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影视行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字幕翻译是连接观众和影片的桥梁,如何提升当下的字幕翻译水平对影视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篇文章选取曾在中美电影市场大获成功广受好评的《功夫熊猫》,分析其中文译本,探究奈达的功能对等对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功能对等
随着世界发展进程的加快,全球各项事业都步入了发展新阶段,其中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展业亦是如此。随着各国交流的深化,近几年来,越来愈多的国外作品涌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作品也在逐渐走出国门。字幕翻译作为影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架起观众和影片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质量。关于字幕翻译的理论方法有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从词语、语用以及文化的层面分析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探索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奈达在其1964年的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指出:“翻译就是在译如语种复制与源语信息在语义和语体上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在此处,“信息”不仅指语义信息,还包括文体信息、情景信息和心理信息在内的所有源语文本信息的总和。随后,奈达对动态对等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他把动态对等发展成了功能对等,强调要以信息接受者为中心,即“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序基本相同”。信息需要根据接受者语言上的需要和文化上的期待进行调整,以达到译入语读者和源语接受者对同一信息有相同的反应。此外,意义的对等必须优先于文体的对等,这样才能达到对等效应。
总而言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首次强调读者了的重要地位,要求译文从译入语的角度来诠释信息,即,同一信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尽管接受者不同,但是却产生基本相同的效应。
我国杰出翻译家英若城强调“作为戏剧翻译,我们努力的方向还是应该尽量使我们的观众能够像阅读和聆听原作的人那样得到同样的印象”。因此,影视翻译需要把握的原则是:保证译入语观众对译入语影片的理解和原语观众对原语影片的理解实现功能上的对等。
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但与一般的文学翻译相比,有其突出的自身特点。首先,影视作品大多以观众的接受度为衡量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它们大多以目标语观众为中心,旨在引起目的语观众的共鸣。其次,影视作品的语言大多具有通俗性的特点。影视作品的选材多来源于生活并且作品受众人群广泛,这要求译文必须首先通俗易懂,即让观众明白字幕的意思,其次再考虑雅俗共赏。再者,字幕翻译有很强的时间限制。影视作品中字幕的播放往往与图画同步,观众需要在观看图画的同时浏览与之相配合的字幕,因此观众每次仅有几秒钟的浏览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接受者无法像阅读普通文学作品一样慢慢分析理解,这要求译本简洁明了,符合观众的思维和认知习惯,使得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明白字幕的意思。基于上述特点,奈达的以译入语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功能对等理论适合于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特点。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1.词语层面
词是组成词组,句子,篇章的最小单位。由于不同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特点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词汇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恰当地翻译词汇是翻译整个语篇的基础,是影响整个译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想使得译入语读者和源语读者有相同的反應,译者应该从目标与中选择有效词汇,最自然,接近的方式能传达出原文意思,让目的语观众接受译本。
例一:
Ooway:He will never fulfill his destiny nor yours.Until you left go of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龟仙人:阿宝没法完成他的使命,也没办法完成你的。除非你能拨开眼前的迷雾。(看看这棵树,我无法强迫它开花愉悦我,也不能在时机未至时使它结果。)
在影片中,乌龟仙人和师傅得知了太狼越狱的消息,乌龟仙人寄希望于阿宝,但师傅却觉得他肥头大耳,不懂功夫,根本不能成大器。乌龟的真正意思是大师只看到了眼下的形势,被眼前看到的表面现象困住,未能看透现象背后的真理。虽然阿宝开窍较晚,与普通的习武之人差异大,但是他潜力巨大,前途无量,需要的正是师傅的潜心教导。相较于西方人说话坦率直白的特点而言,中国人说话比较含蓄内敛。因而,在对话交流当中,他们经常避免直接讨论主题,而是使用某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委婉语等更加婉转生动形象地说明道理、传达信息。这里翻译成汉语时,运用了含有比喻意义的短语“迷雾”。这一词语为大多中国观众所熟悉,用来指代使人捉摸不透、迷失方向的事物。这样翻译准确地传达除了原文所要传达的意思,且符合中国人的表达和接受习惯。此外,此电影围绕中国武侠故事而制作,处处反应了玄妙深奥的中国元素。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语言的哲理性和审美价值得到较大提升,很好的契合了电影的主题和风格。
例二:
本文用词的另一大特点是多使用四字词语。文中stuff of legend,travel the land等短语被翻译成了形式统一的汉语的四字格:出神入化,浪迹天涯。与此相似,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四字短语,如,视同己出,谆谆教导,初来乍到,还有一些具有武侠功夫色彩的成语如独孤求败,俯首称臣等等。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四字词语的使用时中国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中国人注重语言的工整和对称,古代就有以偶为佳的说法。另外,四字词语大多平仄相间,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节律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这里译者刻意选取了汉语中常用的四字格形式,一则使得译文简洁精炼,符合字幕翻译中对译文长度的要求,二则符合中国观众的阅读习惯,更容易使他们理解。而且,四字格的形式使得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节律美,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2.语用层面
语篇的意义不是单词,句子的简单叠加,还和语言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有关。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语篇不仅仅表达了其字面意思,也会涉及到丰富的内涵意义,比如,说话者通过语言可以传达出特定的情感态度,或者流露出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而这些往往需要在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译意,只有挖掘说话人真正的说话意图,把深层的意思翻译出来,接受语读者才能正确理解译文,达到与源语读者相同的反应。
例:
Shifu:You,flabby arms!…This ridiculous belly!
师傅:你瞧瞧你这大屁股,还有软不拉几的胳膊,这些赘肉可都娇贵的很呢?还有这滑天下之大稽的肚子。
在作品当中,大师对他精心培养的徒弟给予厚望,希望他们可以成为“神龙武士”去对抗太郎。但是,在神圣的“神龙武士”的选拔仪式上,不会武功,甚至有些邋遢随意的熊猫阿宝却阴差阳错被乌龟大师选中,成为“命中注定”的救世大侠,这是所大师万万不能接受的。在阿宝住进修行的地方后,师傅处处流露出对他的嫌弃和讽刺,并采取了多种办法试图想将他赶走。译文并没有把flabby直接翻译成“软弱的”,而是翻译成了更加通俗甚至是有些俗气的短语“软不拉几”。这一词语为大多普通阶层中国观众所熟悉,在使用时带有很明显的负面感情色彩,经常反映出说话人对描写对象的厌恶,嫌弃,轻视的态度。这样的翻译不仅仅是对阿宝身材特点的刻画和描写,更很好的将大师对熊猫极度排斥的心理表现了出来,突出了语言背后的说话者真正想要表达的讽刺意味,同时体现了字幕语言口语性,通俗性的特点。再者,译文没有把ridiculous翻译成“荒唐”,而是翻译汉语中文言文的格式“滑天下之大稽“。此翻译模仿了中国古代作品中”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一为人们所熟悉的短语,使得译文中国色彩浓厚,易于中国观众接受。这一翻译译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的是阿宝肥胖的肚子不仅会被周围的朋友耻笑,更会被天下人耻笑。这生动地表达了大师对阿宝体型和外貌的不满和讽刺意味。这些表达方式为中国观众熟悉,并且具有很强的通俗性,使观众能够明白迅速地接收到说话者想表达的真正信息。
3.文化思想层面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内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不同因而电影对白中的词语经常含有定文化信息,这种词语被称为文化负载词语。奈达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因此,语言的翻译实际上也是文化的翻译。不同区域的文化间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存在差异,但在某些反面有相似或重叠之处,这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要想达到译入语接受者和源语接受者相同的反应,就必须找到两者在文化思想层面的相通之处。译者在分析原文时必须考虑每个翻译单位可能的文化意蕴。
例:
Ooway: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师傅:看守加倍,兵器加倍,什么都加倍!确保太狼不会越狱。)
乌龟仙人:有言,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在作品当中,乌龟大师告知师傅他预言到太狼会成功逃狱,大师惊慌地要求监狱严加看守。实际上,太狼从小深得師傅指点,而在狱中的数年磨练使他的功力更加强大。因而,逃出牢狱几乎是确定的事,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连大师自己都未必能战胜太狼,加派一些普通狱卒无异于杯水车薪。乌龟仙人的话并不是在逃避,而是在告诉师傅要顺其自然,接受会发生的事情。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译文直接引用了道德经,使用了文言文形式的“子欲避之反促与之”这句话。这句话原出自道德经,原文是:“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老子在这本书中阐述了他的“无为”思想,意在告诉人们,该来的事情总会发生,人们应该遵守规律,而不能强行干涉。译文从中国观众熟悉的道家思想的角度出发,传达出乌龟大师的“顺其自然,坦然接受”的智慧,使得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乌龟仙人的思想和智慧,从而使译入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对同一信息有相同或近似的反应。除此之外,该翻译简洁明了,符合字幕语言对译文长度的要求,而且传达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炼简洁的美,让观众深刻领略和反思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电影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字幕翻译有助于打开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大门,架起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文章以广受好评的电影《功夫熊猫》为对象,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其中文译本的特点。由分析可以看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效地使目的语读者理解电影所反映的文化和情感信息,为字幕翻译理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制作。
参考文献
[1]Nida,E.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上海外国语教育报,2014.
[2]管卓琳.功能对等理论下《功夫熊猫》的汉英翻译.中国知网,2018.
[3]强瑛.《功夫熊猫》字幕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影视翻译,2010.
[4]宋丽.电影字幕翻译中幽默元素的翻译策略.金田,2014.
[5]袁晨.从功能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功夫熊猫》的翻译.剑南文学,2011.
作者简介
符裕,1997.6,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师范方向2015级本科生在读。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功能对等
随着世界发展进程的加快,全球各项事业都步入了发展新阶段,其中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展业亦是如此。随着各国交流的深化,近几年来,越来愈多的国外作品涌入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作品也在逐渐走出国门。字幕翻译作为影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架起观众和影片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质量。关于字幕翻译的理论方法有很多,各有其优缺点。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出发,从词语、语用以及文化的层面分析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探索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奈达在其1964年的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指出:“翻译就是在译如语种复制与源语信息在语义和语体上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在此处,“信息”不仅指语义信息,还包括文体信息、情景信息和心理信息在内的所有源语文本信息的总和。随后,奈达对动态对等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他把动态对等发展成了功能对等,强调要以信息接受者为中心,即“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序基本相同”。信息需要根据接受者语言上的需要和文化上的期待进行调整,以达到译入语读者和源语接受者对同一信息有相同的反应。此外,意义的对等必须优先于文体的对等,这样才能达到对等效应。
总而言之,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首次强调读者了的重要地位,要求译文从译入语的角度来诠释信息,即,同一信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尽管接受者不同,但是却产生基本相同的效应。
我国杰出翻译家英若城强调“作为戏剧翻译,我们努力的方向还是应该尽量使我们的观众能够像阅读和聆听原作的人那样得到同样的印象”。因此,影视翻译需要把握的原则是:保证译入语观众对译入语影片的理解和原语观众对原语影片的理解实现功能上的对等。
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但与一般的文学翻译相比,有其突出的自身特点。首先,影视作品大多以观众的接受度为衡量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它们大多以目标语观众为中心,旨在引起目的语观众的共鸣。其次,影视作品的语言大多具有通俗性的特点。影视作品的选材多来源于生活并且作品受众人群广泛,这要求译文必须首先通俗易懂,即让观众明白字幕的意思,其次再考虑雅俗共赏。再者,字幕翻译有很强的时间限制。影视作品中字幕的播放往往与图画同步,观众需要在观看图画的同时浏览与之相配合的字幕,因此观众每次仅有几秒钟的浏览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接受者无法像阅读普通文学作品一样慢慢分析理解,这要求译本简洁明了,符合观众的思维和认知习惯,使得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明白字幕的意思。基于上述特点,奈达的以译入语读者需求为中心的功能对等理论适合于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特点。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1.词语层面
词是组成词组,句子,篇章的最小单位。由于不同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特点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词汇的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恰当地翻译词汇是翻译整个语篇的基础,是影响整个译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想使得译入语读者和源语读者有相同的反應,译者应该从目标与中选择有效词汇,最自然,接近的方式能传达出原文意思,让目的语观众接受译本。
例一:
Ooway:He will never fulfill his destiny nor yours.Until you left go of the illusion of control.
龟仙人:阿宝没法完成他的使命,也没办法完成你的。除非你能拨开眼前的迷雾。(看看这棵树,我无法强迫它开花愉悦我,也不能在时机未至时使它结果。)
在影片中,乌龟仙人和师傅得知了太狼越狱的消息,乌龟仙人寄希望于阿宝,但师傅却觉得他肥头大耳,不懂功夫,根本不能成大器。乌龟的真正意思是大师只看到了眼下的形势,被眼前看到的表面现象困住,未能看透现象背后的真理。虽然阿宝开窍较晚,与普通的习武之人差异大,但是他潜力巨大,前途无量,需要的正是师傅的潜心教导。相较于西方人说话坦率直白的特点而言,中国人说话比较含蓄内敛。因而,在对话交流当中,他们经常避免直接讨论主题,而是使用某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委婉语等更加婉转生动形象地说明道理、传达信息。这里翻译成汉语时,运用了含有比喻意义的短语“迷雾”。这一词语为大多中国观众所熟悉,用来指代使人捉摸不透、迷失方向的事物。这样翻译准确地传达除了原文所要传达的意思,且符合中国人的表达和接受习惯。此外,此电影围绕中国武侠故事而制作,处处反应了玄妙深奥的中国元素。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语言的哲理性和审美价值得到较大提升,很好的契合了电影的主题和风格。
例二:
本文用词的另一大特点是多使用四字词语。文中stuff of legend,travel the land等短语被翻译成了形式统一的汉语的四字格:出神入化,浪迹天涯。与此相似,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四字短语,如,视同己出,谆谆教导,初来乍到,还有一些具有武侠功夫色彩的成语如独孤求败,俯首称臣等等。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四字词语的使用时中国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中国人注重语言的工整和对称,古代就有以偶为佳的说法。另外,四字词语大多平仄相间,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节律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这里译者刻意选取了汉语中常用的四字格形式,一则使得译文简洁精炼,符合字幕翻译中对译文长度的要求,二则符合中国观众的阅读习惯,更容易使他们理解。而且,四字格的形式使得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节律美,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2.语用层面
语篇的意义不是单词,句子的简单叠加,还和语言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有关。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语篇不仅仅表达了其字面意思,也会涉及到丰富的内涵意义,比如,说话者通过语言可以传达出特定的情感态度,或者流露出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而这些往往需要在理解语言表层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译意,只有挖掘说话人真正的说话意图,把深层的意思翻译出来,接受语读者才能正确理解译文,达到与源语读者相同的反应。
例:
Shifu:You,flabby arms!…This ridiculous belly!
师傅:你瞧瞧你这大屁股,还有软不拉几的胳膊,这些赘肉可都娇贵的很呢?还有这滑天下之大稽的肚子。
在作品当中,大师对他精心培养的徒弟给予厚望,希望他们可以成为“神龙武士”去对抗太郎。但是,在神圣的“神龙武士”的选拔仪式上,不会武功,甚至有些邋遢随意的熊猫阿宝却阴差阳错被乌龟大师选中,成为“命中注定”的救世大侠,这是所大师万万不能接受的。在阿宝住进修行的地方后,师傅处处流露出对他的嫌弃和讽刺,并采取了多种办法试图想将他赶走。译文并没有把flabby直接翻译成“软弱的”,而是翻译成了更加通俗甚至是有些俗气的短语“软不拉几”。这一词语为大多普通阶层中国观众所熟悉,在使用时带有很明显的负面感情色彩,经常反映出说话人对描写对象的厌恶,嫌弃,轻视的态度。这样的翻译不仅仅是对阿宝身材特点的刻画和描写,更很好的将大师对熊猫极度排斥的心理表现了出来,突出了语言背后的说话者真正想要表达的讽刺意味,同时体现了字幕语言口语性,通俗性的特点。再者,译文没有把ridiculous翻译成“荒唐”,而是翻译汉语中文言文的格式“滑天下之大稽“。此翻译模仿了中国古代作品中”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一为人们所熟悉的短语,使得译文中国色彩浓厚,易于中国观众接受。这一翻译译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的是阿宝肥胖的肚子不仅会被周围的朋友耻笑,更会被天下人耻笑。这生动地表达了大师对阿宝体型和外貌的不满和讽刺意味。这些表达方式为中国观众熟悉,并且具有很强的通俗性,使观众能够明白迅速地接收到说话者想表达的真正信息。
3.文化思想层面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区域内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不同因而电影对白中的词语经常含有定文化信息,这种词语被称为文化负载词语。奈达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因此,语言的翻译实际上也是文化的翻译。不同区域的文化间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存在差异,但在某些反面有相似或重叠之处,这为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要想达到译入语接受者和源语接受者相同的反应,就必须找到两者在文化思想层面的相通之处。译者在分析原文时必须考虑每个翻译单位可能的文化意蕴。
例:
Ooway:One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师傅:看守加倍,兵器加倍,什么都加倍!确保太狼不会越狱。)
乌龟仙人:有言,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在作品当中,乌龟大师告知师傅他预言到太狼会成功逃狱,大师惊慌地要求监狱严加看守。实际上,太狼从小深得師傅指点,而在狱中的数年磨练使他的功力更加强大。因而,逃出牢狱几乎是确定的事,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连大师自己都未必能战胜太狼,加派一些普通狱卒无异于杯水车薪。乌龟仙人的话并不是在逃避,而是在告诉师傅要顺其自然,接受会发生的事情。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译文直接引用了道德经,使用了文言文形式的“子欲避之反促与之”这句话。这句话原出自道德经,原文是:“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老子在这本书中阐述了他的“无为”思想,意在告诉人们,该来的事情总会发生,人们应该遵守规律,而不能强行干涉。译文从中国观众熟悉的道家思想的角度出发,传达出乌龟大师的“顺其自然,坦然接受”的智慧,使得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乌龟仙人的思想和智慧,从而使译入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对同一信息有相同或近似的反应。除此之外,该翻译简洁明了,符合字幕语言对译文长度的要求,而且传达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精炼简洁的美,让观众深刻领略和反思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电影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字幕翻译有助于打开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大门,架起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文章以广受好评的电影《功夫熊猫》为对象,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其中文译本的特点。由分析可以看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效地使目的语读者理解电影所反映的文化和情感信息,为字幕翻译理论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的制作。
参考文献
[1]Nida,E.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上海外国语教育报,2014.
[2]管卓琳.功能对等理论下《功夫熊猫》的汉英翻译.中国知网,2018.
[3]强瑛.《功夫熊猫》字幕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影视翻译,2010.
[4]宋丽.电影字幕翻译中幽默元素的翻译策略.金田,2014.
[5]袁晨.从功能对等理论比较研究《功夫熊猫》的翻译.剑南文学,2011.
作者简介
符裕,1997.6,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师范方向2015级本科生在读。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