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离开德育的任何教育都是危险的教育。
《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环境意识。德育不同于智育,它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所以,德育工作应坚持授知、晓理、动情、导行紧密结合,做到知、理、情、行的高度统一。
中学德育工作如何做到知、理、情、行的高度统一,较好地实现其目标呢?笔者从德育工作实践中理性思考,认为中学德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去进行踏踏实实的工作:
一、努力加强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绝不能只重视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概念和原理原则,而应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融知、理、情、行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感知、明理、动情、体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中自发潜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潜增实践能力及环境意识。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的可多样化,既有课堂实践活动,又有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政治观点和问题,认真组织、精心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争辩;利用课外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主题班会活动等,让学生畅抒已见,充分表现,提高兴趣,提升能力水平。
二、引导学生坚持多读有关好书
读好书,是净化青少年学生的灵魂、升华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好书(文学著作和科学作品)中富涵道德、知识和艺术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潜在的德育力量。教师引导学生坚持多读好书,书中的道德和知识美就会与学生的稚洁心灵发生强烈的撞击,从而产生道德共鸣,学生就会自觉地推崇和弘扬书中所倡导的美好道德,使学生的道德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质变。
三、鼓励学生培养多项爱好
爱好生情趣,情趣促爱好。良好的爱好,实质上就是美好道德。鼓励学生培养多项爱好,例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体育及其他爱好,学生就会在自觉追求所好的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美好熏陶,使其潜伏于心灵中的道德质量产生潜化,出现质变的飞跃。中学生正值爱好广泛时期,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个大好的育德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德育渗透效能。
四、坚持情情互动,常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中学德育工作者是中学特殊教育内容的特殊教育者。德育教师的特殊性表现在对所传授知识的身体力行之上。德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心灵通融,是学生尊敬和信赖的朋友,是善于以师情激励学生情感的教育艺术师。德育教师应将自身定位于与学生完全平等的地置上,与学生经常保持零心理距离的心灵沟通,春风般地暖融学生的道德心理,春雨般地潜滋学生稚洁的心灵,夏阳般地影响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五、善于运用鼓励与批评,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德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懂得德育的内涵,它不是仅指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教育,它应该还包括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鼓励和批评。德育教师还必须真正懂得对学生进行艺术的鼓励和批评的育德意义。德育教师对学生优良行为进行鼓励时,必须褒扬得当,既要使学生受到鼓励后能够激发更加积极上进的热情,又要防止学生受到鼓励后会产生自满情绪;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时,必须讲究分寸,要使学生接受批评后不仅不会产生悲观情绪,反而会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努力向上的决心。鼓励要热情洋溢、充满期望;批评要语重心长、满腔希望。这样,德育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完全信赖的良师益友。
六、要讲究德育方法,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形式
德育不同于智育的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无声无息的心育,使心灵产生质变的教育。所以德育教师对学生施予教育,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以感情为载体,以生活为形式,以学生乐于接受为目标,以心灵激动情感释放为宗旨,以让学生自觉内变,达到知、理、情、行统一为落脚点。
七、努力创设德育环境,有效影响学生内在德性的知、理、情、行形成统一
环境育人的道理是众所周知的。德育工作的顺涩与德育环境的良劣有着重要的关系。德育教师的不仅要注重个人言行举止的德性表率质量,还必须积极参与和敦促学校营建良好的人际环境等,努力增浓学校环境要素的教育含量,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陶冶情操,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优良的德性,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416700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
《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中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环境意识。德育不同于智育,它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所以,德育工作应坚持授知、晓理、动情、导行紧密结合,做到知、理、情、行的高度统一。
中学德育工作如何做到知、理、情、行的高度统一,较好地实现其目标呢?笔者从德育工作实践中理性思考,认为中学德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去进行踏踏实实的工作:
一、努力加强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绝不能只重视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概念和原理原则,而应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融知、理、情、行于一体,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感知、明理、动情、体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中自发潜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潜增实践能力及环境意识。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的可多样化,既有课堂实践活动,又有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紧扣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政治观点和问题,认真组织、精心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争辩;利用课外时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主题班会活动等,让学生畅抒已见,充分表现,提高兴趣,提升能力水平。
二、引导学生坚持多读有关好书
读好书,是净化青少年学生的灵魂、升华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好书(文学著作和科学作品)中富涵道德、知识和艺术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潜在的德育力量。教师引导学生坚持多读好书,书中的道德和知识美就会与学生的稚洁心灵发生强烈的撞击,从而产生道德共鸣,学生就会自觉地推崇和弘扬书中所倡导的美好道德,使学生的道德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质变。
三、鼓励学生培养多项爱好
爱好生情趣,情趣促爱好。良好的爱好,实质上就是美好道德。鼓励学生培养多项爱好,例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体育及其他爱好,学生就会在自觉追求所好的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美好熏陶,使其潜伏于心灵中的道德质量产生潜化,出现质变的飞跃。中学生正值爱好广泛时期,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个大好的育德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德育渗透效能。
四、坚持情情互动,常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中学德育工作者是中学特殊教育内容的特殊教育者。德育教师的特殊性表现在对所传授知识的身体力行之上。德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心灵通融,是学生尊敬和信赖的朋友,是善于以师情激励学生情感的教育艺术师。德育教师应将自身定位于与学生完全平等的地置上,与学生经常保持零心理距离的心灵沟通,春风般地暖融学生的道德心理,春雨般地潜滋学生稚洁的心灵,夏阳般地影响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五、善于运用鼓励与批评,真心实意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德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懂得德育的内涵,它不是仅指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教育,它应该还包括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鼓励和批评。德育教师还必须真正懂得对学生进行艺术的鼓励和批评的育德意义。德育教师对学生优良行为进行鼓励时,必须褒扬得当,既要使学生受到鼓励后能够激发更加积极上进的热情,又要防止学生受到鼓励后会产生自满情绪;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时,必须讲究分寸,要使学生接受批评后不仅不会产生悲观情绪,反而会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努力向上的决心。鼓励要热情洋溢、充满期望;批评要语重心长、满腔希望。这样,德育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完全信赖的良师益友。
六、要讲究德育方法,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形式
德育不同于智育的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无声无息的心育,使心灵产生质变的教育。所以德育教师对学生施予教育,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以感情为载体,以生活为形式,以学生乐于接受为目标,以心灵激动情感释放为宗旨,以让学生自觉内变,达到知、理、情、行统一为落脚点。
七、努力创设德育环境,有效影响学生内在德性的知、理、情、行形成统一
环境育人的道理是众所周知的。德育工作的顺涩与德育环境的良劣有着重要的关系。德育教师的不仅要注重个人言行举止的德性表率质量,还必须积极参与和敦促学校营建良好的人际环境等,努力增浓学校环境要素的教育含量,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陶冶情操,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优良的德性,积极向上,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416700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