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训练课程在高校开设多年, 但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礼仪规范的传播,势必流于形式。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礼仪规范现状;深刻探讨礼仪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深刻联系;在礼仪教育中应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素质教育资源,找准两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利用其价值实现以礼育人的目标,将会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的校园文明建设,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关键词:礼仪教育;素质教育;现状;途径
一、现状
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严重。学生学的是抽象的高层次的道德理论与道德规范,但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与生活习惯,且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行为上存在诸多礼仪失范现象。另外,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导致人际交往受挫,影响心理健康。显然,这些与高等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背离的。
学习“求职就业礼仪”,会使大学生们了解面试时如何自信、礼貌地应答与告辞……;工作后怎样与同事协调、沟通。通过学习“大学生礼仪”,体会如何与老师、同学很好的沟通等等。将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友好同学关系、良好个人形象的建立,从而展示出大学生应有的道德水准。
二、礼仪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是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全面教育过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则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即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共同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文化素质教育与礼仪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礼仪是文化素质的一种外化,而人之内涵和文化素质是表现礼仪的根本,没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礼仪就成为无源之水。
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及全面的礼仪知识,才能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优势,为自己人生的成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1.礼仪教育有助于增强交际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人都离不开礼仪,都要靠礼仪调节情感、联络关系,是否能自如运用礼仪,决定了一个人的交际能力。礼仪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与人交往要尊敬他人,“礼立于敬”,“敬人者,人恒敬之”,指明礼仪的核心是敬,一言一行要尊敬他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是人际交往的出发点。在人际交往中,有时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通过礼仪学习能让他们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客;还懂得如何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
2.礼仪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礼仪教育将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中,遵循礼仪,人格得到完善,自信心得到增强。礼仪教育要求人们在仪容、仪表、仪态上合乎礼仪规范,在公众场合要注意言谈举止优雅得体,促使人情绪饱满,精神愉快,信心百倍。
三、加强礼仪教育,提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增强自身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或正式的交往场合中,必须遵循和符合社会习俗并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气质与风度。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的举止行为对学生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得体的礼仪,不但能够增强自己外部形象的美感和表现出自身的涵养和气质,而且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人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生动的礼仪示范教育。
作为教师工作的学校也应该做到:首先应该对教师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礼仪训练,提供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教师接受必要的学习和训练。最后,要努力建设和维护和谐健康的适合礼仪传播的环境。
(二)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应该将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教学中,首先,在课程的编排上,礼仪课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来定。另外,学校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举办礼仪知识讲座,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大礼仪活动力度,努力建设相应的氛围让礼仪知识付诸实践。学校应该增加礼仪方面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服饰展等。再次,努力在学校里建设一种明礼诚信的氛围。在校规中也要增加和明确礼仪的内容,同学之间要形成明礼诚信光荣,非礼失信可耻的风尚和氛围。
当前的大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意识,从而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但是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关系平等。因此,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努力弥补这一教育的缺失,为学生的礼仪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完备的文化素质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能促进良好礼仪素养的形成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即所谓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是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学习这些学科知识,不但可以获得系统的人文知识,而且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对于人际交往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人们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而且社交中涉及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知识不全面,就无法进入深层次交流,更无法得到对方的重视。从这个角度讲,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它可以提升修养内涵与礼仪品位。
精深的专业知识也会让社交活动别具一格。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初也应是最重要的专业学习阶段,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大学中学习内容的核心部分。一个对自己专业以及邻近领域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等非常熟悉的人,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社交场合虽然不是卖弄学识的地方,但是遇到同行容易产生共鸣,谈吐不凡会令对方刮目相看,相见恨晚之感油然而生。
总之,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的必要因素。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因此,现阶段,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礼仪教育,全方位地普及和深入开展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为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狄.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柳建英,熊诗华,张明如.大学礼仪教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4] 康泳.大学新生社交礼仪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5,(3).
[5] 李品玉.大学生该如何塑造和提升自我人格魅力[J].江苏大学学报,2005.
[6] 刘俊.试论大学生社交礼仪与素质教育的联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5).
关键词:礼仪教育;素质教育;现状;途径
一、现状
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严重。学生学的是抽象的高层次的道德理论与道德规范,但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与生活习惯,且社会公德意识薄弱,行为上存在诸多礼仪失范现象。另外,因为缺乏社交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导致人际交往受挫,影响心理健康。显然,这些与高等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背离的。
学习“求职就业礼仪”,会使大学生们了解面试时如何自信、礼貌地应答与告辞……;工作后怎样与同事协调、沟通。通过学习“大学生礼仪”,体会如何与老师、同学很好的沟通等等。将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友好同学关系、良好个人形象的建立,从而展示出大学生应有的道德水准。
二、礼仪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是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全面教育过程。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则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即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人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共同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文化素质教育与礼仪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礼仪是文化素质的一种外化,而人之内涵和文化素质是表现礼仪的根本,没有良好的文化修养,礼仪就成为无源之水。
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及全面的礼仪知识,才能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优势,为自己人生的成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1.礼仪教育有助于增强交际能力
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人都离不开礼仪,都要靠礼仪调节情感、联络关系,是否能自如运用礼仪,决定了一个人的交际能力。礼仪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与人交往要尊敬他人,“礼立于敬”,“敬人者,人恒敬之”,指明礼仪的核心是敬,一言一行要尊敬他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是人际交往的出发点。在人际交往中,有时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通过礼仪学习能让他们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客;还懂得如何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
2.礼仪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礼仪教育将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中,遵循礼仪,人格得到完善,自信心得到增强。礼仪教育要求人们在仪容、仪表、仪态上合乎礼仪规范,在公众场合要注意言谈举止优雅得体,促使人情绪饱满,精神愉快,信心百倍。
三、加强礼仪教育,提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增强自身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或正式的交往场合中,必须遵循和符合社会习俗并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程序,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气质与风度。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的举止行为对学生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得体的礼仪,不但能够增强自己外部形象的美感和表现出自身的涵养和气质,而且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人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生动的礼仪示范教育。
作为教师工作的学校也应该做到:首先应该对教师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礼仪训练,提供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教师接受必要的学习和训练。最后,要努力建设和维护和谐健康的适合礼仪传播的环境。
(二)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应该将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教学中,首先,在课程的编排上,礼仪课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来定。另外,学校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举办礼仪知识讲座,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礼仪知识。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大礼仪活动力度,努力建设相应的氛围让礼仪知识付诸实践。学校应该增加礼仪方面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服饰展等。再次,努力在学校里建设一种明礼诚信的氛围。在校规中也要增加和明确礼仪的内容,同学之间要形成明礼诚信光荣,非礼失信可耻的风尚和氛围。
当前的大学生已经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意识,从而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但是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关系平等。因此,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努力弥补这一教育的缺失,为学生的礼仪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完备的文化素质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能促进良好礼仪素养的形成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即所谓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是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学习这些学科知识,不但可以获得系统的人文知识,而且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对于人际交往是大有益处的。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人们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的,而且社交中涉及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知识不全面,就无法进入深层次交流,更无法得到对方的重视。从这个角度讲,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它可以提升修养内涵与礼仪品位。
精深的专业知识也会让社交活动别具一格。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初也应是最重要的专业学习阶段,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大学中学习内容的核心部分。一个对自己专业以及邻近领域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等非常熟悉的人,往往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社交场合虽然不是卖弄学识的地方,但是遇到同行容易产生共鸣,谈吐不凡会令对方刮目相看,相见恨晚之感油然而生。
总之,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的必要因素。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因此,现阶段,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礼仪教育,全方位地普及和深入开展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为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狄.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柳建英,熊诗华,张明如.大学礼仪教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4] 康泳.大学新生社交礼仪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5,(3).
[5] 李品玉.大学生该如何塑造和提升自我人格魅力[J].江苏大学学报,2005.
[6] 刘俊.试论大学生社交礼仪与素质教育的联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