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铁杆读者@High级人在英国,英国博物馆与创意产业研究生毕业,目前生活在伦敦,从事过画廊管理、艺术教育等工作。今天她将与大家分享她在巴斯的一段奇妙的博物馆之行。
又是一个腐国的长周末,大雨天里仍然兴致勃勃的带领朋友来到巴斯的Holburne博物馆,居然人品爆发,遇到了《不速之客》这个当代雕塑在传统艺术博物馆里上演“虫灾”。
简要插播:这个超凡的18世纪Holburne博物馆里陈列着WilliamHolburne爵士的收藏。他是19世纪的巴斯人,通過购买收集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品,如瓷器、古董和18世纪的绘画作品,创作这些作品的画家包括庚司博罗、特纳和弗朗西斯科瓜尔迪。Holburne爵士的生平很是一言难尽,他的脸蛋、他的豪宅、他的“壮游”还有他的建树……然而博物馆里的常设展品却可以向人们徐徐描述着这位爵士的收藏时光,透露出一个19世纪英国贵族的文化品味及审美。
回到主题,“灾区”位于博物馆二层的瓷器馆。里面陈列着包括远东和欧洲当时分外流行的具有浓厚装饰性的各类瓷器,而今都是件件价格非凡,或许在当时恐怕也是价值不菲的稀奇物件吧。谈起价格,咳咳,也要看是不是跟赚足眼球的鸡缸杯和雨过天青的汝窑小碟儿比,结论是——不用了,连款都没有呐。最近遭遇民窑货被大生嫌弃的经历,还是不提钱了好吧,咱这儿着重narrative。
话说虫灾本不是自然灾害,祸起一群坏坏的小精灵。我理想中对得起fairy这个词的形象大概多少应该和上图里的萌宝宝相当。然而,事实却非如此……The truth turns out to be rather ugly.
走入展厅,本来按照爵士家中原始陈列方式摆放的瓷器台边赫然一副犯罪现场的状态。古董花瓶和红酒在地上破碎不堪。展台上也明晃晃的增加了很多特殊来客:蝴蝶、毛虫、蚂蚁、蜥蜴……一个茶碗里还有只小鸟的断头!(蚂蚁蚂蚁蚂蚁蚂蚁蝗虫的大腿-_-#)
抬头看看本别出心裁挂在天花板上的中国古董花瓶周围也萦绕着一些让人身感不适的黑点。
各种甲壳虫聚集在动物白骨上
大量蜜蜂驻扎甜腻的彩绘花瓶
还有位吊着银勺想逃之夭夭的主 (博物馆银器收藏十分著名)
这位在运象牙雕-同类雕!(友情提醒:出口不好办)
随手拿起放大镜仔细打量捕蝇板
这种命题式的、博物馆订制当代艺术家作品来为自己推陈出新的创意在英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法。恐怕说得出名的伦敦几大博物馆在此项上都没有空白记录。甚至在2010年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中,一位中国的年轻艺术家还获得了创作奖。将久远的历史和各种文化遗产另辟蹊径地带入当代社会,在强烈的视觉效果和社会关注上做功课,着实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常规的展览方式和叙事手段都被出其不意地重新定义与诠释。结果自然是或妙趣横生,或意味深远,重受好评的展览层出不穷。想必国内博物馆还需要在这方面花几年心思打开思路,可以不要让我们等太久么?
又是一个腐国的长周末,大雨天里仍然兴致勃勃的带领朋友来到巴斯的Holburne博物馆,居然人品爆发,遇到了《不速之客》这个当代雕塑在传统艺术博物馆里上演“虫灾”。
简要插播:这个超凡的18世纪Holburne博物馆里陈列着WilliamHolburne爵士的收藏。他是19世纪的巴斯人,通過购买收集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品,如瓷器、古董和18世纪的绘画作品,创作这些作品的画家包括庚司博罗、特纳和弗朗西斯科瓜尔迪。Holburne爵士的生平很是一言难尽,他的脸蛋、他的豪宅、他的“壮游”还有他的建树……然而博物馆里的常设展品却可以向人们徐徐描述着这位爵士的收藏时光,透露出一个19世纪英国贵族的文化品味及审美。
回到主题,“灾区”位于博物馆二层的瓷器馆。里面陈列着包括远东和欧洲当时分外流行的具有浓厚装饰性的各类瓷器,而今都是件件价格非凡,或许在当时恐怕也是价值不菲的稀奇物件吧。谈起价格,咳咳,也要看是不是跟赚足眼球的鸡缸杯和雨过天青的汝窑小碟儿比,结论是——不用了,连款都没有呐。最近遭遇民窑货被大生嫌弃的经历,还是不提钱了好吧,咱这儿着重narrative。
话说虫灾本不是自然灾害,祸起一群坏坏的小精灵。我理想中对得起fairy这个词的形象大概多少应该和上图里的萌宝宝相当。然而,事实却非如此……The truth turns out to be rather ugly.
走入展厅,本来按照爵士家中原始陈列方式摆放的瓷器台边赫然一副犯罪现场的状态。古董花瓶和红酒在地上破碎不堪。展台上也明晃晃的增加了很多特殊来客:蝴蝶、毛虫、蚂蚁、蜥蜴……一个茶碗里还有只小鸟的断头!(蚂蚁蚂蚁蚂蚁蚂蚁蝗虫的大腿-_-#)
抬头看看本别出心裁挂在天花板上的中国古董花瓶周围也萦绕着一些让人身感不适的黑点。
各种甲壳虫聚集在动物白骨上
大量蜜蜂驻扎甜腻的彩绘花瓶
还有位吊着银勺想逃之夭夭的主 (博物馆银器收藏十分著名)
这位在运象牙雕-同类雕!(友情提醒:出口不好办)
随手拿起放大镜仔细打量捕蝇板
这种命题式的、博物馆订制当代艺术家作品来为自己推陈出新的创意在英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法。恐怕说得出名的伦敦几大博物馆在此项上都没有空白记录。甚至在2010年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艺术家驻留项目中,一位中国的年轻艺术家还获得了创作奖。将久远的历史和各种文化遗产另辟蹊径地带入当代社会,在强烈的视觉效果和社会关注上做功课,着实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常规的展览方式和叙事手段都被出其不意地重新定义与诠释。结果自然是或妙趣横生,或意味深远,重受好评的展览层出不穷。想必国内博物馆还需要在这方面花几年心思打开思路,可以不要让我们等太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