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u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下重要的教学
  方法,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7.084
  数学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指出“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可以寓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解于生动而形象的情境之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来展开主动认知,加深学生对抽象而深奥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来巧妙地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思维,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建构知识,成为探究的主人,快乐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是学生的学堂,为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认知的内在动力与推动力量。如果教学索然无味,任凭教师再努力,付出再多的精力,学生依旧是一脸茫然,机械而被动地参与,这样的教学如何能取得成功?为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以生动的故事、丰富的生活、趣味游戏来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就可以与学生来进行一场判断数字能否被3整除的游戏,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纷纷败下阵来,这样自然就会引发学生更大的关注与困惑,究竟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此时再引入新知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题要有真实性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脱离生活的数学教学势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让学生认为数学遥不可及,没有用处,而使得厌学情绪滋生。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真实性,要站在生活的角度来设计问题,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进而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体性。如在学习正负数时,我们让学生思考当温度到达零下多少度时如何来记录。这样的问题真实可信,自然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问题要有思考性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不是教学的摆设,而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不要为问而问,只是就知识本身来提出一些简单的检查型问题,而是要提出一系列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但同时要充分地认识到有价值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高难度,严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这会大大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仅无法完成探究,相反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将问题的着眼点放在已知与未知的联结处,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具有思考价值与探索价值,学生才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
  四、问题要有针对性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形成数学思考与思维能力。因此,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要就事物的核心与本质来提问,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可以直达知识的本质,通过不断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设计问题时要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理清教材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教学顺序与主次进行合理地调整,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要深入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这样在教学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只有深入地解读教材、了解学生,才能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通过探究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问题要有挑战性
  学生与生俱来具有强烈的心理需求,即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与探索者,在儿童世界这种心理需求更为强烈。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励学生不断地进取,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调控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与开放性的问题,以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享受智力角逐的乐趣。尤其是开放性问题,并不是局限于标准答案,更能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实现对知识的再加工与再创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问题要有实践性
  学以致用是新课改下教学的重要理念与目标。这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现成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将教学的着眼于放在运用上,要引导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设计更多实践性的问题,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回归生活,用来解决生活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这样更能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更加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计算操场面积,家中地面面积等实践性问题,让学生用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服务于问题,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情与境结合起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解,而是让教学更有情感性,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这样的教学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土。
  参考文献:
  [1]揣廷余.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2]王莎莎.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师,2014(11).
  [3]罗云香.例谈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合理加工[J].广西教育,2014(5).
  [4]金如.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责编 赵建荣)
其他文献
文章选取浙江长兴县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拆迁自然村,进行调研与实证性分析,认为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从农民转换到城市居民,居住形态、就业方式、消费方式、社交方式、休闲方式等
蒋悦,1954年9月25日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任职于黑龙江佳木斯市一中。1986年任职于黑龙江佳木斯市文联,1992年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任副社长,199
基于可利用量的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水权配置),属于规划阶段的水资源配置,是一种资源配置,而非工程配置。这种配置基于水资源量,配置水资源可利用量。文中在分析水资源量、可利用量与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特别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已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改革刻不容缓。"任务
摘 要: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合作社党建成为农村基层党建的崭新领域。基于广西部分市、县的实地调查和组织部门的相关资料显示:合作社党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党组织覆盖面、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基本经验是:把推进党的建设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合理设置党组织;将维护农民利益摆在首位,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如期实现,工程质量优良,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概算以内。文中从项目建设的管理体制、前期工作、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移民工作、信息化建设等
结合部编教材人文化理念和改革的进程,立足作文评改长期存在的问题,对多元互动作文评改进行尝试探讨,探索出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元互动作文评改教学资源,改革创新,进行多
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重日益增加,提高其整体水平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其解决的策略,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整体水平,为发展高
期刊
高中物理难教、难学,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学生认真探讨。对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重视教学方法外,更应该渗透情感教育和学法指导,将物理教学形成体系,即确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