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9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336.SH/01336.HK,下称新华人寿)公布其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年报,2011年实现净利润27.99亿元,同比增长24.5%。至此,A股上市的四家保险公司年报皆已出炉。
从同比增长24.5%,到大幅下降45.5%,四家保险公司去年赢利情况不尽相同。
率先公布年报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318.SH/02318.HK,下称中国平安)2011年实现净利润194.75亿元,同比增长12.5%。平安赢利增长,得益于其银行业务利润的大幅贡献。2011年,中国平安银行业务利润贡献80亿元,同比提升176.8%。
尽管太保寿险净利润同比大幅下跌31.1%,但太保产险业务贡献的利润同比增长7.3%,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601.SH/02601.HK,下称中国太保)实现净利润83.13亿元,同比仅微降2.9%。
经历过换帅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02628.HK,下称中国人寿)2011年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降45.5%。2011年5月,保监会原主席助理袁力调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接任杨超执掌国寿,今年3月,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又接替袁力出任集团董事长。
四家上市险企总体赢利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各公司去年投资业绩不甚理想,收益率有所下降,被迫计提大幅资产减值;另一方面则是银保新单业务受新政策影响出现下滑,营销员渠道发展乏力,寿险业务增长速度减缓。
值得注意的是,各公司退保金都有所增长,退保率亦都增加。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3月份一次专门的会议上还表示,2012年的退保情况不会比2011年更好,要求各公司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注意防范退保风险。
退保率增加
年报显示,去年各公司退保金均有所增长。去年退保金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太保寿险,全年太保寿险退保金95.88亿元,同比增长113.6%。退保率从2010年的1.5%增加到2011年的2.7%。太保认为退保金增加主要是由于升息引起银保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
盘子最大的中国人寿退保金最多,2011年其退保金365.27亿元,同比增长42.05%,退保率2.79%,较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
平安寿险的退保率以及退保金增长均较低。2011年,平安寿险退保金44.07亿元,同比增长15.48%,退保率仅为0.9%。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由于平安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因此其退保情况较其他公司要好。
退保率最高的新华人寿,去年退保率5.71%,较2010年的3.9%提高1.81个百分点,退保金150.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5.16%。不过,新华人寿在计算退保率上使用的方法与其他公司略有不同。其他三家公司在计算退保率时均使用保监会要求的标准方法,即退保金除以期初责任准备金余额加当期长险保费收入,而新华的方法则是退保金除以期初和期末责任准备金的平均值。
一家中资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如果采用标准方法,新华人寿的退保率会比目前公布的数据更小一点。“不过,新华的计算方法更合理一些。”
上述中资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退保率高反映出公司在前期销售时客户是不满意的,说明可能存在销售误导等问题。而退保率高最大的影响则是导致未来利润减少。“因为保险合同大多数都是长期合同,在保险合同的第一年、第二年,对保险公司往往是赔钱的,越往后越挣钱。如果过早退保,那么保险公司当期利润可能增加,但未来利润会减少。从价值的角度考虑,退保越少越好。”
退保率过高,也考验公司的现金流。对于2012年寿险行业退保情况,业内多位高管均认为不会好转,甚至有可能更加糟糕。
南方一家中资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表示,由于各公司在2007年、2008年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了大量分红产品,在今年,这些产品相当一部分要到期,但是保险公司这几年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这些分红产品的实际收益还不如银行定存,所以今年退保情况可能会更不乐观。
据悉,今年3月份,保监会召集各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召开防范退保风险的会议。一位参会人士透露,陈文辉在会上表示,一方面宏观形势不会太大改观,另一方面则和各公司销售时留下的隐患有关,整体来说,今年的退保形势不容乐观,所以要求各公司充分重视,以正面引导为主,严防群访事件发生。
投资收益下滑
保险公司退保增长,投资业绩下滑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年报,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四家公司2011年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5%、4.7%、4.28%和4.1%。但是在考虑证券买卖收益的减少和大幅增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四家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均较上年有所降低,分别为4%、3.7%、3.51%、3.8%,分别降低0.9个、1.6个、1.6个、0.5个百分点。
投资收益的下滑,导致各公司2011年业绩并不理想。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表示,国寿净利润下降45.5%,“是受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的投资收益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
四家公司中,中国人寿2011年初的权益投资仓位最高,达14.66%。2011年国内A股大幅下跌,上证综指全年跌幅21.68%,使中国人寿遭受资本市场的冲击最大。至2011年末,中国人寿权益类投资仓位已减至12.08%,较年初降低了2.6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和新华人寿亦减少权益类资产的仓位,去年分别减仓2.4个和5.5个百分点。
但中国平安则逆势调高权益类投资仓位,权益类投资占比由去年初9.8%提高至去年末的11.5%。
对于2012年的权益投资,各公司看法仍有差异。
刘家德表示,今年A股市场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势,政策面上内外都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资金面上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压力。虽然目前市场平均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点,但估值的差异性较大。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与下行风险并存,国寿仍将使权益类投资占比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抓住可能出现的短暂投资机会,进行结构调整和波段操作。
太保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于业明则表示,会控制今年权益资产占比,资产配置策略和去年一样为总体防御,新增资金和投资资金将主要放在定息资产类投资上,以提升全部资产的利息水平。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陈德贤则认为,市场对国内外投资环境的预期正在发生改变,最坏预期应该已经过去,目前正处在不断改善之中。“预计2012年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将好于2011年。”
偿付能力下降
投资业绩下滑,不仅使各公司净利润受到影响,亦使各公司偿付能力下降。
年报显示,平安集团、平安寿险、平安产险2011年底偿付能力分别为166.7%、156.1%和166.1%,均较上年末较大幅度的下降,尽管仍都在保监会规定的偿付能力充足II类底线150%以上,但距离150%已经不远。
太保集团、太保寿险2011年底偿付能力分别较上年底降低73个、54个百分点。由于2011年增资近57亿元,太保产险偿付能力有所提高,由2010年底的167%增加至2011年底的233%。
尽管在2011年成功发行了300亿元的次级债,中国国寿2011年底的偿付能力仍较2010年底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
在完成一系列增资融资后,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从2010年底的34.99%大幅提升至2011年底的155.95%。
四家公司中,只有中国太保及旗下子公司偿付能力远高于150%,其他几家公司偿付能力均已接近这一指标。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如果股指跌破前期2100多点的低点,除太保外的其他三家公司偿付能力可能都会跌至150%以下。
事实上,三家公司都已计划融资。次级债仍是保险公司融资的主要工具,不过各公司也开始考虑其他融资工具。
中国平安去年12月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260亿元的A股可转债。以去年10月底的数据静态测算,此次拟发行可转债全部转股,平安的偿付能力可提升至190%以上。目前,中国平安的可转债计划仍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复。
中国人寿则计划在今年发行不超过380亿元的次级债,同时在境外发行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次级属性债务融资工具。
新华人寿亦抛出150亿元的次级债计划。2月2日,新华人寿董事会通过了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五年期以上的次级债,以及总额不超过50亿元十年期以上的债务融资工具的计划。
偿付能力普降问题已经引起保监会的重视。去年底,陈文辉曾透露,针对行业偿付能力压力以及资本补充渠道狭窄,保监会已经制定了资本补充机制方案。据悉,保监会将考虑拓展保险公司融资工具,并提高次级债等融资工具的流动性。
从同比增长24.5%,到大幅下降45.5%,四家保险公司去年赢利情况不尽相同。
率先公布年报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318.SH/02318.HK,下称中国平安)2011年实现净利润194.75亿元,同比增长12.5%。平安赢利增长,得益于其银行业务利润的大幅贡献。2011年,中国平安银行业务利润贡献80亿元,同比提升176.8%。
尽管太保寿险净利润同比大幅下跌31.1%,但太保产险业务贡献的利润同比增长7.3%,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601.SH/02601.HK,下称中国太保)实现净利润83.13亿元,同比仅微降2.9%。
经历过换帅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SH/02628.HK,下称中国人寿)2011年净利润则同比大幅下降45.5%。2011年5月,保监会原主席助理袁力调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接任杨超执掌国寿,今年3月,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又接替袁力出任集团董事长。
四家上市险企总体赢利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各公司去年投资业绩不甚理想,收益率有所下降,被迫计提大幅资产减值;另一方面则是银保新单业务受新政策影响出现下滑,营销员渠道发展乏力,寿险业务增长速度减缓。
值得注意的是,各公司退保金都有所增长,退保率亦都增加。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3月份一次专门的会议上还表示,2012年的退保情况不会比2011年更好,要求各公司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注意防范退保风险。
退保率增加
年报显示,去年各公司退保金均有所增长。去年退保金同比增长最快的是太保寿险,全年太保寿险退保金95.88亿元,同比增长113.6%。退保率从2010年的1.5%增加到2011年的2.7%。太保认为退保金增加主要是由于升息引起银保渠道部分产品退保增加。
盘子最大的中国人寿退保金最多,2011年其退保金365.27亿元,同比增长42.05%,退保率2.79%,较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
平安寿险的退保率以及退保金增长均较低。2011年,平安寿险退保金44.07亿元,同比增长15.48%,退保率仅为0.9%。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由于平安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因此其退保情况较其他公司要好。
退保率最高的新华人寿,去年退保率5.71%,较2010年的3.9%提高1.81个百分点,退保金150.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5.16%。不过,新华人寿在计算退保率上使用的方法与其他公司略有不同。其他三家公司在计算退保率时均使用保监会要求的标准方法,即退保金除以期初责任准备金余额加当期长险保费收入,而新华的方法则是退保金除以期初和期末责任准备金的平均值。
一家中资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如果采用标准方法,新华人寿的退保率会比目前公布的数据更小一点。“不过,新华的计算方法更合理一些。”
上述中资寿险公司总精算师表示,退保率高反映出公司在前期销售时客户是不满意的,说明可能存在销售误导等问题。而退保率高最大的影响则是导致未来利润减少。“因为保险合同大多数都是长期合同,在保险合同的第一年、第二年,对保险公司往往是赔钱的,越往后越挣钱。如果过早退保,那么保险公司当期利润可能增加,但未来利润会减少。从价值的角度考虑,退保越少越好。”
退保率过高,也考验公司的现金流。对于2012年寿险行业退保情况,业内多位高管均认为不会好转,甚至有可能更加糟糕。
南方一家中资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表示,由于各公司在2007年、2008年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了大量分红产品,在今年,这些产品相当一部分要到期,但是保险公司这几年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这些分红产品的实际收益还不如银行定存,所以今年退保情况可能会更不乐观。
据悉,今年3月份,保监会召集各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召开防范退保风险的会议。一位参会人士透露,陈文辉在会上表示,一方面宏观形势不会太大改观,另一方面则和各公司销售时留下的隐患有关,整体来说,今年的退保形势不容乐观,所以要求各公司充分重视,以正面引导为主,严防群访事件发生。
投资收益下滑
保险公司退保增长,投资业绩下滑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年报,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四家公司2011年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5%、4.7%、4.28%和4.1%。但是在考虑证券买卖收益的减少和大幅增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四家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均较上年有所降低,分别为4%、3.7%、3.51%、3.8%,分别降低0.9个、1.6个、1.6个、0.5个百分点。
投资收益的下滑,导致各公司2011年业绩并不理想。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表示,国寿净利润下降45.5%,“是受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的投资收益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
四家公司中,中国人寿2011年初的权益投资仓位最高,达14.66%。2011年国内A股大幅下跌,上证综指全年跌幅21.68%,使中国人寿遭受资本市场的冲击最大。至2011年末,中国人寿权益类投资仓位已减至12.08%,较年初降低了2.6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和新华人寿亦减少权益类资产的仓位,去年分别减仓2.4个和5.5个百分点。
但中国平安则逆势调高权益类投资仓位,权益类投资占比由去年初9.8%提高至去年末的11.5%。
对于2012年的权益投资,各公司看法仍有差异。
刘家德表示,今年A股市场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势,政策面上内外都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资金面上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压力。虽然目前市场平均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点,但估值的差异性较大。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与下行风险并存,国寿仍将使权益类投资占比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抓住可能出现的短暂投资机会,进行结构调整和波段操作。
太保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于业明则表示,会控制今年权益资产占比,资产配置策略和去年一样为总体防御,新增资金和投资资金将主要放在定息资产类投资上,以提升全部资产的利息水平。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陈德贤则认为,市场对国内外投资环境的预期正在发生改变,最坏预期应该已经过去,目前正处在不断改善之中。“预计2012年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将好于2011年。”
偿付能力下降
投资业绩下滑,不仅使各公司净利润受到影响,亦使各公司偿付能力下降。
年报显示,平安集团、平安寿险、平安产险2011年底偿付能力分别为166.7%、156.1%和166.1%,均较上年末较大幅度的下降,尽管仍都在保监会规定的偿付能力充足II类底线150%以上,但距离150%已经不远。
太保集团、太保寿险2011年底偿付能力分别较上年底降低73个、54个百分点。由于2011年增资近57亿元,太保产险偿付能力有所提高,由2010年底的167%增加至2011年底的233%。
尽管在2011年成功发行了300亿元的次级债,中国国寿2011年底的偿付能力仍较2010年底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
在完成一系列增资融资后,新华人寿的偿付能力从2010年底的34.99%大幅提升至2011年底的155.95%。
四家公司中,只有中国太保及旗下子公司偿付能力远高于150%,其他几家公司偿付能力均已接近这一指标。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如果股指跌破前期2100多点的低点,除太保外的其他三家公司偿付能力可能都会跌至150%以下。
事实上,三家公司都已计划融资。次级债仍是保险公司融资的主要工具,不过各公司也开始考虑其他融资工具。
中国平安去年12月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260亿元的A股可转债。以去年10月底的数据静态测算,此次拟发行可转债全部转股,平安的偿付能力可提升至190%以上。目前,中国平安的可转债计划仍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复。
中国人寿则计划在今年发行不超过380亿元的次级债,同时在境外发行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次级属性债务融资工具。
新华人寿亦抛出150亿元的次级债计划。2月2日,新华人寿董事会通过了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五年期以上的次级债,以及总额不超过50亿元十年期以上的债务融资工具的计划。
偿付能力普降问题已经引起保监会的重视。去年底,陈文辉曾透露,针对行业偿付能力压力以及资本补充渠道狭窄,保监会已经制定了资本补充机制方案。据悉,保监会将考虑拓展保险公司融资工具,并提高次级债等融资工具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