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和培养高校学生的逆商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良好的逆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借助文献资料法,在对逆商的涵义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以及体育课程中的逆商培养目标设置探讨的基础上,较详尽地阐述体育教学中逆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逆商 培养
1 逆商的涵义
1.1逆商的涵义。逆商是由美国著名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发明,用以测试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全称逆境商数AQ(Adversity Quotient),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亦可理解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智商、情商、变商、逆商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2逆商的结构因素。逆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属非智力因素,其结构主要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和性格等。具体地说,逆商受个人行为模式、个人才能与欲望、智力、健康与性格、自信和勇气、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自信和勇气、情绪是主要因素。而这些良好因素的形成主要依靠于教育手段,如果说智商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学习中的推理、判断、逻辑分析来锻炼,那么,逆商则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来培养。
1.3逆商的作用。在对人的培养过程中,智商(IQ)与情商(E0)需协调发展,“逆商”是在“情商”的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属“情商”范畴。相对于IQ而言,EQ由于对个人学业和事业的影响多表现为内隐性,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实际上,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情感因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充满逆境的当今世界,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逆商。逆商高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锲而不舍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立体的人;相反,逆商低的人则常常畏缩不前、半途而废、最终一败涂地。
2 当代大学生逆商现状分析
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来看,首先,从入学起,他们就承受着较大的思想压力,诸如:环境的不适应、学业上的压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时的就业压力等等。其次,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缺乏人生经验,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较差。面对困境与重压,容易沉陷在消极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例如:一些大学生不能承受学习成绩下降、失恋等带来的心理压力,呈现焦虑、失眠、抑郁、恐惧;个别学生精神崩溃、自杀……身心的失衡,不仅影响其智能的发挥,而且还会使其潜能的挖掘、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备受到抑制。这些都不同程度地表明,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经历,对自己遇到的挫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也不具备正视挫折的心理态度,一旦遇到挫折之后,常常会出现情绪紊乱的情况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3 体育课程中的逆商培养目标设置
3.1体育课程目标与逆商培养。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目标是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社会适应目标是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两点所涵盖的目标要求正是逆商的主要内容。
3.2逆商培养目标。如何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史托兹明教授认为人生成功,智商、情商固然重要,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商。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只有经历熔炼和磨难,愿望才会激发,视野才会开阔,灵魂才会升华,才会走向成功。一个人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必然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吃苦就是补,是补意志,补知识,补才能,补灵魂。依据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对逆商的认识,体育教学中逆商的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4 逆商培养与体育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同样重要,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品质、习惯、态度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学生在学校中形成这些社会性品质,与学生形成的学习技能对以后工作所起的作用相比同样重要。而在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显性化比其他课程具有更多便利的条件,通过练习手段的设计很容易使隐性课程显性化,从而实现逆商目标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关键的环节是科学地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5 体育教学中逆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5.1体育教学中逆商培养的途径
5.1.1体育基础知识教学
5.1.1.1体育名人
大多数的体育名人都有着超乎常人遭受挫折的成功经历,因此,具有良好的名人社会效益。在体育基础知识课上,教师可以结合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述体育名人的成功经历,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逆商培养的目的。
5.1.1.2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一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榜样可以是社会名人、体育名人、身边典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潜在教育因素,选择那些在逆境中或者在遭遇挫折时,能够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并最终成功的榜样。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一步一步地实现感知—思维一实践。
5.1.1.3说教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利用太多的时间进行说教显然不合适,而在体育基础知识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说教。尤其是对学生进行逆商教育显然是十分合理的。为了响应高校逆商教育的号召,在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的逆商教育。
5.1.2体育显性课程教学
体育课上学生总是在克服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借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完成技术动作和指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即是逆商培养的潜在过程。通常情况下体育课是指显性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利用身体素质去完成表层的技术任务外,更多的是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而在此过程中显性课程教学也自然承载着较多逆商培养的任务。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显性课程教学的有形资源,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对学生的逆商进行大力的培养。
5.1.3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
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是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的过程即是实现隐性课程目标的过程。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的过程中涵盖着极其丰富的逆商培养内容,尤其对大学生的意志和心理品质的锻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重点要抓好课堂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发、隐性 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使体育隐性课程具体化和可操作,充分挖掘隐性课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内容,尤其是逆商内容的挖掘与利用,真正做到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为学生的逆商培养服务。
5.2体育教学中逆商培养的方法
5.2.1课堂常规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的逆商培养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很好地促进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形成。课中学生要服从教师的统一指挥,遵守纪律、友谊协作,爱护体育器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认真抓好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这三个环节,积极创设逆商培养的课堂常规教育程序。
5.2.2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在挫折中得到磨练,是挫折教育的核心。其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挫折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身体、心理以及基础知识的限制,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各种挫折,而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设置一些挫折教育的环节,那么对学生的身心培养将非常有益。如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从高度、远度、速度、难度、强度、重量、练习的数量等方面考虑进行挫折设计,将会很好地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
5.2.3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发展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成功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它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探究——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结合教师的指导,体验和享受成功。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这一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探索创新等能力。传统意义的教学方法诸如因材施教、同质分组、升降级等都是成功教育的典范。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差异,采用提高或降低练习的高度、远度、速度、难度、强度、重量、练习的数量等方法,对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采用降低要求的方法使其能够完成动作技术,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
5.2.4挫折——成功相结合教育
这里主要集中于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的关系及联合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逆商培养的主要方法,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次,在体育教学中两种方法应结合使用,过多地单一使用其中某一方法,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挫折教育要适度,使用的频次不能过多,在使用时应适时向成功教育过渡,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再次,挫折一成功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运用,宏观上可以在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教育。微观是指在课时计划中选择运用,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临时调整性的。
5.2.5社会适应教育
社会适应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要实现该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教学程序的设计应有利于社会适应教学,从教学情境、内容(游戏的选择、主教材的深层挖掘)、教法学法(教学分组、学练法)以及教学手段的选择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在学习中做到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自学自练,能够适应教学及各项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做到适应课堂这个社会,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 逆商 培养
1 逆商的涵义
1.1逆商的涵义。逆商是由美国著名培训咨询专家保罗·斯托茨博士发明,用以测试人们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全称逆境商数AQ(Adversity Quotient),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亦可理解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智商、情商、变商、逆商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2逆商的结构因素。逆商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属非智力因素,其结构主要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和性格等。具体地说,逆商受个人行为模式、个人才能与欲望、智力、健康与性格、自信和勇气、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自信和勇气、情绪是主要因素。而这些良好因素的形成主要依靠于教育手段,如果说智商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学习中的推理、判断、逻辑分析来锻炼,那么,逆商则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来培养。
1.3逆商的作用。在对人的培养过程中,智商(IQ)与情商(E0)需协调发展,“逆商”是在“情商”的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属“情商”范畴。相对于IQ而言,EQ由于对个人学业和事业的影响多表现为内隐性,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实际上,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情感因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充满逆境的当今世界,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逆商。逆商高的人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锲而不舍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立体的人;相反,逆商低的人则常常畏缩不前、半途而废、最终一败涂地。
2 当代大学生逆商现状分析
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来看,首先,从入学起,他们就承受着较大的思想压力,诸如:环境的不适应、学业上的压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毕业时的就业压力等等。其次,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缺乏人生经验,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较差。面对困境与重压,容易沉陷在消极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例如:一些大学生不能承受学习成绩下降、失恋等带来的心理压力,呈现焦虑、失眠、抑郁、恐惧;个别学生精神崩溃、自杀……身心的失衡,不仅影响其智能的发挥,而且还会使其潜能的挖掘、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备受到抑制。这些都不同程度地表明,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经历,对自己遇到的挫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也不具备正视挫折的心理态度,一旦遇到挫折之后,常常会出现情绪紊乱的情况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3 体育课程中的逆商培养目标设置
3.1体育课程目标与逆商培养。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目标是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社会适应目标是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两点所涵盖的目标要求正是逆商的主要内容。
3.2逆商培养目标。如何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史托兹明教授认为人生成功,智商、情商固然重要,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逆商。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只有经历熔炼和磨难,愿望才会激发,视野才会开阔,灵魂才会升华,才会走向成功。一个人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必然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吃苦就是补,是补意志,补知识,补才能,补灵魂。依据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对逆商的认识,体育教学中逆商的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认识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
4 逆商培养与体育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同样重要,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品质、习惯、态度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学生在学校中形成这些社会性品质,与学生形成的学习技能对以后工作所起的作用相比同样重要。而在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显性化比其他课程具有更多便利的条件,通过练习手段的设计很容易使隐性课程显性化,从而实现逆商目标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商教育,关键的环节是科学地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5 体育教学中逆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5.1体育教学中逆商培养的途径
5.1.1体育基础知识教学
5.1.1.1体育名人
大多数的体育名人都有着超乎常人遭受挫折的成功经历,因此,具有良好的名人社会效益。在体育基础知识课上,教师可以结合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述体育名人的成功经历,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逆商培养的目的。
5.1.1.2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一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榜样可以是社会名人、体育名人、身边典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潜在教育因素,选择那些在逆境中或者在遭遇挫折时,能够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并最终成功的榜样。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一步一步地实现感知—思维一实践。
5.1.1.3说教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利用太多的时间进行说教显然不合适,而在体育基础知识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说教。尤其是对学生进行逆商教育显然是十分合理的。为了响应高校逆商教育的号召,在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的逆商教育。
5.1.2体育显性课程教学
体育课上学生总是在克服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借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完成技术动作和指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即是逆商培养的潜在过程。通常情况下体育课是指显性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利用身体素质去完成表层的技术任务外,更多的是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而在此过程中显性课程教学也自然承载着较多逆商培养的任务。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显性课程教学的有形资源,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对学生的逆商进行大力的培养。
5.1.3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
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是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的过程即是实现隐性课程目标的过程。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的过程中涵盖着极其丰富的逆商培养内容,尤其对大学生的意志和心理品质的锻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重点要抓好课堂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发、隐性 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使体育隐性课程具体化和可操作,充分挖掘隐性课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内容,尤其是逆商内容的挖掘与利用,真正做到体育隐性课程显性化为学生的逆商培养服务。
5.2体育教学中逆商培养的方法
5.2.1课堂常规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的逆商培养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很好地促进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形成。课中学生要服从教师的统一指挥,遵守纪律、友谊协作,爱护体育器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认真抓好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这三个环节,积极创设逆商培养的课堂常规教育程序。
5.2.2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在挫折中得到磨练,是挫折教育的核心。其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挫折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身体、心理以及基础知识的限制,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各种挫折,而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设置一些挫折教育的环节,那么对学生的身心培养将非常有益。如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从高度、远度、速度、难度、强度、重量、练习的数量等方面考虑进行挫折设计,将会很好地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
5.2.3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发展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成功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它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探究——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结合教师的指导,体验和享受成功。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这一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探索创新等能力。传统意义的教学方法诸如因材施教、同质分组、升降级等都是成功教育的典范。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差异,采用提高或降低练习的高度、远度、速度、难度、强度、重量、练习的数量等方法,对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采用降低要求的方法使其能够完成动作技术,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
5.2.4挫折——成功相结合教育
这里主要集中于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的关系及联合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逆商培养的主要方法,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次,在体育教学中两种方法应结合使用,过多地单一使用其中某一方法,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挫折教育要适度,使用的频次不能过多,在使用时应适时向成功教育过渡,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再次,挫折一成功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运用,宏观上可以在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教育。微观是指在课时计划中选择运用,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临时调整性的。
5.2.5社会适应教育
社会适应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要实现该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教学程序的设计应有利于社会适应教学,从教学情境、内容(游戏的选择、主教材的深层挖掘)、教法学法(教学分组、学练法)以及教学手段的选择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在学习中做到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自学自练,能够适应教学及各项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做到适应课堂这个社会,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