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出了基础性,却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而生物的教学形式也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展示。运用自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效率的高低。
【中图分类号】G633.9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许多知识非常适合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我们综观学生的成长经历,年龄越大,问题越少。小时侯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这种原本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地被消失。原因有以下几点:(1)无疑可问。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勿庸置疑的知识,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2)不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同学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不知怎样问。(4)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尖锐,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也是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的。
教师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学生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
1.1创设和谐的师生平等的氛围。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之中,人的思维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更容易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
1.2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我利用人类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卷舌和不能卷舌等进行游戏实验。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否则坐下。如有耳垂者站立,无耳垂者坐下;其中能卷舌者继续站立,不能卷舌者坐下......依此类推。最后,在50人的班级中,往往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对性状时,站立的只剩下1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一个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类的一些单基因性状,兴致盎然地参与在整个教学中,气氛异常热烈。然后,我适时地和他们一起计算这10对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方式有多少种?得出210=1024种(假设不连锁)。学生恍然大悟:为什么采用不同性状组合后剩下的总是不同的人。从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进一步理解了基因重组是生物變异的主要来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大胆而科学地做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及生产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教材的设计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这种内容的学习就可以采取收集资料,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完成。例如,讲到"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这一节时,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做了介绍之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了"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展示"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的学习。
首先,提出问题:
(1)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利用微生物的实例,你知道有哪些吗?
(2)请说出这些实例中利用微生物的原理是什么?
(3)谈谈你对微生物的认识。
其次,收集资料。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
最后,小组展示,交流分享。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发言,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或者从生活中寻找答案、或者通过资料、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不仅理解了课本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
3.积极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而要保证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实验教学设计就是基础。因此,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设计的现状而思考相应的对策来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对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1实验教学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教师通过实验设计的优化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而不应以现成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为模板,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师生关系和和谐课堂气氛的构建不可或缺。实验中,教师要从讲台到学生中去,用眼观察学生的实验,用心倾听学生的理解,认真指导,唯有如此,实验过程才会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大舞台。
3.2要注重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模板学习中对蛋白质的探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如思考怎样调整人们的饮食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搭配方法和饮食习惯,如果教师能做到让实验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和生活习惯,这样的实验就是高效的实验,有用的实验。当然,在实验中教师也不应墨守成规,多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设计一定的开放性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景焕.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J].心理学报,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2.第1版.127页
[3]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第一册教案.2007.第2版.113页
[4]邓江祁.徐特立研究文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W.A.拉伊实验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633.9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许多知识非常适合于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来获得,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我们综观学生的成长经历,年龄越大,问题越少。小时侯没完没了的为什么,这种原本的独创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地被消失。原因有以下几点:(1)无疑可问。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勿庸置疑的知识,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2)不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同学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不知怎样问。(4)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尖锐,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也是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的。
教师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好问,更是学生积极思维,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表现。
1.1创设和谐的师生平等的氛围。只有在平和的气氛之中,人的思维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更容易产生问题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
1.2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我利用人类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卷舌和不能卷舌等进行游戏实验。在课堂上采用不同性状的组合方式,请具有相应性状的学生站立,否则坐下。如有耳垂者站立,无耳垂者坐下;其中能卷舌者继续站立,不能卷舌者坐下......依此类推。最后,在50人的班级中,往往实验到第七、八对相对性状时,站立的只剩下1人,说明这位学生在全班中的唯一性。而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性状组合,最后剩下的又是另外一个人,也说明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人类的一些单基因性状,兴致盎然地参与在整个教学中,气氛异常热烈。然后,我适时地和他们一起计算这10对单基因性状的自由组合方式有多少种?得出210=1024种(假设不连锁)。学生恍然大悟:为什么采用不同性状组合后剩下的总是不同的人。从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进一步理解了基因重组是生物變异的主要来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大胆而科学地做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及生产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教材的设计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这种内容的学习就可以采取收集资料,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完成。例如,讲到"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这一节时,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做了介绍之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了"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展示"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的学习。
首先,提出问题:
(1)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利用微生物的实例,你知道有哪些吗?
(2)请说出这些实例中利用微生物的原理是什么?
(3)谈谈你对微生物的认识。
其次,收集资料。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
最后,小组展示,交流分享。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发言,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或者从生活中寻找答案、或者通过资料、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不仅理解了课本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
3.积极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而要保证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实验教学设计就是基础。因此,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设计的现状而思考相应的对策来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对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1实验教学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教师通过实验设计的优化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而不应以现成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为模板,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师生关系和和谐课堂气氛的构建不可或缺。实验中,教师要从讲台到学生中去,用眼观察学生的实验,用心倾听学生的理解,认真指导,唯有如此,实验过程才会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大舞台。
3.2要注重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模板学习中对蛋白质的探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引导,如思考怎样调整人们的饮食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搭配方法和饮食习惯,如果教师能做到让实验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和生活习惯,这样的实验就是高效的实验,有用的实验。当然,在实验中教师也不应墨守成规,多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设计一定的开放性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景焕.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J].心理学报,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2.第1版.127页
[3]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第一册教案.2007.第2版.113页
[4]邓江祁.徐特立研究文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W.A.拉伊实验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