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衡阳市3所地方高校为例,在分析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主要模式及其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
关键词:衡阳市;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湖南省衡阳市高校实行工学结合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年前,自1997年起,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开展工学结合,至2009年,全市已有3所高校的旅游管理或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主要模式运行状况分析
1.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四环模式”。这一械的特色是“四环捆绑”,即: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按照“专业认知—→职业体验—→生产训练—→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依次进行“工学结合”学习,这四个阶段均在在企业进行。
2.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的“勤工助学模式”。具体特点,一是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办学直接办在酒店内;二是学生具有双重身分。主体身份是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酒店的实习员工,边读书边做工;三是企业代缴学费。三年学习期间,学生享受实习补贴和其它福利,学费由实习企业代为缴纳;四是毕业即就业。学生按要求完成三年学业获取毕业证书后,即可转为联办酒店的正式员工。
3.湖南工学院的“2+1交替模式”。从2005年开始,湖南工学院正式招收工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读,采用三学年中,学生两个学年在学校学习、一个学年在企业实习,学习与实习交替进行的“2+1”三年制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建立协约性的合作关系,依靠协约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制度,目前以学校要求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和部分学生的就业基地为主,实习的内容、时间段多按教学需要协商,工学交替进行。即学生在校学习与到厂工作轮换交替进行,直至完成学业为止。
从目前衡阳3所高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运行现实情况来看,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确获得了巨大的效益。首先,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为许多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不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解决学习费用来源的问题,有的酒店甚至为学生实现“零学费入读”的初衷;其次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经受社会实际工作的锻炼,尤其是通过与社会从业人员的接触,加深对社会和职业人的认识,使学生变得更加成熟;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生在认识、心理上对实习准备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企业经营性质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定位存在偏差。大多数企业把“校企合作”简单理解为“劳务合作”,把学生当成是廉价劳动力,缺少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无法使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真正受锻炼、长才干。三是工学结合实施时间的干扰性。在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中,许多高校缺少调研,人为主观地将“工”和“学”进行简单安排,造成对正常教学的干扰。四是实习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形式要么是“集中与分散式”相结合,要么是“分散放羊式”,其监控管理难度大,甚至有可能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形,实习效果参差不齐。不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往往只是简单地安排学生在寒暑假的时间,深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社会体验。五是缺乏系统化实习管理和“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这里的“双师型”教师,不是简单的“双证型”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能够在教学上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能够出任酒店中层管理职位的人才。缺少了老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对自己实习过程中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也会觉得无所适从,实践教学难以取得预期实效。
二、完善“工学结合”实习教学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1.认真、审慎地选择合适、对口的合作单位。旅游企业应当正确定位自身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角色、功能和职责,应让学生在企业实践实习中,得到基层管理和项目策划等多方面锻炼、提高的机会。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中,要做好企业的甄选工作,做到企业经营性质和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相匹配。培养合格的旅游业人才有赖于学校、企业、社会多方面的协同,学校的单一资源也无法培养出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合格旅游人才。所以企业不应该只是人才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因此,在甄选企业过程中要考考察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最终促进学生的就业,而有影响、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高的职业发展起点,提供一个优质的职业发展平台,学生优异的职业发展又能对学校教育产生众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校外实习中要谨慎甄选实习单位,对实习单位进行一定的考察和评估,经营性质和学院专业定位以及学生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企业才是恰当和合适的实习单位。
2.加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管理,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应该采取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专人具体实施的分层管理办法,才能有效保证实践过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一是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依靠“双班主任制”,由校企两方各委派一名班主任,如果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任命的班主任在学生日学的时候就可以见面;如果是一般的实习基地,在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才见面。院校委派的班主任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企业委派的班主任则负责在企业实习的日常管理。实习期间,院校委派的班主任要进行定期走访和探视,和企业委派的班主任及时沟通、分头协调,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有效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实习的顺利实施。二是实践教学的监督评价依靠管理小组制。建立由企业部门负责人、专业老师、岗位师傅组成的管理小组对校企联合育人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实训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生产一线的岗位师傅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工作,以确保实习中做到真正的“工”和“学”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旅游企业应全面了解、及时总结分析学生的实践实习情况,与学校相关负责机构就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实习时间、项目内容等及时沟通商讨,并就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改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旅游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负责机构或负责人,划出专项经费,对实习学生与员工进行差别管理。制定具体的“工学结合”培养方案和教学进程安排,随时与学校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和协商,保证学生实践实习与学习正常有序进行。
3. 增进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地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所以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最有效方法就是有计划的派出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风景名胜管理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充实、更新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以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更新业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融教师和技师为一体的“双师型”素质的目的。因此,高校应从待遇保障、政策支持上鼓励现有专业教师“走出去”,到优秀旅游企事业单位,通过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了解最新行业信息;同时,学校也应与酒店、旅行社、景区等相关单位进行友好合作,把一线行业能手“请进来”,使之通过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形式参与到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中。
4.制定旅游专业相应的“工学结合”考评办法。在“工学结合”的阶段,学生承担着多重角色,要对学校、企业和自己负责,所以这个阶段的考评工作必不可少。而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分散,单位不同,岗位不同,管理难度非常大。首先,应建立多方考评机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产的产品是服务,面对的对象是顾客,所以应采取由顾客、单位直接领导、学校带队教师进行定期评议,学生本人进行定期小结自我评议,辅之以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其次,考评内容多元化。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考评内容应从学生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第三,考评结果只进行个体纵向比较。也就是将学生个体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比较,不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因为旅游行业实际情况差别大、变化多,且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不具有可比性。
5.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满足适岗应岗的素质拓展训练。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提高整体指导水平。高校扩招,需要不断扩大实习基地的容量,而旅游业发展对从业人员需求波动较大,需储备人才来满足“假日”服务需要,尤其是公假调整后,传统的“黄金周”会转变为多个旅游高潮,加上带薪年休假制度出台,更会诱发潜在游客出游,这使旅游服务人员的不确定需求性矛盾更突出。高校可主动出击,选择条件好、档次高、示范作用强,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如:酒店、宾馆、旅行社、景区景点等,形成一种层次丰富和类型多样的实习基地格局。特别是适岗应岗的素质拓展训练一般须依靠校外实习基地才能完成。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一般包括带团、跟团、踩线训练,旅行社计调、外联、旅游公关与营销技能训练,旅行社线路设计与产品开发技能训练,景区(点)讲解与服务技能,导游词创作技能等;酒店管理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一般包括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店筹备与规划、公关与营销技能、菜单设计与定价技能、个性化服务技能、会议会务安排与管理技能、宴会设计技能、主持与表演技能等。为达到以上素质拓展技能训练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旅行社、景区(点)签订双方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协议,根据旅游黄金时段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必须与涉外星级酒店签订实习协议,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锻炼提高其综合素质。上述实训课程也可以直接搬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现场授课。通过现场实践教学,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全面系统地运用到具体实习工作中,对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产品开发销售以及旅游业发展动态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加快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进程。
参考文献:
[1]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商业经济2009.3:98-99
[2]葛玲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17:154-155
[3]彭磊义.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理性思考—以C校工学结合为例.消费导刊,2008.2:143-144
*此文系彭文武主持的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09]394号)和陈国生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湘教通[2009]321号)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通讯地址:1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湖南 衡阳421002;2、3、4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系 湖南 衡阳 421008)
关键词:衡阳市;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湖南省衡阳市高校实行工学结合办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年前,自1997年起,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开展工学结合,至2009年,全市已有3所高校的旅游管理或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主要模式运行状况分析
1.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四环模式”。这一械的特色是“四环捆绑”,即: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按照“专业认知—→职业体验—→生产训练—→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依次进行“工学结合”学习,这四个阶段均在在企业进行。
2.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的“勤工助学模式”。具体特点,一是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办学直接办在酒店内;二是学生具有双重身分。主体身份是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酒店的实习员工,边读书边做工;三是企业代缴学费。三年学习期间,学生享受实习补贴和其它福利,学费由实习企业代为缴纳;四是毕业即就业。学生按要求完成三年学业获取毕业证书后,即可转为联办酒店的正式员工。
3.湖南工学院的“2+1交替模式”。从2005年开始,湖南工学院正式招收工学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读,采用三学年中,学生两个学年在学校学习、一个学年在企业实习,学习与实习交替进行的“2+1”三年制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建立协约性的合作关系,依靠协约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制度,目前以学校要求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和部分学生的就业基地为主,实习的内容、时间段多按教学需要协商,工学交替进行。即学生在校学习与到厂工作轮换交替进行,直至完成学业为止。
从目前衡阳3所高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运行现实情况来看,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确获得了巨大的效益。首先,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为许多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不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解决学习费用来源的问题,有的酒店甚至为学生实现“零学费入读”的初衷;其次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经受社会实际工作的锻炼,尤其是通过与社会从业人员的接触,加深对社会和职业人的认识,使学生变得更加成熟;四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生在认识、心理上对实习准备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企业经营性质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定位存在偏差。大多数企业把“校企合作”简单理解为“劳务合作”,把学生当成是廉价劳动力,缺少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无法使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真正受锻炼、长才干。三是工学结合实施时间的干扰性。在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中,许多高校缺少调研,人为主观地将“工”和“学”进行简单安排,造成对正常教学的干扰。四是实习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形式要么是“集中与分散式”相结合,要么是“分散放羊式”,其监控管理难度大,甚至有可能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形,实习效果参差不齐。不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往往只是简单地安排学生在寒暑假的时间,深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社会体验。五是缺乏系统化实习管理和“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这里的“双师型”教师,不是简单的“双证型”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能够在教学上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能够出任酒店中层管理职位的人才。缺少了老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对自己实习过程中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也会觉得无所适从,实践教学难以取得预期实效。
二、完善“工学结合”实习教学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1.认真、审慎地选择合适、对口的合作单位。旅游企业应当正确定位自身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角色、功能和职责,应让学生在企业实践实习中,得到基层管理和项目策划等多方面锻炼、提高的机会。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中,要做好企业的甄选工作,做到企业经营性质和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相匹配。培养合格的旅游业人才有赖于学校、企业、社会多方面的协同,学校的单一资源也无法培养出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合格旅游人才。所以企业不应该只是人才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积极参与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因此,在甄选企业过程中要考考察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最终促进学生的就业,而有影响、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高的职业发展起点,提供一个优质的职业发展平台,学生优异的职业发展又能对学校教育产生众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校外实习中要谨慎甄选实习单位,对实习单位进行一定的考察和评估,经营性质和学院专业定位以及学生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企业才是恰当和合适的实习单位。
2.加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管理,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应该采取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专人具体实施的分层管理办法,才能有效保证实践过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一是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依靠“双班主任制”,由校企两方各委派一名班主任,如果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任命的班主任在学生日学的时候就可以见面;如果是一般的实习基地,在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才见面。院校委派的班主任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企业委派的班主任则负责在企业实习的日常管理。实习期间,院校委派的班主任要进行定期走访和探视,和企业委派的班主任及时沟通、分头协调,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有效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实习的顺利实施。二是实践教学的监督评价依靠管理小组制。建立由企业部门负责人、专业老师、岗位师傅组成的管理小组对校企联合育人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教师负责给学生安排实训任务和技能训练课题等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生产一线的岗位师傅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考核工作,以确保实习中做到真正的“工”和“学”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旅游企业应全面了解、及时总结分析学生的实践实习情况,与学校相关负责机构就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实习时间、项目内容等及时沟通商讨,并就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改革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旅游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负责机构或负责人,划出专项经费,对实习学生与员工进行差别管理。制定具体的“工学结合”培养方案和教学进程安排,随时与学校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和协商,保证学生实践实习与学习正常有序进行。
3. 增进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地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所以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最有效方法就是有计划的派出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风景名胜管理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充实、更新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以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更新业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融教师和技师为一体的“双师型”素质的目的。因此,高校应从待遇保障、政策支持上鼓励现有专业教师“走出去”,到优秀旅游企事业单位,通过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了解最新行业信息;同时,学校也应与酒店、旅行社、景区等相关单位进行友好合作,把一线行业能手“请进来”,使之通过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等形式参与到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活动中。
4.制定旅游专业相应的“工学结合”考评办法。在“工学结合”的阶段,学生承担着多重角色,要对学校、企业和自己负责,所以这个阶段的考评工作必不可少。而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分散,单位不同,岗位不同,管理难度非常大。首先,应建立多方考评机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产的产品是服务,面对的对象是顾客,所以应采取由顾客、单位直接领导、学校带队教师进行定期评议,学生本人进行定期小结自我评议,辅之以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其次,考评内容多元化。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考评内容应从学生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第三,考评结果只进行个体纵向比较。也就是将学生个体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比较,不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因为旅游行业实际情况差别大、变化多,且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不具有可比性。
5.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满足适岗应岗的素质拓展训练。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提高整体指导水平。高校扩招,需要不断扩大实习基地的容量,而旅游业发展对从业人员需求波动较大,需储备人才来满足“假日”服务需要,尤其是公假调整后,传统的“黄金周”会转变为多个旅游高潮,加上带薪年休假制度出台,更会诱发潜在游客出游,这使旅游服务人员的不确定需求性矛盾更突出。高校可主动出击,选择条件好、档次高、示范作用强,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基地,如:酒店、宾馆、旅行社、景区景点等,形成一种层次丰富和类型多样的实习基地格局。特别是适岗应岗的素质拓展训练一般须依靠校外实习基地才能完成。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一般包括带团、跟团、踩线训练,旅行社计调、外联、旅游公关与营销技能训练,旅行社线路设计与产品开发技能训练,景区(点)讲解与服务技能,导游词创作技能等;酒店管理专业素质拓展训练一般包括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店筹备与规划、公关与营销技能、菜单设计与定价技能、个性化服务技能、会议会务安排与管理技能、宴会设计技能、主持与表演技能等。为达到以上素质拓展技能训练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旅行社、景区(点)签订双方互惠互利的实习、实训协议,根据旅游黄金时段的特点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酒店管理专业必须与涉外星级酒店签订实习协议,组织学生进行岗位见习或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锻炼提高其综合素质。上述实训课程也可以直接搬到旅行社或酒店进行现场授课。通过现场实践教学,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全面系统地运用到具体实习工作中,对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产品开发销售以及旅游业发展动态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加快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进程。
参考文献:
[1]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商业经济2009.3:98-99
[2]葛玲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17:154-155
[3]彭磊义.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理性思考—以C校工学结合为例.消费导刊,2008.2:143-144
*此文系彭文武主持的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09]394号)和陈国生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湘教通[2009]321号)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通讯地址:1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湖南 衡阳421002;2、3、4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系 湖南 衡阳 4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