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将对临床微生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真菌种类及微生物学检查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1组2709份微生物检查标本与2012组3072份微生物检查标本进行临床分析,对痰液标本、粪便标本以及尿液标本均采用相对应的检查方法,观察并记录细菌、真菌检出率以及我院所接受的5781份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检查结果,如检出率、病原菌分类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具体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12组总检出率为85.74%,明显大于2011组总检出率77.45%,但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而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明显减小,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且P<0.05, 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需对细菌、真菌等病原菌的致病率进行控制,首先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给药,尽量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同时应严格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确定患者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常见真菌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49-02
近年来,微生物检验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用于进行疾病确诊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是检验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保障[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临床微生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真菌种类及微生物学检查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意义,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对临床微生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共有5781份微生物检验样本,按照年份不同对所有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进行分组,即2011组2709份以及2012组3072份。2011组2709份微生物学检查样本中内科为2135份,外科为622份。患者年龄在7天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3±1.44岁,其中粪便样本为512份、痰液样本为1034份、尿液样本为1163份;2012组3072份微生物学检查样本中内科为2344份,外科为680份,患者年龄在7天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2±1.36岁,其中粪便样本为564份、痰液样本为1387份、尿液样本为1121份。2011组与2012组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在科别、来源、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两组微生物检查标本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2011组2709份微生物检查标本与2012组3072份微生物检查标本进行临床分析,对痰液标本、粪便标本以及尿液标本均采用相对应的检查方法,观察并记录细菌、真菌检出率以及我院所接受的5781份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检查结果,如检出率、病原菌分类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具体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1组与2012组微生物检查标本检出率、病原菌分类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2012组总检出率为85.74%,明显大于2011组总检出率77.45%,但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而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明显减小,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且P<0.05, 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知,病原菌种类的变化情况为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率有所下降,而真菌发病率有所上升,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率无明显变化。其原因为近年来临床对于疾病治疗中,出现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及较多的采用侵入性操作治疗、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以及链球菌属等;临床主要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菌属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主要检出的真菌包括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以及热带假丝酵母菌等。
本文结果中显示,2012年临床微生物检出率较2011年有显著提高,其原因为2012年我院对临床医学检验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质量管理措施。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三个阶段。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检验、患者采集样本准备工作、样本的采集、样本运输等,是对样本到达实验室进行分析前的所有内容[2]。研究表明,由医学检验分析前造成的误差是整个医学检验误差率的70%以上[3],若在对患者进行医学检验分析前不采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使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从而贻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严重后果[4]。因此,临床进行医学检验时应重视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医学检验的准确率,降低误差率,才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并达到较为满意的预后效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患者信息进行采集时,应遵循耐心细致的原则,若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给予患者反馈信息,从而快速解决异常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进行样本采集前及时细致的告知患者相关要求,如空腹、不使用禁忌药等,从而保证样本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患者详细讲解样本采集相关知识,以及将要进行的样本采集措施主要内容,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轻松心态接受样本采集。叮嘱患者在进行样本采集前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才能使样本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可信。对样本采集仪器以及采集试剂进行妥善保管,仪器应进行定期养护,试剂应详细记录生产厂家、批号、使用日期等基本信息,若发现异常问题,如试剂过期或仪器故障等,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如对仪器的使用、试剂的使用、检验结果的分析等,从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人为误差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样本采集时,应尽量留存较多样本,从而避免由于样本采集量过小,检测不出病变成分的现象。患者进行样本采集之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样本送检,检验人员也应及时进行临床检验,在样本保存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污染,从而使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可信。若所送检的样本不符合相关要求,检验人员有权拒绝检验。
综上所述,临床需对细菌、真菌等病原菌的致病率进行控制,首先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给药,尽量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同时应严格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确定患者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参考文献
[1]Cockerill FR 3rd, Smith TF. Response of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to emerging (new)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 J Clin Microbiol, 2004, 42: 2359-2365
[2]倪语星, 尚红.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48
[3]陈民钧, 王辉. 要重视耐药监测[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325-326
[4]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four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J]. NCCLS document M100-S14. Wayne. Pennsylvania: NCCLS, 2004. 155-159
关键词: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常见真菌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49-02
近年来,微生物检验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用于进行疾病确诊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微生物检验中培养基的质量是检验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保障[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临床微生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临床常用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常见细菌、真菌种类及微生物学检查对临床疾病治疗的意义,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对临床微生物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共有5781份微生物检验样本,按照年份不同对所有临床微生物学检查标本进行分组,即2011组2709份以及2012组3072份。2011组2709份微生物学检查样本中内科为2135份,外科为622份。患者年龄在7天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23±1.44岁,其中粪便样本为512份、痰液样本为1034份、尿液样本为1163份;2012组3072份微生物学检查样本中内科为2344份,外科为680份,患者年龄在7天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72±1.36岁,其中粪便样本为564份、痰液样本为1387份、尿液样本为1121份。2011组与2012组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在科别、来源、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两组微生物检查标本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2011组2709份微生物检查标本与2012组3072份微生物检查标本进行临床分析,对痰液标本、粪便标本以及尿液标本均采用相对应的检查方法,观察并记录细菌、真菌检出率以及我院所接受的5781份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检查结果,如检出率、病原菌分类以及临床常见细菌、真菌具体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1组与2012组微生物检查标本检出率、病原菌分类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2012组总检出率为85.74%,明显大于2011组总检出率77.45%,但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检出率无明显变化,而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明显减小,真菌检出率明显增多,且P<0.05, 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可知,病原菌种类的变化情况为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率有所下降,而真菌发病率有所上升,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率无明显变化。其原因为近年来临床对于疾病治疗中,出现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及较多的采用侵入性操作治疗、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以及链球菌属等;临床主要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菌属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主要检出的真菌包括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以及热带假丝酵母菌等。
本文结果中显示,2012年临床微生物检出率较2011年有显著提高,其原因为2012年我院对临床医学检验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的质量管理措施。医学检验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三个阶段。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申请检验、患者采集样本准备工作、样本的采集、样本运输等,是对样本到达实验室进行分析前的所有内容[2]。研究表明,由医学检验分析前造成的误差是整个医学检验误差率的70%以上[3],若在对患者进行医学检验分析前不采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使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从而贻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严重后果[4]。因此,临床进行医学检验时应重视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医学检验的准确率,降低误差率,才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使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并达到较为满意的预后效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对患者信息进行采集时,应遵循耐心细致的原则,若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给予患者反馈信息,从而快速解决异常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进行样本采集前及时细致的告知患者相关要求,如空腹、不使用禁忌药等,从而保证样本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患者详细讲解样本采集相关知识,以及将要进行的样本采集措施主要内容,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轻松心态接受样本采集。叮嘱患者在进行样本采集前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才能使样本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可信。对样本采集仪器以及采集试剂进行妥善保管,仪器应进行定期养护,试剂应详细记录生产厂家、批号、使用日期等基本信息,若发现异常问题,如试剂过期或仪器故障等,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如对仪器的使用、试剂的使用、检验结果的分析等,从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人为误差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样本采集时,应尽量留存较多样本,从而避免由于样本采集量过小,检测不出病变成分的现象。患者进行样本采集之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样本送检,检验人员也应及时进行临床检验,在样本保存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污染,从而使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可信。若所送检的样本不符合相关要求,检验人员有权拒绝检验。
综上所述,临床需对细菌、真菌等病原菌的致病率进行控制,首先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给药,尽量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同时应严格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确定患者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参考文献
[1]Cockerill FR 3rd, Smith TF. Response of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to emerging (new)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 J Clin Microbiol, 2004, 42: 2359-2365
[2]倪语星, 尚红.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 M]. 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48
[3]陈民钧, 王辉. 要重视耐药监测[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325-326
[4]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four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J]. NCCLS document M100-S14. Wayne. Pennsylvania: NCCLS, 2004. 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