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更好地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69-0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对体育知识、运动方法和技术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的活动过程,其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好坏受多层次因素的影响,这些多层次因素对体育课程教学既有促进发展的作用,也具有相对制约的作用。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深刻了解这些因素的内涵、功能和作用,认识体育教学的内部结构,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充分运用多层次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组织与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获得更好的体育教学质量。
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八个方面的因素,这些主要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学生因素
学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第一基本要素,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组织,课程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和学习结果,因此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尤其是现代教育观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教育之根本,提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的学习就不能成为教学过程,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是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学活动系统结构的主体。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生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注重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健身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体育健身习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要坚持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为主题,在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构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有机结合,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学活动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已有的体育训练水平作为重要依据进行教学。
二、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因素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因素体现在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方面,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是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能力与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及教学结果都产生必然的“因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作用,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获得体育的知识,形成体育运动和体育健身的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中心。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的层次,将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与影响教学过程的多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形成有机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三、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因素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在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背景下,依据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结合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情况进行分析与制定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所期望学生达到的具体标准,对教学过程具有引导、指导、控制的导向作用。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至少用到两类目标:预计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必须依次实现的各个阶段性目标。前一种称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终结性目标”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或课时的终结性目标;后一类称为“阶段性目标”,即实施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的过程目标。教学目标分析与制定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是从“终结性目标”开始,然后由上一层次日标依次至下一层次目标的顺序进行分析、细化与制定,确定为实现“终结性目标”的一系列阶段性目标,并把它们按目标层次分类建构为体育教学的目标系统结构。
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环境因素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论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教学环境指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体育课程教学时的场地、器材、教室、媒体等硬件设施)和精神环境(教学氛围),即课堂教学氛围。
高校体育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其中都有课堂气氛的功與过。课堂气氛的优劣直接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教学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使教师教的最佳教学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学习状态相吻合,充分激发教学双方潜能的发挥,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课堂明朗、轻松、愉悦,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理论、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与思想品质教育的总和。体育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课程的基础理沦知识、体育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的作用与意义,是对体育教学内容上下、左右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所确定,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进行科学的组合,形成合理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与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的系统性教学内容体系。
六、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因素
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是根据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育学、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随着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逐渐发展与完善的、为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任务所采用的教学程序与方法。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范畴主要包括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培养其运动技能的具体方式。
七、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因素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以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作为教学的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使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基本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活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的理论知识、技术和形成运动技能,是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结果,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编.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军,何晓耘.优化教学环境、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06):8-10.
[3]王道俊,王汉澜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69-0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对体育知识、运动方法和技术技能学习、掌握与运用的活动过程,其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好坏受多层次因素的影响,这些多层次因素对体育课程教学既有促进发展的作用,也具有相对制约的作用。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深刻了解这些因素的内涵、功能和作用,认识体育教学的内部结构,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充分运用多层次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组织与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获得更好的体育教学质量。
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八个方面的因素,这些主要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学生因素
学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第一基本要素,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组织,课程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和学习结果,因此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尤其是现代教育观强调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教育之根本,提倡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学生的学习就不能成为教学过程,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是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学活动系统结构的主体。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生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注重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健身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体育健身习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要坚持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为主题,在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构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有机结合,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学活动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已有的体育训练水平作为重要依据进行教学。
二、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因素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因素体现在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方面,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是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能力与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及教学结果都产生必然的“因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作用,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指导、帮助、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获得体育的知识,形成体育运动和体育健身的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中心。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能力的层次,将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与影响教学过程的多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形成有机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三、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因素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在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背景下,依据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结合教师、学生及教学环境情况进行分析与制定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所期望学生达到的具体标准,对教学过程具有引导、指导、控制的导向作用。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至少用到两类目标:预计某段教学过程结束时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必须依次实现的各个阶段性目标。前一种称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终结性目标”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或课时的终结性目标;后一类称为“阶段性目标”,即实施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的过程目标。教学目标分析与制定所采用的方法步骤是从“终结性目标”开始,然后由上一层次日标依次至下一层次目标的顺序进行分析、细化与制定,确定为实现“终结性目标”的一系列阶段性目标,并把它们按目标层次分类建构为体育教学的目标系统结构。
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环境因素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论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教学环境指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体育课程教学时的场地、器材、教室、媒体等硬件设施)和精神环境(教学氛围),即课堂教学氛围。
高校体育课堂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成功的教学,还是失败的教学,其中都有课堂气氛的功與过。课堂气氛的优劣直接制约和影响师生关系,双方信息与情感的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教学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积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给教师和学生愉悦氛围的刺激,使教学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使教师教的最佳教学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学习状态相吻合,充分激发教学双方潜能的发挥,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课堂明朗、轻松、愉悦,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理论、体育运动技术技能与思想品质教育的总和。体育教学内容对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课程的基础理沦知识、体育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的作用与意义,是对体育教学内容上下、左右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所确定,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进行科学的组合,形成合理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与应用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的系统性教学内容体系。
六、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因素
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是根据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育学、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随着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逐渐发展与完善的、为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任务所采用的教学程序与方法。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范畴主要包括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培养其运动技能的具体方式。
七、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因素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以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作为教学的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使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基本知识、健身方法、运动技术,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活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和应用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的理论知识、技术和形成运动技能,是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结果,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编.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军,何晓耘.优化教学环境、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06):8-10.
[3]王道俊,王汉澜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