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来历呢?好像没有明确说法。这里,讲一个我知道的可能出處。
江苏太仓一带,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故事主人公是姚广孝。姚是长洲(今苏州吴中区)人,14岁出家。1375年(明洪武八年),被明太祖召入京师,因随侍诸王,诵经祈福,认识了燕王朱棣。后随朱棣到北平,任庆寿寺主持,成了朱棣信得过的谋士之一。建文帝即位后,姚广孝鼓动朱棣起兵南下,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登基稱帝后要册封他,谁知他奏道:“臣自记事起就无父无母,长姐为母,养育之恩,栽培之功,不敢忘怀。请陛下先封臣姐,再赏臣下。”朱棣准奏。
姚广孝衣锦荣归,谁知胞姐已削发为尼。他寻访到姚峰山尼姑庵,没想到姐姐不满弟弟助朱棣篡位,一见面就一顿训斥,并做了个与姚广孝割断关系的动作,拂袖而去。这仿佛一盆冰水浇下,也让他清醒了许多。此后姚广孝不知所终。
那年,太仓靠长江口的茜泾古镇的海塘堤岸年久失修,朝廷派人前来监管修造,其中有个营官曾跟随过姚广孝。他无意间在北街的怀让寺里见到一老和尚似曾相识,细辨发现就是姚广孝,急忙报告朝廷。朱棣为了昭示不忘功臣,特御赐建一幢寺院。钦差到茜泾古镇后,就在怀让寺旧址大兴土木,按最高规格建了5048间,整整花了七年时间。就在竣工前夕,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一场突发大火燃起。等扑灭大火,不见了姚广孝。朱棣明白姚广孝的心意,也不追究,顺水推舟说:这个姚广孝啊,智者千虑,也有一失,他哪里知道,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传朕御旨,改“怀让寺”为“广孝寺”,人走庙在嘛。
经几百年演变,这句话成了老百姓口中流传甚广的俗语,流传至今。
(刘名远荐自《文摘报》)
责编:我不是雨果
江苏太仓一带,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故事主人公是姚广孝。姚是长洲(今苏州吴中区)人,14岁出家。1375年(明洪武八年),被明太祖召入京师,因随侍诸王,诵经祈福,认识了燕王朱棣。后随朱棣到北平,任庆寿寺主持,成了朱棣信得过的谋士之一。建文帝即位后,姚广孝鼓动朱棣起兵南下,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登基稱帝后要册封他,谁知他奏道:“臣自记事起就无父无母,长姐为母,养育之恩,栽培之功,不敢忘怀。请陛下先封臣姐,再赏臣下。”朱棣准奏。
姚广孝衣锦荣归,谁知胞姐已削发为尼。他寻访到姚峰山尼姑庵,没想到姐姐不满弟弟助朱棣篡位,一见面就一顿训斥,并做了个与姚广孝割断关系的动作,拂袖而去。这仿佛一盆冰水浇下,也让他清醒了许多。此后姚广孝不知所终。
那年,太仓靠长江口的茜泾古镇的海塘堤岸年久失修,朝廷派人前来监管修造,其中有个营官曾跟随过姚广孝。他无意间在北街的怀让寺里见到一老和尚似曾相识,细辨发现就是姚广孝,急忙报告朝廷。朱棣为了昭示不忘功臣,特御赐建一幢寺院。钦差到茜泾古镇后,就在怀让寺旧址大兴土木,按最高规格建了5048间,整整花了七年时间。就在竣工前夕,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一场突发大火燃起。等扑灭大火,不见了姚广孝。朱棣明白姚广孝的心意,也不追究,顺水推舟说:这个姚广孝啊,智者千虑,也有一失,他哪里知道,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传朕御旨,改“怀让寺”为“广孝寺”,人走庙在嘛。
经几百年演变,这句话成了老百姓口中流传甚广的俗语,流传至今。
(刘名远荐自《文摘报》)
责编: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