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与调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常态对立的反常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群中都存在着,尤其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其具体表现为有些学生对校纪校规的抵触情绪和行为,想摆脱其束缚,常常明知故犯;有些学生对正面教育或对自己讨厌的老师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行为往往与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有些学生对传统观念持怀疑态度,拒绝接受;还有些学生表现为对不良倾向的认同,把破坏纪律当作勇敢,把打架斗殴视作英雄行为等等。
  逆反心理一旦产生,会导致中学生拒绝正当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产生过激行为,破坏集体舆论,从而對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消除逆反心理的科学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
  初中学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1、生理原因
  初中生刚踏入青春期的门槛,大脑发育趋于健全,脑的机能日趋发达。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均比在小学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对事物进行独立的评判,很多复杂的思维形式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其中就包括逆向思维。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考虑问题容易偏激片面,不允许别人轻易否定自己的观点,对父母老师的管教产生强烈的逆反。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基础,而思维形式的成熟与思维内容的贫乏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可能。
  2.2、心理原因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思想上不再依托他人而存在,产生了一种思想独立的心理需要。即希望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思想表明自己思想上的独立,进而表明自己人格的独立,向众人表现出一个独立于别人的自我。而急于突破前人的青少年在成长起来之后会突然发现世界上的规则全都是由成年人制定的,孩子只能执行,不能反抗,这种反抗传统规则,突破禁忌的冲动被暂时压制在内心深处。随着学生的成长,这种叛逆的想法越来越强,进而就会转化为和父母老师的对抗。
  3.3.家庭的影响。
  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造成他们很大的心理压力,经过再三努力、拼搏也无济于事,还是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便心生怨恨、抵触情绪。
  4.4.学校的影响
  当代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缺少新鲜感、时代感。教育方式单一呆板,常常是空洞的说教,缺少生动性、灵活性和启发性。由此,现有的程式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学生出现的新特点,容易引发学生反感,不愿意听教师的道德讲解,拒绝接受道德教育。
  5.5.同伴影响
  同伴在中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学生与同伴交往的频率已高于与父母交往的频率。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泄对成人的不满,心理上相互慰籍,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同伴之间容易相互认同。同伴文化已成为中学生判断是非曲直和行事的参照标准,成人的干涉、压制的行为,就会加剧其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
  6.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有些中学生深恶痛绝,但又深感无能为力,有些中学生又觉得很刺激,总想去体验尝试。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就会诱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调适。
  1.1、正确对待——尊重、认同。
  学生自从升入初中,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变得“不听话了”。事实上,学生升入高一级别的学校,学生最近接触了什么人或者最近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因,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了,因为思维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叛逆意味着成长,成长意味着进步,成长中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来解决,只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认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会选择回归,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2、优化教育的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强的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就是学生受教育的外部条件、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积极的心理氛围。在这些良好的教育情境里,再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就能潜移默化地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教育的效果。利用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发挥集体活动对每位学生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是造成积极的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防止逆反心理产生的有效途径。
  3.3、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 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 “后进生”的要求,对他们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让他们在鼓励中体验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
  4.4、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教师应注意提升自身素质,防止教育失误,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热情待人,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信任他们,发扬民主,倾听学生的心声,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开展各项班级活动。
  综上所述,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与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这一现象,而且还需要我们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方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所谓素质教育,指的就是: 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与对应的应试教育相比,其所突出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具体到幼儿教学,则就是要围绕引导,鼓励幼兒的个性发展及兴趣爱好,来规划备课和教学内容。  在对孩子学前教育这一点上,很多父母家长都存在很多误解和盲区。出于赢在起跑线上的紧迫感,甚至孩子还没到进幼儿园的年龄,就有家长给孩子报了课外的外语班,而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标观念下的作文教学是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先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去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本色。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
期刊
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指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以认识为基础的,观察是认识活动的第一关。不会观察就不可能去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及其联系,实践证明,观察法是学好科学卓有成效的方法。  一、观察的特点。  1.1、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小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观察法,把不易理解的自然现象和抽象性概
期刊
一、高考古诗鉴赏专题研读  (一)古诗鉴赏题相关的考试大纲考核说明与要求  《考试说明》关于诗歌鉴赏题的说明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要求如下: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评价D);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D)  二、探索诗歌客观题的出题规律和破解方法  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已经出现客观题(5选2或4选1),全国III卷的
期刊
在湖北省中职会计技能高考中,《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与《财经法规》一起构成150分的专业知识(理论部分),远远超过了语数外文化课在高考中的权重,在专业490分总分中也是拉开学生差距的一门主要课程。基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让学生最终能达到他们的理想高度,我认为开学的第一节课并不在于让学生急于学习书本中的专业知识,而在于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才是关键之所在,这样在后续
期刊
【内容摘要】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掌握信息已成为必须具备的素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内阅读不可缺少,但单独的课内阅读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的社会需求,真正源泉于课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
期刊
我们林业局地处偏远,文科学生的整体水平偏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比较弱,学习行为习惯普遍不好,自主学习能力弱。如何做到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成绩,我做了不少的尝试,现简述如下。:  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  教材是学习的对象,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前提,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利用好课本,强化基
期刊
教案背景  1、课题:《七颗钻石》  2、适及范围:小学 语文  3、教学时间:1课时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它是根据俄  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文中的小姑娘抱着水罐  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了七颗星  星,告诉我们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是永恒的,它  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教育我们
期刊
““开放式””课堂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课堂而言。从课堂教学手段来看,近年来二者相较,““开放式””课堂被诸多教学模式所采用,被摒弃的传统教学模式渐渐淡出现代化教学课堂。由于传统模式的根深蒂固,教师拿来可以是使用,使用可以用好,用好可以出成绩。使得““开放式””课堂多见于““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而鲜见于平时的授课课堂。这不禁令人深思,高效性的模式、科学性的模式,它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这一片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社会性、人文性等语文课程资源,因此,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的空间,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语文课程中,识字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学习汉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