业务经营管理模式。重点是要在服务“三农”的信贷配套政策上下功夫,在准入标准、信用评级、授信方式、担保条件、风险定价和审批流程等方面,建立一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符合“三农”实际需求的信贷政策制度体系。创新操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县域“三农”业务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志诚.农行服务新农村建设战略实证研究(中)[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4)
[2]毛军.农行服务“三农”商业运作模式研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4)
【关键词】农行;服务“三农”
一、服务“三农”对农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服务“三农”是衣行支持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从维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农”领域对商业金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行作为国家赋予服务“三农”重要职责的大型商业银行必须承担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农行要在服务“三农”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2)服务“三农”是顺利推进农行股份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给农行明确了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要求农行股改必须在坚持商业运作原则下,把服务“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因此,一切股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主线来进行,可以说,服务“三农”既是农行股改的焦点,也是评判股改成功与否的关键。(3)服务“三农”是农行夯实经营基础和进行战略转型的选择。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经营重心的上移和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业在城市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局部甚至出现了过度竞争的问题。市场空间越来越小,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形下,农行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经营战略轉型,把经营重心转移至优势领域,转移城乡联动和“三农”业务上来。
二、农业银行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路径探索
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关键的一点是要正确处理好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的关系。(1)解决三个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克服大包大揽思想。服务“三农”已经不是要不要做,而是考虑如何做好的问题。但开展服务“三农”工作,不能搞大包大揽,不能一说服务“三农”,只要是“三农”业务、涉农客户,不分好坏都通通接手支持。这种大包大揽的思想,势必造成新的经营包袱。二是避免超能力发挥。在服务“三农”中,要克服盲目冒进、急功近利的思想,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有把握的业务才去做,风险不可控的坚决不做。三是消除“唯责任论”。不能片面地认为服务“三农”只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外在要求,而被动接受,工作积极性不高,应付多于主动。应该深刻认识到,服务“三农”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个市场,一次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服务“三农”中积极作为,勇于创新。(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县域经济特点,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和不同类型业务,因地制宜,因行制宜,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视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和各行风险管理水平,实施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政策。对县域支行进行相应的业务经营转授权,做到各县域支行的业务经营权限与业务规模和管理水平相匹配。通过差别化的经营政策和管理方式,引导县域支行立足当地实际,从县情实情出发,扬长避短,走特色经营之路,把发展定位在站得稳、守得住、有效益的重点领域,始终坚持风险可控前提下有效发展的经营指导思想。按照商业运作的要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从整体上控制“三农”业务风险。(3)找准切入点。在服务“三农”切入点上,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市场布局上,要以县城为重点,同时兼顾经济发达乡镇。二是在组织架构上,要以县域支行为中心。三是在业务定位上,要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以最具区域优势的产行业作为切入点,重点抓好当地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四是在客户选择上,坚持以优质客户为目标,把目标定在当地的优质中小企业上,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还要积极支持优质个人客户,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民增收致富。(4)实行多元化服务。要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充分发挥农行网点、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利用自助设备、网上银行和现金管理平台等系统资源。在积极发展“三农”信贷业务的同时,适时了解和掌握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其他需求,及时跟进,综合营销农行的存款、代理、理财、转账电话、网上银行等产品和服务。同时,积极开发适应县域客户需求和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并将已经成熟的城市金融产品逐步推广到农村地区,不断丰富县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5)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必须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现有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创新和完善,建立符合县域“三农”业务实际需要的业务经营管理模式。重点是要在服务“三农”的信贷配套政策上下功夫,在准入标准、信用评级、授信方式、担保条件、风险定价和审批流程等方面,建立一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符合“三农”实际需求的信贷政策制度体系。创新操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县域“三农”业务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志诚.农行服务新农村建设战略实证研究(中)[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4)
[2]毛军.农行服务“三农”商业运作模式研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