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更能为学生日后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打好厚实的基础。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读将无声的字词化成有声的画面,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生动、有趣了,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呈现了诗意般的语文魅力。语文课堂的诗意就在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所产生的灵感和精神升华之中。
(1)抓字眼朗读。例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一文中,紧扣“深”字,让学生读哪些语句让作者鼻子一酸,反复让学生品味语言,重视学生的细读深思和具体地感受语言,把言语的表达和情感的激荡和谐地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出表情达意的语言功力。
(2)联系上下文朗读。教学《颐和园》一文,在引导学生体会“滑”字用得好在哪里时,以往常常是用“划”字进行区别感受,起初学生说出,“‘滑’字说明湖面平静”。我觉得还不够,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句进行朗读:“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再通过变换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又将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渐渐找到了“感觉”,纷纷举手说出,“‘滑’字让人感觉到湖面像碧玉一样光滑”;“‘滑’字让人感觉到湖面像镜子一样平”……通过朗读,学生的体会比以往更丰富、更准确,表达也更清晰了。
(3)对比朗读。教学片段:于漪老师正在领着学生朗读课文,教室里一切显得安静、有序,学生们沉浸在课文中那美妙的语句及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中。当读到“天上那一万万颗星星……”时,一位男同学自言自语地说:“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听了都笑了起来,说,连“万万”是“亿”都不知道。在全班同学的哄笑声中,那位同学红着脸,低下了头。于老师说:“是啊,‘万万’是‘亿’,但是,课文为什么不写‘天上一亿颗星星’,而写‘一万万颗星星’呢?”同学们想了想,说,大概是感觉不同。于老师说“是的,感觉是不同。大家不妨比较着读一读。”于是,同学们用读来比较,说,真的,“万万”与“亿”的意思一样,但感觉却不同。于老师讲“对啊,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迭词所产生的叠韵之美”。
于老师巧妙的运用对比朗读,让学生读出“感觉”上的不同,既发挥学生读书感悟的积极性,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就是名师的高明。
二、扩展思维,丰富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精读、体会,为培养学生的语感下功夫。《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其中有这样一段特别优美: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充分体会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用叙述性的语气读,节奏轻快。“斜着身子”,强调燕子的飞行姿势轻快灵活;“一转眼”、“掠过”,强调燕子飞行的快速;“唧唧叫着”,强调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放慢速度,用活泼有趣的语气读,“有的……有的……”呼应性重音,一幅众多的燕子闹春图顿时凸现。这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饱含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的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掠过”、“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人们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正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想象和联想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多思多品,培养语感
多年的教學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语感训练的着力点在于认真的思考。只有学生进行静静地思考,细细地品味,才能把文中优美的语句领会好,才能让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之进行真正的碰撞交流,激荡起心灵的火花,才能真正领悟祖国语言的美丽和瑰奇,促进语感快速提升。教师应在读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读、二画、三咀嚼”来领悟课文。通过对各种语句的比较、思辨和剖析,对各种修辞手法的领悟,使学生逐步积累语感。边读边思,边思边品,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从重点词语、语句中感悟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此外,敏锐语感的培养还要注意平时积累材料。教学中,教师要多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多思考、搜集素材。“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无论是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随手摘抄或记载,或长或短,写成片段的资料,建立小材料库,做生活的有心人。正如叶圣陶老人说的:“单靠翻查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越见深切。”
总之,培养好英语语感,关键在于大胆实践、善于学习、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要努力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多了解英美文化和百科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优势,重视语言实践,规范学习习惯,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更能为学生日后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打好厚实的基础。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诵读是多种感官参与,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读将无声的字词化成有声的画面,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生动、有趣了,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美,呈现了诗意般的语文魅力。语文课堂的诗意就在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所产生的灵感和精神升华之中。
(1)抓字眼朗读。例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一文中,紧扣“深”字,让学生读哪些语句让作者鼻子一酸,反复让学生品味语言,重视学生的细读深思和具体地感受语言,把言语的表达和情感的激荡和谐地融为一体,真正体现出表情达意的语言功力。
(2)联系上下文朗读。教学《颐和园》一文,在引导学生体会“滑”字用得好在哪里时,以往常常是用“划”字进行区别感受,起初学生说出,“‘滑’字说明湖面平静”。我觉得还不够,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句进行朗读:“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再通过变换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又将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渐渐找到了“感觉”,纷纷举手说出,“‘滑’字让人感觉到湖面像碧玉一样光滑”;“‘滑’字让人感觉到湖面像镜子一样平”……通过朗读,学生的体会比以往更丰富、更准确,表达也更清晰了。
(3)对比朗读。教学片段:于漪老师正在领着学生朗读课文,教室里一切显得安静、有序,学生们沉浸在课文中那美妙的语句及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中。当读到“天上那一万万颗星星……”时,一位男同学自言自语地说:“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听了都笑了起来,说,连“万万”是“亿”都不知道。在全班同学的哄笑声中,那位同学红着脸,低下了头。于老师说:“是啊,‘万万’是‘亿’,但是,课文为什么不写‘天上一亿颗星星’,而写‘一万万颗星星’呢?”同学们想了想,说,大概是感觉不同。于老师说“是的,感觉是不同。大家不妨比较着读一读。”于是,同学们用读来比较,说,真的,“万万”与“亿”的意思一样,但感觉却不同。于老师讲“对啊,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迭词所产生的叠韵之美”。
于老师巧妙的运用对比朗读,让学生读出“感觉”上的不同,既发挥学生读书感悟的积极性,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就是名师的高明。
二、扩展思维,丰富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精读、体会,为培养学生的语感下功夫。《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其中有这样一段特别优美: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充分体会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用叙述性的语气读,节奏轻快。“斜着身子”,强调燕子的飞行姿势轻快灵活;“一转眼”、“掠过”,强调燕子飞行的快速;“唧唧叫着”,强调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放慢速度,用活泼有趣的语气读,“有的……有的……”呼应性重音,一幅众多的燕子闹春图顿时凸现。这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饱含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的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掠过”、“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人们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正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想象和联想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三、多思多品,培养语感
多年的教學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语感训练的着力点在于认真的思考。只有学生进行静静地思考,细细地品味,才能把文中优美的语句领会好,才能让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之进行真正的碰撞交流,激荡起心灵的火花,才能真正领悟祖国语言的美丽和瑰奇,促进语感快速提升。教师应在读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一读、二画、三咀嚼”来领悟课文。通过对各种语句的比较、思辨和剖析,对各种修辞手法的领悟,使学生逐步积累语感。边读边思,边思边品,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从重点词语、语句中感悟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此外,敏锐语感的培养还要注意平时积累材料。教学中,教师要多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话剧等,在语言运用中增强语感能力。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观察周围的世界,多思考、搜集素材。“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无论是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随手摘抄或记载,或长或短,写成片段的资料,建立小材料库,做生活的有心人。正如叶圣陶老人说的:“单靠翻查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越见深切。”
总之,培养好英语语感,关键在于大胆实践、善于学习、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要努力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多了解英美文化和百科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优势,重视语言实践,规范学习习惯,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