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如教师实施项目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实施项目教学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偏失,需要寻求一些积极的对策,以保证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困难 对策
自《江苏省课改行动计划》颁布实施7年多来,各地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基本解构,“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在项目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上,各校都能拿出一个鲜亮的“蛋糕”。然而当我们撇开“蛋糕上面的奶油”,我们会发现职业教育的课程尚需攻坚克难,特别是在项目课程的实施层面上,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正步入课改的深水区。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实践操作为中心的转变。因其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特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倍受欢迎,成为职业教育的新宠。然而,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层面上遇到了诸多困难亟待解决。
一、项目教学实施中的困难
(一)教师实施项目教学能力的偏失
首先,教师开发设计项目课程的能力不足。为了开展项目教学,各校创设途径让教师了解和学习项目教学,诸如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邀请项目课程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等。对于一个在学科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通过以上途径所获得的对项目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必然是浅层次的,许多项目的开发是在专家项目案例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模仿式的开发,这种模仿式的设计往往整体把握不足,专家走了,问题来了。正因如此,各校所开发实施的项目教学只是一些单一性的项目,合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要求的综合性项目教学实施较为困难。
其次,教师的专业动手能力不够。在职业学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多年,各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型”已基本达标,不过这一达标仅仅是证书层面的达标,是证书达标而非教师实际专业技能达标。而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以及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恰恰是最重要的,直接影响着项目教学实施的效果,特别是在工科类专业中。
再次,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主动性欠缺。一个在学科教学模式下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彻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而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其本身来说是极不情愿的事,如果学校没有出台相应的保障机制,他们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应付式完成,这样实施的项目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了。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偏失
在职业教育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生源基础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的“尾巴生”,就中考成绩而言,近年来我校招收的学生,基本是本地区中考成绩排名65%以后的学生,其综合素质的欠缺给项目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首先是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不足,笔者曾对学校11级机电专业的86名学生进行过一次初三阶段完成作业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能单独完成全部作业者没有,作业完全不做者占8%,大部分学生是靠抄作业来应付。在这样一个学习群体中实施项目教学,要他们自己收集信息,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难度可想而知了。应该说,项目教学实施开始时,确实提起了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随着项目教学的进一步深入,难度的增大使他们无所适从,兴趣也随之减弱,容易回到原先消极的学习状态。其次,在合作学习方面,他们不知如何合作。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一种侧重于独立思考的教育,个体间基本是封闭的,在学习上很少有讨论融通的习惯,在这样的人群中实施以学生间相互协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若不能处理好项目分工,组织实施学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实施项目教学环境条件的偏失
影响项目教学实施的环境条件,可概括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教学设施方面,自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职业教育的教学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专业技能实训条件,各校都建立了一系列高水平实训基地,能满足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的要求。然而各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基本是按照工种训练或学科教学的要求设置的,如我校机电专业的实训设备主要按钳工、车工、数控车工等职业技能工种设置,各实训场所间相对独立,训练工种单一,尽管该专业有800多万元实训设备,却没有一个能完成综合项目教学的场所。影响项目教学的软件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缺乏与项目教学相配套的保障机制。学校一方面高呼课程改革,大力推进项目教学,另一方面又不能打破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的传统模式,为较好地实施项目教学出台相应措施。项目教学要求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这并不意味着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在实施前教师要将相关的理论巧妙地设计到项目的各环节中,对各环节的实施进行科学的预测,对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做好处理预案,在实施中要不断监控,在每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度的指导和恰当的点评。一个教师要较好地实施一个项目,要比完成传统的学科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不少学校看不到项目教学实施的复杂性,缺乏促进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积极性。
二、实施项目教学的对策
(一)基于教师项目教学实施能力方面的对策
一方面成立项目教学专家团队督导的长效机制。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都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应当成立一支由项目教学设计专家(项目教学精品课程设计者)、企业专家及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与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项目教学的实践,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研讨项目教学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定期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对教师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校要肯花精力与财力,确保专家督导的长效性,切忌项目教学专家团队的督导有名无实,有始无终。
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自我完成项目的能力。项目教学实施水平极大地取决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知识,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知识可以通过自我完成项目得以提升。在每年的专业教师顶岗实践中,我们规定教师完成一定的综合项目,通过综合项目的实施训练,有效地提高教师项目教学实施能力,打造一支实施项目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基于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对策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问题,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情况,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对各专业的所有教学项目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在新生入学初期及低年级阶段,安排一些简单的单一性项目,或将一些复杂的项目破解成若干个分项目去实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项目,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成功重塑学习习惯。在一年级下学期及二年级上学期,安排实施一些中等难度的项目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理论知识应用及基本专业技能的能力。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安排一些难度较高的综合性的项目实施,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基于项目教学环境条件方面的对策
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在完成各专业大工种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根据项目教学设置情况,围绕项目教学建设一些项目实训室,特别要建一些包括理论教学、信息收集、分步加工设备和组合装配等设备齐全的综合性项目教学实训室,以满足各类项目教学实施所需。学校应建立能促进项目教学实施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进行项目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建构基于项目课程的现代化教学[J].江苏教育,2009(1)
[2]杨秀梅.中职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2011(11)
[3]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困难 对策
自《江苏省课改行动计划》颁布实施7年多来,各地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基本解构,“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在项目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上,各校都能拿出一个鲜亮的“蛋糕”。然而当我们撇开“蛋糕上面的奶油”,我们会发现职业教育的课程尚需攻坚克难,特别是在项目课程的实施层面上,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正步入课改的深水区。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课本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实践操作为中心的转变。因其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特征,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倍受欢迎,成为职业教育的新宠。然而,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层面上遇到了诸多困难亟待解决。
一、项目教学实施中的困难
(一)教师实施项目教学能力的偏失
首先,教师开发设计项目课程的能力不足。为了开展项目教学,各校创设途径让教师了解和学习项目教学,诸如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邀请项目课程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等。对于一个在学科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通过以上途径所获得的对项目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必然是浅层次的,许多项目的开发是在专家项目案例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模仿式的开发,这种模仿式的设计往往整体把握不足,专家走了,问题来了。正因如此,各校所开发实施的项目教学只是一些单一性的项目,合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要求的综合性项目教学实施较为困难。
其次,教师的专业动手能力不够。在职业学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多年,各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型”已基本达标,不过这一达标仅仅是证书层面的达标,是证书达标而非教师实际专业技能达标。而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以及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恰恰是最重要的,直接影响着项目教学实施的效果,特别是在工科类专业中。
再次,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主动性欠缺。一个在学科教学模式下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彻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而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其本身来说是极不情愿的事,如果学校没有出台相应的保障机制,他们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只是被动应付式完成,这样实施的项目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了。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偏失
在职业教育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生源基础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的“尾巴生”,就中考成绩而言,近年来我校招收的学生,基本是本地区中考成绩排名65%以后的学生,其综合素质的欠缺给项目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首先是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不足,笔者曾对学校11级机电专业的86名学生进行过一次初三阶段完成作业情况的调查,调查表明,能单独完成全部作业者没有,作业完全不做者占8%,大部分学生是靠抄作业来应付。在这样一个学习群体中实施项目教学,要他们自己收集信息,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难度可想而知了。应该说,项目教学实施开始时,确实提起了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随着项目教学的进一步深入,难度的增大使他们无所适从,兴趣也随之减弱,容易回到原先消极的学习状态。其次,在合作学习方面,他们不知如何合作。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一种侧重于独立思考的教育,个体间基本是封闭的,在学习上很少有讨论融通的习惯,在这样的人群中实施以学生间相互协作为主的项目教学,若不能处理好项目分工,组织实施学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实施项目教学环境条件的偏失
影响项目教学实施的环境条件,可概括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指教学设施方面,自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职业教育的教学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专业技能实训条件,各校都建立了一系列高水平实训基地,能满足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的要求。然而各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基本是按照工种训练或学科教学的要求设置的,如我校机电专业的实训设备主要按钳工、车工、数控车工等职业技能工种设置,各实训场所间相对独立,训练工种单一,尽管该专业有800多万元实训设备,却没有一个能完成综合项目教学的场所。影响项目教学的软件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缺乏与项目教学相配套的保障机制。学校一方面高呼课程改革,大力推进项目教学,另一方面又不能打破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的传统模式,为较好地实施项目教学出台相应措施。项目教学要求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这并不意味着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在实施前教师要将相关的理论巧妙地设计到项目的各环节中,对各环节的实施进行科学的预测,对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做好处理预案,在实施中要不断监控,在每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度的指导和恰当的点评。一个教师要较好地实施一个项目,要比完成传统的学科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不少学校看不到项目教学实施的复杂性,缺乏促进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积极性。
二、实施项目教学的对策
(一)基于教师项目教学实施能力方面的对策
一方面成立项目教学专家团队督导的长效机制。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都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应当成立一支由项目教学设计专家(项目教学精品课程设计者)、企业专家及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与其他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项目教学的实践,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研讨项目教学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定期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对教师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学校要肯花精力与财力,确保专家督导的长效性,切忌项目教学专家团队的督导有名无实,有始无终。
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自我完成项目的能力。项目教学实施水平极大地取决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知识,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知识可以通过自我完成项目得以提升。在每年的专业教师顶岗实践中,我们规定教师完成一定的综合项目,通过综合项目的实施训练,有效地提高教师项目教学实施能力,打造一支实施项目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基于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对策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问题,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情况,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对各专业的所有教学项目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在新生入学初期及低年级阶段,安排一些简单的单一性项目,或将一些复杂的项目破解成若干个分项目去实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项目,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成功重塑学习习惯。在一年级下学期及二年级上学期,安排实施一些中等难度的项目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理论知识应用及基本专业技能的能力。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安排一些难度较高的综合性的项目实施,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基于项目教学环境条件方面的对策
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在完成各专业大工种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根据项目教学设置情况,围绕项目教学建设一些项目实训室,特别要建一些包括理论教学、信息收集、分步加工设备和组合装配等设备齐全的综合性项目教学实训室,以满足各类项目教学实施所需。学校应建立能促进项目教学实施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进行项目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建构基于项目课程的现代化教学[J].江苏教育,2009(1)
[2]杨秀梅.中职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教育,2011(11)
[3]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