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新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新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新鲜血液,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长远发展。本文从当前部分大学新生存在的如思想上自由松懈,缺乏远大理想信念;学习上不够努力、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不足,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在弱化;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心境上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浮躁;生活上有些攀比等问题出发,以“概论”课为例积极探讨对大学新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入耳、入脑、入心”的策略。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新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88-02
  大学新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新鲜血液,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长远发展。对大学新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 “入耳、入脑、入心”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部分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概况
  当前,大学新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好学、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认知和认同。愿意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努力奋斗,积极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好公民。但部分大学新生在思想上、学习上、心理上、生活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部分大学新生思想上自由松懈,缺乏远大理想信念。
  考上大學是每个高中学子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努力奋斗。上大学的后,部分学生思想上突然自由松懈,对个人人生追求和人生规划没有目标,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远大理想信念。对祖国是否繁荣富强、中国梦能否实现等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
  第二、部分大学新生学习上不够努力、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不足,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在弱化。
  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刷题”,不断地“刷题”,查缺补漏,整天都沉浸在题海和书海里,从不喊累,还流行“只要人没倒,就要努力学”的口号。可见,大学前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都是非常勤奋、刻苦努力的。大学后,部分大学新生整天变得无所事事,把大量学习时间浪费在上网、看电影、玩游戏、聚会、旅游上,变得不爱学习,不管是专业课还是选修课,他们都提不起学习兴趣,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厌学、恨学,最后荒废了学业。
  第三,部分大学新生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心境上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浮躁。
  大学前,多数学生都是一门心思好好学习,希望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老师、学校和社会。大学后,部分大学新生受到社会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认为学习不再很重要,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心境上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浮躁。“跟风”现象有些严重,看到别的学生上各种考证班也跟着上考证班;看到别的学生兼职赚外快也跟着兼职赚钱,有时为了考证、兼职或其他社会活动把学习置之脑后,逃学、旷课成常态化,与当初上大学是为了多学知识、本领的初衷有些本末倒置。
  第四,部分大学新生生活上有些攀比。表现为穿名牌、戴名牌,周末或节假日经常吃吃喝喝,学校周围餐馆或娱乐室学生几乎爆满的现象经常存在。
  二、对大学新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入耳、入脑、入心”的必要性
  综上,对大学新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入耳、入脑、入心”很有必要。不仅对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培养也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内容,为培养大学新生爱国意识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指明了方向。面对当前部分大学新生缺乏远大理想信念的现象,必须教育学生学习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主的兴旺。对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我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强调要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遵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作为一名大学新生,要讲文明、讲礼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相信和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核心文化。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重在强调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祖国和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新生可随性极强,有思想有活力,要教育他们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例如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积极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等,做一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三、对大学新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的策略
  对大学新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入耳、入脑、入心”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主流,解决其在思想上、学习上、心理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问题,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合格而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理解,使大学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感观认识上升到行动实践。
  例如在“概论”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面的认识。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 “诚信”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上让学生对诚实守信有初步认识,再结合社会热点如食品安全问题、诚信考试问题给学生讲解 “诚信”,让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入耳、入脑、入心,教育大学生诚信学习、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和谐等内容在大学新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第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重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新生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例如在“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让学生们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通过“你认识和了解‘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吗?你家乡的发展情况如何?在参加某某资格证书的考试时你会作弊嗎?如果大学时你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将来参加工作后你会积极偿还贷款吗”等调查问卷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大学新生的实际中,引导大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感、品格意志和自觉行动之中,成为大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三,在思政课期末考查或考试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大学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例如,“概论”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概论”课的重点讲授内容,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点。虽然不同高校“概论”课的考核形式有所不同,有的为闭卷考试,有的为开卷考查,但无论考核方式是什么,都会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内容。以贵州师范学院“概论”课为例,“概论”课的考核形式为开卷考查。具体考核办法完全采用过程性综合考核办法,学生成绩总分为100分,具体由读书笔记、红色文艺汇演、廉政文化教育、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堂综合以及期末课程论文五个考核部分构成。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概论”课期末考查题目中就出现过。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内容中任何一个内容写一篇小论文或对这个内容的认识、看法等。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还要将知识内容与社会现状如国家发展情况、家乡的发展情况及身边事物发展情况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可见,只有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才能得出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概论”课期末考查中有助于让它在大学生中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同时,期末开放式的考核方式更能全面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四,在“概论”课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必须根据部分大学新生突显出来的问题,认真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由于大学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面对种种诱惑,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宣传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教育引导大学新生刻苦学习,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苑英、宋磊.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29期.
  [2]李永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北政法大学报,第254期.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中国论文网,2012年5月27.
  [4]魏法汇、徐藤.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袁颖芳.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认同”[J].求知导刊,2016年第10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思政课项目(项目编号:2015SSK01)——“概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丁访维(1978.10-),女,贵州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德育课实效性不高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就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体验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体验中感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并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体验探究式 职业生涯规划 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储备人才,各大高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特点,对教学方案和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调整,使大学生人才在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从人才培养和社会就业角度来说,需要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養和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其职业发展的基础。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从社会实践角度看大学生活动新方法和新路径。  【关键词】社会实践 大学生 活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自动化等新兴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库作为实现数据信息处理的一种程序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需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针对Access开发数据库系统,从其开发数据的结构框架以及具体操作等方面,并结合该系统在实际运行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关问题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Access 数据库 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33-02  芜湖市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市,为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引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经过前期深入走访、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研发构建出芜湖智慧教育平台,创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新模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了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可以说,通过几年的实践证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跃,管乐团做为时代发展的产物逐渐从一些专业管弦乐团中分化出来,活跃在一些中小学的校园中,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发出它灿烂的光彩,使学校的音乐教育更上一层楼。分析了目前小学管乐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何建设小学管乐队,并发挥乐队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辐射作用,有效促地进学校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情感,真正起到美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 科学手段
期刊
【摘要】数学属理,诗词属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却有相通的地方。数学入诗,使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深远;诗词的数学化解读,则别具韵味,引人入胜。总之,数学与诗词互相渗透融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数学 诗词 意境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21-02  “数学”一词在希腊文中的最初意义相当宽泛,是“学到的或理解了的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开始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并且也增加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但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结果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由此也显得极其重要,与此同时,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也将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提升 路径与
期刊
【摘要】自学能力是指学生独立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具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学可助不可替原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原理指导上针对目前学生自学能力低下的原因,试图提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学可助不可替原理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40-02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快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留守经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留守经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江苏省某高职院校大一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与非留守经历高职生比较,留守经历高职生中,父母双方均缺位的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较高;父亲缺位的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较高;母亲缺位的学生在敌对因子上得分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在幼儿园课程中乡土资源开发与应用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取向,选取山东省临沂市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某大班为研究对象,通过指导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探索幼儿园乡土课程开发的一般性规律。最终提炼出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乡土资源开发与应用流程:将环境创设作为以兴趣为主旨的隐性课程——将户外活动作为以自主为关键的体验课程——将集体教学作为以经验为核心的主题课程。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