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课时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让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地理课堂就会充满快乐。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快乐学习 优化设计
快乐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学得高兴,还要使学生学得有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在进行优化课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导语,开启快乐之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导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情境中,积极地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导课时,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又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利用歌曲、历史故事、图片、广告语、谜语等。无论选择哪种导课形式,都应该因课而导,导出新意,引起注意,激起兴趣。
二、学会转换角色,积极交流感情。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从而使教师成为教学上的绝对权威者。这种居高临下的地位,往往使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当前,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而非对立的关系。教师应由传统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化,注重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还可以互换角色,让教师成为听众,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讲授者,并体验做老师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接受知识,在享受中学习地理。
三、巧用诗词典故,丰富课堂色彩。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可适当引用诗词、典故、历史故事等,为地理课增添几分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1.巧借古诗教学
古诗词,朗朗上口,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得当,可创设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讲地球的自转时可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地理环境的垂直分异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地理环境差异性时可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短短的诗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2.成语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如讲海陆间水循环用“百川归海”;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用“沧海桑田”描述了海陆的变迁运动;用“风雨交加”来形容台风来临时的天气状况。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3.歌谣谚语易懂生趣
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不仅开拓了学生思维,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西北地区气温差异大;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来概括云贵高原的气候和地形;引用“不违农时”、“抢季节”谚语,可使学生充分理解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这样的教学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合作的课堂气氛,闪耀课堂精彩。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主创新,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象,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困难让学生自主合作克服,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体验,“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发展”。例如,针对必修一《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一课中对“三峡工程”的教学,采用合作学习和相互提问的方式,课前让学生分组查阅三峡工程相关的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介绍,并提出本小组为其他小组设计的问题。各小组成员针对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从而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总结。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又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合作互动与情感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创新与合作的喜悦。
五、运用多种激励评价机制,点燃快乐之火。
新课程标准认为,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让更多的学生在思考中寻求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感才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练习题,通过抢答的形式来完成,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若同学们回答正确,则还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嘉奖他——你真棒、非常精彩或全体学生鼓掌等,肯定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既让大家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又激起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让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地理课堂就会充满快乐。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心理需求转变。学生的地理素质也能得到全面、可行的发展,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地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洪莉.地理教学的快乐之法.快乐阅读,2012(13).
[2]张建青.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地理教育,2012(7-8).
[3]柳青.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5).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快乐学习 优化设计
快乐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学得高兴,还要使学生学得有效果。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在进行优化课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导语,开启快乐之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导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情境中,积极地投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导课时,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又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利用歌曲、历史故事、图片、广告语、谜语等。无论选择哪种导课形式,都应该因课而导,导出新意,引起注意,激起兴趣。
二、学会转换角色,积极交流感情。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从而使教师成为教学上的绝对权威者。这种居高临下的地位,往往使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当前,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而非对立的关系。教师应由传统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化,注重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还可以互换角色,让教师成为听众,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讲授者,并体验做老师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接受知识,在享受中学习地理。
三、巧用诗词典故,丰富课堂色彩。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可适当引用诗词、典故、历史故事等,为地理课增添几分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1.巧借古诗教学
古诗词,朗朗上口,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得当,可创设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讲地球的自转时可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地理环境的垂直分异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地理环境差异性时可引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短短的诗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2.成语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如讲海陆间水循环用“百川归海”;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用“沧海桑田”描述了海陆的变迁运动;用“风雨交加”来形容台风来临时的天气状况。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3.歌谣谚语易懂生趣
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不仅开拓了学生思维,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西北地区气温差异大;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来概括云贵高原的气候和地形;引用“不违农时”、“抢季节”谚语,可使学生充分理解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这样的教学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合作的课堂气氛,闪耀课堂精彩。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主创新,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象,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困难让学生自主合作克服,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体验,“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发展”。例如,针对必修一《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一课中对“三峡工程”的教学,采用合作学习和相互提问的方式,课前让学生分组查阅三峡工程相关的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介绍,并提出本小组为其他小组设计的问题。各小组成员针对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从而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总结。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又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合作互动与情感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创新与合作的喜悦。
五、运用多种激励评价机制,点燃快乐之火。
新课程标准认为,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让更多的学生在思考中寻求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感才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或练习题,通过抢答的形式来完成,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若同学们回答正确,则还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嘉奖他——你真棒、非常精彩或全体学生鼓掌等,肯定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既让大家感受到学习的轻松与快乐,又激起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让地理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地理课堂就会充满快乐。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心理需求转变。学生的地理素质也能得到全面、可行的发展,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地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王洪莉.地理教学的快乐之法.快乐阅读,2012(13).
[2]张建青.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地理教育,2012(7-8).
[3]柳青.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倾听.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