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80048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离开德育的任何教育都是危险的教育。
  《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环境意识。德育不同于智育,它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所以,德育工作应坚持授知、晓理、动情、导行紧密结合,做到知、理、情、行的高度统一。
  中学德育工作如何做到知、理、情、行的高度统一,较好地实现其目标呢?笔者从德育工作实践中理性思考,认为中学德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去进行踏踏实实的工作:
  
  一、努力加强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绝不能只重视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概念和原理原则,而应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融知、理、情、行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感知、明理、动情、体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中自发潜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潜增实践能力及环境意识。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的可多样化,既有课堂实践活动,又有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政治观点和问题,认真组织、精心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争辩;利用课外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主题班会活动等,让学生畅抒已见,充分表现,提高兴趣,提升能力水平。
  
  二、引导学生坚持多读有关好书
  
  读好书,是净化青少年学生的灵魂、升华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好书(文学著作和科学作品)中富涵道德、知识和艺术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潜在的德育力量。教师引导学生坚持多读好书,书中的道德和知识美就会与学生的稚洁心灵发生强烈的撞击,从而产生道德共鸣,学生就会自觉地推崇和弘扬书中所倡导的美好道德,使学生的道德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质变。
  
  三、鼓励学生培养多项爱好
  
  爱好生情趣,情趣促爱好。良好的爱好,实质上就是美好道德。鼓励学生培养多项爱好,例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体育及其他爱好,学生就会在自觉追求所好的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美好熏陶,使其潜伏于心灵中的道德质量产生潜化,出现质变的飞跃。中学生正值爱好广泛时期,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个大好的育德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德育渗透效能。
  
  四、坚持情情互动,常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中学德育工作者是中学特殊教育内容的特殊教育者。德育教师的特殊性表现在对所传授知识的身体力行之上。德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心灵通融,是学生尊敬和信赖的朋友,是善于以师情激励学生情感的教育艺术师。德育教师应将自身定位于与学生完全平等的地置上,与学生经常保持零心理距离的心灵沟通,春风般地暖融学生的道德心理,春雨般地潜滋学生稚洁的心灵,夏阳般地影响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五、善于运用鼓励与批评,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德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懂得德育的内涵,它不是仅指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教育,它应该还包括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鼓励和批评。德育教师还必须真正懂得对学生进行艺术的鼓励和批评的育德意义。德育教师对学生优良行为进行鼓励时,必须褒扬得当,既要使学生受到鼓励后能够激发更加积极上进的热情,又要防止学生受到鼓励后会产生自满情绪;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时,必须讲究分寸,要使学生接受批评后不仅不会产生悲观情绪,反而会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努力向上的决心。鼓励要热情洋溢、充满期望;批评要语重心长、满腔希望。这样,德育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完全信赖的良师益友。
  
  六、要讲究德育方法,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形式
  
  德育不同于智育的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无声无息的心育,使心灵产生质变的教育。所以德育教师对学生施予教育,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以感情为载体,以生活为形式,以学生乐于接受为目标,以心灵激动情感释放为宗旨,以让学生自觉内变,达到知、理、情、行统一为落脚点。
  
  七、努力创设德育环境,有效影响学生内在德性的知、理、情、行形成统一
  
  环境育人的道理是众所周知的。德育工作的顺涩与德育环境的良劣有着重要的关系。德育教师的不仅要注重个人言行举止的德性表率质量,还必须积极参与和敦促学校营建良好的人际环境等,努力增浓学校环境要素的教育含量,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陶冶情操,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优良的德性,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416700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由情感、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所组成,情感目标的导入是人本理念的必然和应然,将对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支点作用。下面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目标所涉内容及实现途径谈些看法。  情感、知识、能力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立体目标,同时,这三个不同方向的维度是建立在同一坐标系之中的,任何一个维度都牵制和受制于其它两个维度。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单向维度均无独
期刊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如何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成为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校在尝试建立技术实践型教学体系,加大实习力度,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为此,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以及实习情况,对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进行探讨。    1、重视实践能力,转变教学观念  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用人单位对于计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制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它着眼于语文素养,立足于学生发展,设置了创造发展的空间,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学具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主体性发展教育,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一、发展教学民主,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育人,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这个根本,因此,师生关
期刊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和影响,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子女最初的老师,孩子能从他们父母的身上学到最好的东西。同时,家庭教育是打开心脑最好的环境,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未来一代的精神面貌,父母应该把这根绳索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但目前农村中学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在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受到
期刊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兴旺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兴旺在于教师。毋庸置疑,教师的成败在于课堂。因为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进行的双边活动的一种场所,是知识的载体。作为学生,可以从课堂中不断吸取新知识、新理念,好好学习,循序渐进。而作为教师也可从课堂中不断获取新经验、新方法,谆谆教诲,温故知新。因此,课堂是连接师生的纽带。它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名誉,也决定着一位教师的声望,更决定着一名学生的命运。显然,课堂教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健康教育与其他各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它集各育之特点,可以说“变化多端”。如果我们不能抓住它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课将会枯燥无味。    二、研究方法    我们教育必须转变观念,角色重新定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创造其乐融融、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并把健康教育引入家庭,形成教育活力,才能给学生一片阳光地带,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三、结果与分析    1、转变
期刊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诸特点,其表现为思想开阔,不囿于别出心裁的见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局限,能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新联系,富于想象和长于类比。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学地理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学
期刊
【摘要】创造性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    创造性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期刊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敢于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向新观念、新要求、新课程迈进。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曾指出:“现在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振兴教育,人人有责,特别是广大的教育工
期刊
【摘 要】何谓新闻的客观性?能否让新闻的表现手法更丰富一些?媒体和记者能否用优美的文笔写出“诗意的新闻”?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 客观性 诗意 再认识    新华社原社长穆青说:“我历来主张新闻记者应该是美的使者,要向人民传播美,展示美。”这里的“美”,不仅仅指新闻的主客观统一,同时包括新闻报道应该给广大群众美的享受,即新闻的客观性与诗意的新闻有机结合在一起。    一、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