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小学课程的基础学科,语文的重要性应该是人所共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两方面。基础性是说它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工具性是说语文作为语言和文字的有机结合是学习其它科目的工具,因为任何一门课程的内容都里离不开语言的表述,离不开文字的表述。没有语文这个工具,没有语言和文字,不要说课本无法学习,知识无法传授,就连人类的文明都无法传承。语文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所在。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听话和阅读是接受能力,说话和写作是表达能力。听话能力影响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影响写作能力。
关键词: 以说写促听读,存在问题,问题解决的探索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多年来,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课教学方法也作了一些改进。不少语文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不但教得实,而且教得活;有些教师不但研究教法,还研究学法;他们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从大面积学校来看,一般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例如,主要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三多一少”的现象仍然存在,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多了,而相反的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教学少了。就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来说,听和说未列入测试范围,一向是被忽视的;读的测试最成问题的是,增加了似是而非的选择题,似乎是在与学生为难;写的测试尽管变换作文方式,终因缺少合理的评分标准,分数高低往往可以随意而定。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身陷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高分,致使一些教师仍抱着“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进行教学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单调的采用学生听,老师说的方式人为的将这四个环节割裂,只重视读和写方面的训练,而把听和说方面的训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结果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也徘徊不前。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言”的瘸腿“人才”。此外,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有三种交互形式:即师生与计算机交互,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互,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互。教师在实施时往往比较重视第一种交互而忽视了后两种交互,使师生、生生之间原本可直接进行的交互人为地变成间接进行了。事实上,现阶段通过网络进行师生交流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诚然,语文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技能培训,如果交流都是在留言版、BBS上进行,学生就会丧失聆听与口头交流的机会,从而阻碍了听说能力的发展。如果交流仅停留于老师说、学习听当中,学生就对读和写能力有所停滞。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力求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能得到发展,就必须重视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是语文诸多教学原则中不可或少的一条,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唯一的出路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进而推行课程改革。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其范围极其广泛,任务很多,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就语文学科而言,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侧重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个体语文素质。因此,深入贯徹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促进广大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这不仅是信息时代赋予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对学生素质培养中不可轻视的一条教学原则。
(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力求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能得到发展。而语文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分解出来则是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这四项能力分别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才能相应地提高。可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在作祟,不少语文教学工作者往往只重视读和写方面的训练,而把听和说方面的训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结果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也徘徊不前。我们只有纠正这种偏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符合系统论的规律。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外部语言与内部语言(思维过程)的相互转换上。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听说读写在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中构成了交错相通的网络系统。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符合信息论的规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读与说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它是由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和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而构成的。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听和读作为摄取信息的主渠道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分别占45%和16%,而说和写作为信息的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不能偏废。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相对单一的语基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程式,以提高受教育者语文整体能力为目标,培养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齐步提升,显得势在必行。
三、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探索
(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应该以说为龙头,以练说活动促进听、读、写等其他活动,进而促使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形成。
1、以说促看、促听。现实生活是理论学习、创作思维的根本源泉。为了让自己所说的话富有时代感,让听众耳目一新,说话者就必须耳目并用,看、听结合,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生活,贴近生活,从而在现实生活中采撷到更多更好的说话材料。为此,学生必然会更注重体验生活,更注重平时的听话训练。他们首先应学会如何才能善于捕捉说话者话语中的重要信息,细细体悟说话者话语里所蕴涵的的深层含义,进而对说话者的话语内容、停顿节奏、表情动作等方面加以品评、质疑。这样就达到了以练说活动促进练看、练听活动,反过来,练看、练听活动又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水平都大有裨益。 (三)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读、写、听、说四项训练。”读写通过书面语言进行,听说通过口头语言进行。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基础,读写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阅读和写作课教学的。
在讲读课中,师生的双边问答活动是学生进行听说练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一位语文教育大师曾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伴随着一、两个精彩的牵动全篇的课堂提问。”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達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口语训练,做到每课各有侧重点,每节都有训练点,把训练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读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示范,要求教师讲解的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音清晰、用词准确、意思简明、态度自然、语调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规范自己的语言,来保证训练的重心和质量。
写作课同样可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如: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文主题、谈论所选题材以及行文构思,都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训练当是口头作文,通过口头作文,可以帮助学生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有文采地进行口头表达。此外,写作课上的讲评,也是进行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习作和有毛病的文章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优劣,发现文章的优缺点,再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进行评议、修改。这样,学生的口语能力将会不断提高。有位教师在作文讲评时,采取如下措施:学生分组互改,每位学生从所批改的作文中挑出一篇最好的进行精改评批,然后推荐作者在作文讲评课时上台宣读习作,再由批改者作点评,接着由全班讨论,最后由教师总评。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法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提高学生能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听、说、读、写教学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事业,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活泼、规范、有序地对中学生进行训练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有所作为,努力开辟这一新的教育和科研领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概论》
2、《语文教学策略》
3、《新课程改革理论》
4、《上好一节语文课20要素》
关键词: 以说写促听读,存在问题,问题解决的探索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0多年来,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课教学方法也作了一些改进。不少语文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不但教得实,而且教得活;有些教师不但研究教法,还研究学法;他们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从大面积学校来看,一般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例如,主要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三多一少”的现象仍然存在,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多了,而相反的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教学少了。就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来说,听和说未列入测试范围,一向是被忽视的;读的测试最成问题的是,增加了似是而非的选择题,似乎是在与学生为难;写的测试尽管变换作文方式,终因缺少合理的评分标准,分数高低往往可以随意而定。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身陷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高分,致使一些教师仍抱着“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进行教学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单调的采用学生听,老师说的方式人为的将这四个环节割裂,只重视读和写方面的训练,而把听和说方面的训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结果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也徘徊不前。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言”的瘸腿“人才”。此外,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有三种交互形式:即师生与计算机交互,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互,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互。教师在实施时往往比较重视第一种交互而忽视了后两种交互,使师生、生生之间原本可直接进行的交互人为地变成间接进行了。事实上,现阶段通过网络进行师生交流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诚然,语文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技能培训,如果交流都是在留言版、BBS上进行,学生就会丧失聆听与口头交流的机会,从而阻碍了听说能力的发展。如果交流仅停留于老师说、学习听当中,学生就对读和写能力有所停滞。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力求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能得到发展,就必须重视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是语文诸多教学原则中不可或少的一条,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唯一的出路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进而推行课程改革。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其范围极其广泛,任务很多,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就语文学科而言,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侧重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个体语文素质。因此,深入贯徹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促进广大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这不仅是信息时代赋予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对学生素质培养中不可轻视的一条教学原则。
(一)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方面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以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力求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都能得到发展。而语文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分解出来则是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这四项能力分别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才能相应地提高。可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在作祟,不少语文教学工作者往往只重视读和写方面的训练,而把听和说方面的训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结果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人意,书面表达能力也徘徊不前。我们只有纠正这种偏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符合系统论的规律。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听说读写是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外部语言与内部语言(思维过程)的相互转换上。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听说读写在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中构成了交错相通的网络系统。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符合信息论的规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听读与说写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双向流动过程。它是由说写对信息的编码输入和听读对信息的译码输入彼此循环而构成的。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听和读作为摄取信息的主渠道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分别占45%和16%,而说和写作为信息的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不能偏废。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教学中相对单一的语基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程式,以提高受教育者语文整体能力为目标,培养中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齐步提升,显得势在必行。
三、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探索
(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应该以说为龙头,以练说活动促进听、读、写等其他活动,进而促使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形成。
1、以说促看、促听。现实生活是理论学习、创作思维的根本源泉。为了让自己所说的话富有时代感,让听众耳目一新,说话者就必须耳目并用,看、听结合,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生活,贴近生活,从而在现实生活中采撷到更多更好的说话材料。为此,学生必然会更注重体验生活,更注重平时的听话训练。他们首先应学会如何才能善于捕捉说话者话语中的重要信息,细细体悟说话者话语里所蕴涵的的深层含义,进而对说话者的话语内容、停顿节奏、表情动作等方面加以品评、质疑。这样就达到了以练说活动促进练看、练听活动,反过来,练看、练听活动又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写作水平都大有裨益。 (三)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读、写、听、说四项训练。”读写通过书面语言进行,听说通过口头语言进行。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基础,读写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阅读和写作课教学的。
在讲读课中,师生的双边问答活动是学生进行听说练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一位语文教育大师曾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伴随着一、两个精彩的牵动全篇的课堂提问。”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達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口语训练,做到每课各有侧重点,每节都有训练点,把训练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读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示范,要求教师讲解的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音清晰、用词准确、意思简明、态度自然、语调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规范自己的语言,来保证训练的重心和质量。
写作课同样可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如:写作前的指导和写作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作文主题、谈论所选题材以及行文构思,都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训练当是口头作文,通过口头作文,可以帮助学生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有文采地进行口头表达。此外,写作课上的讲评,也是进行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习作和有毛病的文章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优劣,发现文章的优缺点,再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进行评议、修改。这样,学生的口语能力将会不断提高。有位教师在作文讲评时,采取如下措施:学生分组互改,每位学生从所批改的作文中挑出一篇最好的进行精改评批,然后推荐作者在作文讲评课时上台宣读习作,再由批改者作点评,接着由全班讨论,最后由教师总评。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法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提高学生能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听、说、读、写教学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事业,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活泼、规范、有序地对中学生进行训练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有所作为,努力开辟这一新的教育和科研领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概论》
2、《语文教学策略》
3、《新课程改革理论》
4、《上好一节语文课20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