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没有停下来过一分一秒。正如毛主席曾说“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每一个朝代的更替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感悟到历史的恢弘和人类个体的渺小,每个朝代和社会其中都有相关的进步的表现和落后的一面,都有值得后人深思和学习的地方。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带领学生用更为人性化的角度观看历史并从中更好地指导人的生活和面对挫折应该采用的态度呢?本文笔者就将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和学生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德育
一、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恢弘的历史画卷上,从部落的兴衰到夏朝的建立,涌现了不少的英雄和老奸巨猾的人物。例如,将百姓生命之忧置于自身的小家利益之上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经过若干年后,当大禹最终坚韧不拔地将治水工程发挥到极致,学生从此在历史书上懂得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之间的平衡点”。在历史上不乏有很多勤奋刻苦读书的例子,例如,杨程站在雪地上等待师傅开门,在教学中都会有所提及,更好地帮助学生生活学习中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断地进步。除此之外,了解一个国家的最好方式是阅读这个国家的历史,唯有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有了框架性认知,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我认知,不断地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努力发光。
二、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发展的、进步的观点看待问题
在教学中,历史总是出乎意外的,这边夏朝建立起来,过了六百年后夏磔为商汤所灭,巩固的王朝一朝崩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乏以弱胜强的例子,这就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用辩证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或是其他的问题。例如,最近在学术界吵得热火朝天的“我国历史上的文化革命究竟是促进了国家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还是起到一个抑制作用呢?”在教授学生文化大革命历史内容之后,教师不妨与学生共同讨论一些相关的话题,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能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民族进步的重要历史里程碑。“同学们,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来说,文化大革命无疑是对我国政治文化领域的一场大洗劫,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因为文化大革命使得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落后于国际,为此,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不断地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政策的颁布,后面出台的改革开放,无疑就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应急措施,促进我国经济走上快车道,一步步缩小与国际的差距”等等。教师就是在一些较为细节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作品下进行教学的分析和用一分为二的视角带领学生一同观赏历史的进程对人类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深刻改造。
三、历史有助于学生把握大势,形成远大志向
历史不只是单单讲述人类的故事,更是讲了人类的整个发展趋势,从落后的奴隶文明过渡到封建文明到机器文明再到21世纪的信息文明,学生从中学习中会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大潮和大势所在。在每一次历史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都有似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与伟人的对话,曾国藩曾说过,“青年人不要定当官的志向,青年人应定一个伟大的志向”,是的,青年人是未来社会的主梁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中的正面人物例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远大志向的定立,如,孔子是春秋晚期人,提出“仁”的学说,在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在我国历史上首个致力于建立私学的人物,穷尽一生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同时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学作品。在教授“中华文化的勃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孔子的这一特点进行说明和教授,提高学生对于孔子的进一步认知。学习并掌握历史的进程其规律,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大势,并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
四、历史的学习有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习历史的過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只是抱着教授历史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正如哲学能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如何的方式进行生活、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也有类似的作用。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到是各个帝王的堕落,如商朝的箕子所说“彼为玉杯,必为象著,为象箸,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王朝的命运悬在帝王的欲念之间,因此,这就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在任何时候,不肯轻易接受诱惑,坚守底线都是最为重要的,从统领一个国家到学习都是如此。在学习到项羽“四面楚歌”的历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就“项羽的优柔寡断和失民心”进行一番学生的教育,在现实的生活中,优柔寡断是很消耗意志力的一种特性,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运用正确的三观进行相关的决定的选择。
总结:历史学科知识是丰富且意味深长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并不断地给予学生相应的知识梳理,高中历史教师的德育教学成效将会得到质的提高。同时,这也就意味着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外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更多的元素考量,教师并以此指导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学以致用的正确之道。
参考文献:
【1】何必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索人文素养核心建设的方式 [N] 读与写
【2】慕容劲融 高中历史教学中伟人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作用的发挥 [J] 山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德育
一、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恢弘的历史画卷上,从部落的兴衰到夏朝的建立,涌现了不少的英雄和老奸巨猾的人物。例如,将百姓生命之忧置于自身的小家利益之上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经过若干年后,当大禹最终坚韧不拔地将治水工程发挥到极致,学生从此在历史书上懂得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之间的平衡点”。在历史上不乏有很多勤奋刻苦读书的例子,例如,杨程站在雪地上等待师傅开门,在教学中都会有所提及,更好地帮助学生生活学习中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断地进步。除此之外,了解一个国家的最好方式是阅读这个国家的历史,唯有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对我们国家的历史有了框架性认知,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自我认知,不断地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努力发光。
二、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的、发展的、进步的观点看待问题
在教学中,历史总是出乎意外的,这边夏朝建立起来,过了六百年后夏磔为商汤所灭,巩固的王朝一朝崩塌,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乏以弱胜强的例子,这就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用辩证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或是其他的问题。例如,最近在学术界吵得热火朝天的“我国历史上的文化革命究竟是促进了国家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还是起到一个抑制作用呢?”在教授学生文化大革命历史内容之后,教师不妨与学生共同讨论一些相关的话题,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能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民族进步的重要历史里程碑。“同学们,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来说,文化大革命无疑是对我国政治文化领域的一场大洗劫,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因为文化大革命使得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都落后于国际,为此,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不断地进行相关的思考和政策的颁布,后面出台的改革开放,无疑就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应急措施,促进我国经济走上快车道,一步步缩小与国际的差距”等等。教师就是在一些较为细节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作品下进行教学的分析和用一分为二的视角带领学生一同观赏历史的进程对人类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深刻改造。
三、历史有助于学生把握大势,形成远大志向
历史不只是单单讲述人类的故事,更是讲了人类的整个发展趋势,从落后的奴隶文明过渡到封建文明到机器文明再到21世纪的信息文明,学生从中学习中会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大潮和大势所在。在每一次历史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都有似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与伟人的对话,曾国藩曾说过,“青年人不要定当官的志向,青年人应定一个伟大的志向”,是的,青年人是未来社会的主梁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中的正面人物例子,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远大志向的定立,如,孔子是春秋晚期人,提出“仁”的学说,在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在我国历史上首个致力于建立私学的人物,穷尽一生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同时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学作品。在教授“中华文化的勃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孔子的这一特点进行说明和教授,提高学生对于孔子的进一步认知。学习并掌握历史的进程其规律,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大势,并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
四、历史的学习有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习历史的過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只是抱着教授历史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正如哲学能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如何的方式进行生活、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也有类似的作用。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到是各个帝王的堕落,如商朝的箕子所说“彼为玉杯,必为象著,为象箸,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王朝的命运悬在帝王的欲念之间,因此,这就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在任何时候,不肯轻易接受诱惑,坚守底线都是最为重要的,从统领一个国家到学习都是如此。在学习到项羽“四面楚歌”的历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就“项羽的优柔寡断和失民心”进行一番学生的教育,在现实的生活中,优柔寡断是很消耗意志力的一种特性,因此,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运用正确的三观进行相关的决定的选择。
总结:历史学科知识是丰富且意味深长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并不断地给予学生相应的知识梳理,高中历史教师的德育教学成效将会得到质的提高。同时,这也就意味着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外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更多的元素考量,教师并以此指导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学以致用的正确之道。
参考文献:
【1】何必红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索人文素养核心建设的方式 [N] 读与写
【2】慕容劲融 高中历史教学中伟人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作用的发挥 [J] 山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