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kV 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80 kV管电压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6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80 kV管电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团注追踪(bolus tracking)监测点进行肺动脉成像,对照组29例采用120 kV管电压,延迟时间采用团注测试峰值时间+0.7 s,进行肺动脉成像.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有效剂量(E),测量肺动脉强化后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目测评分.对DIS、E、SNR、CNR进行t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目测评分结果 .结果 观察组DIS和E分别为(146.5±7.6)mGy·cm和(2.5±0.1)mSv,对照组DIS和E分别为(313.4±13.5)mGy·cm和(5.3±0.2)mSy,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量化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NR分别为32.6±3.6和31.3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观察组和对照组CNR分别为28.5±3.4和2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目测评分结果 :观察组为5分8例,4分26例,3分1例;对照组为5分5例,4分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结论 80 kV 64排多层螺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bolus tracking监测点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不降低图像质量,是肺动脉造影的首选检查方法 。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3种不同调强放疗技术对鼻咽癌患者下颈部和锁骨上区亚临床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和正常组织受量.方法 3种照射方法分别为颈部切线野技术,机架角度分别为180°、150°、120°、90°、270°、240°、210°的7野调强技术,机架角度分别为180°、150°、120°、90°、0°、270°、240°、210°的8野调强技术.利用剂量分布和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不同照射技术的剂量均匀性以及
我院于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应用252Cf中子后装机,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配合直线加速器远距离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26例,现报道如下。
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难题之一,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常规放疗因照射技术条件有限,以及正常肝脏耐受剂量低的限制,长期以来难以给予较高的照射剂量,被认为不适宜用于肝癌的根治性治疗.近几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发展迅速,多位学者报道了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全身伽玛刀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显著疗效[1-4]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同期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 5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NP方案同期化疗,放疗处方剂量60 Gy,1.8-2 Gy/次,5次/周,共30~34次,于放疗开始的第1周、第5周给予同期化疗,观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食管炎总发
基层及个体医院大部分分布在乡村,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民.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的健康问题.为掌握我市辖区内基层及个体医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运行质量的现状,笔者对市属基层及个体医院30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了质控监测,现报道如下。
楔形板是放射治疗过程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线束修整装置.通常用重金属制成的楔形板虽然可以改善剂量分布,但会有使射线质变硬、增加百分深度剂量等不足之处.20世纪70年代就有人提出利用计算机控制准直器运动形成楔形剂量分布[1]。
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至2007年对辖区内普通医用X射线拍片机和透视机影像质量控制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