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初中地理课程,对如何设计和选择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和内容做出几方面的思考,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需过程,也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围绕学科特点和实际学情来灵活设计和选择导入方式及内容,真正实现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教学氛围的教学目的。
一、课堂导入实质
1、明确目标
注意力的集中以及集中的持久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一切的课堂教学活动也都需要从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回归主体来看,虽然初中生在心智方面相比于小学已经稍显成熟,但仍存在课堂注意力集中不佳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本身年龄等中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心思其实还是停留在铃声前的课间活动,此时的教师则应该选择新颖的方式来覆盖住学生这层心思,以便于将其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中来,进入学习状态。
2、建立联系
兴趣是决定学习能否持久和深入的重要条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内在潜力的激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初中生正处在对于未知事物都有一定好奇心的阶段,那么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在具体课堂教学当中,呈现出真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导入内容,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内在动机,并使其转化为学习兴趣。
在设计出符合实际学情的导入内容后,教师就需要牵引学生来从情境之中找寻与本课即将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思考中获得启发,产生一定的学习欲望。一般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来进行导入,亦或是通过与本课新知内容之间有着一定内在联系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在回忆中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十分符合知识同化和嵌入的教学特点,对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3、思维激活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思维调动在同一水平上,这无疑对于促进教学的顺利进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思维完全运作的学生来说,获取和吸收知识也会变得无比自然和顺畅,甚至可能会产生较为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那么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该效果就需要依托于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问题既要体现出启发性和思辨性,也要能够自然地衔接之后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大开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还应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这应当从日常每一个方面来培养师生间的和谐,进而达到课堂中的默契与共赢的形成。
二、初中地理课堂导入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导入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表现出对于地理概念、现象及原理等方面的表述无误,还要关注到对学生地理分析等逻辑思维的培养上,以实现与之后教学环节的充分衔接。
2、针对性
课堂导入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学生和课堂教学整体,所以其设计目标和方向也应该与课堂教学总目标一致,即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地,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多方面实际情况,来选用科学合理且带有一定趣味性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活其思维,完成与核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此外,课堂导入环节的针对性还需要表现在与实际学情的相吻合,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的局象形特征,所以在面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该尽量多地通过实际生活来导入课程内容,进而使学生的内在生活认知经验得到调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探究未知的欲望。
3、关联性
课堂导入过程中的关联性主要指的是与教学主题内容之间的关联,这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旧知或其他方式来感受地理课程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教师也需要明确导入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核心教学环节而设置的,切忌为了营造氛围而选择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导入话题。
4、启发性
只有引导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愿意去到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探索和学习,才能够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的。这也对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综合设疑、启发、点拨、引导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够兼顾到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去自主地形成和深化一些有实际价值的学习方法,这也就是所谓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初中地理课堂导入具体策略
1、回顾旧知
通过回顾旧知或是习题训练的形式来唤醒学生的回忆,进而在导入阶段进入尾声时引入本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这也是目前较多课程课堂教学导入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复习回顾式的导入对于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以及找寻其与新知之间的联系都有着积极意义。以“经线与纬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过的“纬线与纬度”,进而从这二者的不同点切入,回顾的同时进行比较,从而一同纳入到“经纬网”这一上位概念结构之中。
2、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是课程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显著的一个共同特征,因为学生在没有接触新知之前所共有的基础就是生活认知经验,教师如果利用好这一特点,选择学生比较熟悉但并不了解其另一方面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课堂导入,即可较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些导入内容可以是当前热门的社会话题,也可以是科普类的小知识,总之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广泛地引发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知识价值的认同感,产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例如,在“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课中,考虑到本节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生活性特征,教师即可在课堂导入及核心教学环节中较多地运用生活实例来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完成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贯通,真正落实“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教育理念。
3、巧设悬疑
设疑即是通过巧妙的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呈现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设疑的方式同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课程教育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设计和选择问题时要充分考慮到课堂导入环节的本质意义,避免问题提出后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仅仅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并没有联系到具体教学内容。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中,本课涉及到的知识都能够用来解答许多地理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直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太阳是从东升起,向西而落?”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综上,课堂教学离不开导入环节的铺垫,初中地理课堂亦是如此。教师应重视起该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意义,通过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来使其更加完善,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体现出学科特点的同时,促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终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赵立双.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122.
[2] 崔英海.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03):87-89.
[3] 房素文.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2(34):74.
[4] 柯志坤.小议初中地理课堂导入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5):154+167.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需过程,也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围绕学科特点和实际学情来灵活设计和选择导入方式及内容,真正实现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教学氛围的教学目的。
一、课堂导入实质
1、明确目标
注意力的集中以及集中的持久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一切的课堂教学活动也都需要从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回归主体来看,虽然初中生在心智方面相比于小学已经稍显成熟,但仍存在课堂注意力集中不佳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本身年龄等中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心思其实还是停留在铃声前的课间活动,此时的教师则应该选择新颖的方式来覆盖住学生这层心思,以便于将其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中来,进入学习状态。
2、建立联系
兴趣是决定学习能否持久和深入的重要条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内在潜力的激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初中生正处在对于未知事物都有一定好奇心的阶段,那么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在具体课堂教学当中,呈现出真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导入内容,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内在动机,并使其转化为学习兴趣。
在设计出符合实际学情的导入内容后,教师就需要牵引学生来从情境之中找寻与本课即将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思考中获得启发,产生一定的学习欲望。一般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来进行导入,亦或是通过与本课新知内容之间有着一定内在联系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在回忆中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导入方式,都十分符合知识同化和嵌入的教学特点,对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3、思维激活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思维调动在同一水平上,这无疑对于促进教学的顺利进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思维完全运作的学生来说,获取和吸收知识也会变得无比自然和顺畅,甚至可能会产生较为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那么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该效果就需要依托于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问题既要体现出启发性和思辨性,也要能够自然地衔接之后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大开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还应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这应当从日常每一个方面来培养师生间的和谐,进而达到课堂中的默契与共赢的形成。
二、初中地理课堂导入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对于导入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表现出对于地理概念、现象及原理等方面的表述无误,还要关注到对学生地理分析等逻辑思维的培养上,以实现与之后教学环节的充分衔接。
2、针对性
课堂导入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学生和课堂教学整体,所以其设计目标和方向也应该与课堂教学总目标一致,即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地,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多方面实际情况,来选用科学合理且带有一定趣味性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活其思维,完成与核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此外,课堂导入环节的针对性还需要表现在与实际学情的相吻合,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的局象形特征,所以在面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应该尽量多地通过实际生活来导入课程内容,进而使学生的内在生活认知经验得到调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学习和探究未知的欲望。
3、关联性
课堂导入过程中的关联性主要指的是与教学主题内容之间的关联,这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旧知或其他方式来感受地理课程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教师也需要明确导入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核心教学环节而设置的,切忌为了营造氛围而选择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导入话题。
4、启发性
只有引导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愿意去到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探索和学习,才能够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的。这也对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综合设疑、启发、点拨、引导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够兼顾到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去自主地形成和深化一些有实际价值的学习方法,这也就是所谓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初中地理课堂导入具体策略
1、回顾旧知
通过回顾旧知或是习题训练的形式来唤醒学生的回忆,进而在导入阶段进入尾声时引入本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这也是目前较多课程课堂教学导入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复习回顾式的导入对于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以及找寻其与新知之间的联系都有着积极意义。以“经线与纬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过的“纬线与纬度”,进而从这二者的不同点切入,回顾的同时进行比较,从而一同纳入到“经纬网”这一上位概念结构之中。
2、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是课程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显著的一个共同特征,因为学生在没有接触新知之前所共有的基础就是生活认知经验,教师如果利用好这一特点,选择学生比较熟悉但并不了解其另一方面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课堂导入,即可较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些导入内容可以是当前热门的社会话题,也可以是科普类的小知识,总之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广泛地引发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知识价值的认同感,产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例如,在“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课中,考虑到本节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生活性特征,教师即可在课堂导入及核心教学环节中较多地运用生活实例来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完成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贯通,真正落实“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教育理念。
3、巧设悬疑
设疑即是通过巧妙的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呈现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设疑的方式同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课程教育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设计和选择问题时要充分考慮到课堂导入环节的本质意义,避免问题提出后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仅仅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并没有联系到具体教学内容。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中,本课涉及到的知识都能够用来解答许多地理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直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太阳是从东升起,向西而落?”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综上,课堂教学离不开导入环节的铺垫,初中地理课堂亦是如此。教师应重视起该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意义,通过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来使其更加完善,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体现出学科特点的同时,促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终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赵立双.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122.
[2] 崔英海.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03):87-89.
[3] 房素文.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2(34):74.
[4] 柯志坤.小议初中地理课堂导入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5):15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