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诗歌课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x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下午第三节,我们班是自习课。同学们才初一,新学期又刚开学,他们能否安静自修,进入状态?上课铃声已响,身为班主任,我得去一楼教室看一看。
  走出三楼办公室,迈步走廊,一低头就看见了教学楼一侧的花坛。那是我和同学们日日都要路过的花坛。花坛约400平方米,虽没有参天大树、奇花异草,但每逢春天,里面总是写满了勃勃生机:一些常见的花草果木枝繁叶茂,姹紫嫣红,既争奇斗艳,又和谐相处,成了校园里“风景这边独好”的美丽一角。
  今年的早春,细雨绵绵春寒料峭。今天的太阳虽忽明忽暗、时隐时现,但它终于在时隔一周之后又穿透了云层,释放了温暖,让人神清气爽,倍感振奋。何不与孩子们一起,到花坛前看一看呢?整天囿于教室,戴着口罩,听课刷题,这岂是教育的本真和全部?何况今天还有这轮久违的太阳?——在去教室的途中,我临时改变了主意。
  “同学们,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遗忘,哪位同学知道或能猜猜是哪两种吗?”一进班,我就和同学们卖起了关子。
  “时间长了自然会忘,我的英语单词和古诗文背诵就是这样废了的。”快人快语喜欢接话的俊顺口接道,“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遗忘呢?我看没有了。”
  “不知道还嘴快!”一旁的凡瞥了俊一眼,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可笑了别人之后,他也抓耳挠腮,茫然不解。
  “咱们教学楼左侧有个花坛,近在咫尺,我们每天上学都会路过,大家可曾驻足关注一下?”同学们听了,一下子都静默了下来,不解地望着我。“不知道了吧?所以世界上除了久久不见的遗忘外,还有一种,就是日日所见的遗忘。我们心里老想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可不经意间,却忘了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忘了滋养一下抬脚的心情。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让我们静下心来,这节课就去欣赏一下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花坛,好吗?”同学们恍然大悟,随即欢呼雀跃,兴高采烈。
  “看!地上的小草虽然大多已枯黄,但绿色也渐渐多了,势不可挡……”一看到花坛里满地的细草,然就开心地说。
  “是啊!它们已呈燎原之势,一旦铺陈开来,必定满目新绿,不可阻挡。”我附和道。
  “快看!草地上有蚯蚓拱出的新鲜泥土,一小堆一小堆的,真有趣!”康好似发现了新大陆。
  “很多花枝已经萌发了新芽,还有的花朵正含苞欲放呢……”涛说。
  “嗯,那可是它们成长的宣言、生命的歌唱哦。”我评论道。
  “可是地上有许多被风雨打落的花儿、叶儿,真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航接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名的小才女,也是班级“思迈诗社”社长的涵应声接道,“对了老师,春天是诗的季节,我们来一个关于花草的诗词大会,好不好?”
  “好啊!谢老师,来一个!”一说到诗,涵的“死党”蕊拍掌和道。
  “要是唱歌,老师可以先来一个。这个嘛,还是你们先说。不然,老师把你们会说的先说了,你们可就无话可说啦……”我笑道,“再说,光背诗句没啥深度,更体现不出咱们的水平,要不咱也当个评论家,对所说诗句品头论足一番,怎么样?”
  “那我先来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蕊当仁不让,指着一旁刚刚绽放的半树桃花说,“桃花和鸭子都在向人们报告着春的信息,诗人短短两句速写,不仅生活气息浓郁,而且还颇有哲理哦。”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婷接道,“不用说,我们班李雪梅的名字肯定源于此诗。而且,我还知道有个人的名字,也与梅有关,她就是江疏影,我是她的粉丝哦!我想她的名字肯定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关。”
  “梅花的知名度太高了,关于它的诗词不计其数。我要说一首我在电视里看到的一首小诗,当时印象深刻,就记了下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铭说道,“苔花并不因为环境恶劣和自身的弱小而妄自菲薄,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和执著的勇气,依然绽放了自己,这份自信和自强不得不佩服。”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很喜欢这首诗,可谢老师常和我们说,下一秒就是上一秒的未来,凡事要从当下做起、眼前做起、今天做起,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那我就在想,海子为什么不说‘从今天起’呢?看来,我还是没有真正读懂海子……”旭若有所思地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算秋草黄、冬叶枯,但小草哪一刻又停止生长了呢?即使寒冬,它们也一直在满怀希望地扎根深处、蓄势待发。小草虽小,但它的顽强和深刻却丝毫不逊于参天大树。”豪说。
  “是的,无论是谁,只要长在希望里,就有了无限可能。世间所有的花草树木,要么是大自然的杰作,要么是人类培植而成,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不管这种种花草树木从何而来,它们都点缀和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也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启迪和无尽的希望。我想,这正是人们栽花、植树、造林之深层原因吧。其实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不也是怀着同样的憧憬和希望吗?在他们面前,我们不就是一朵花或一棵树吗?他们在时时刻刻的呵护中,也希望我们能有一颗强大的心去约束自己、雕刻自己、优化自己,从而把短处化为长处,把长处化为优秀,把优秀化为习惯。在经风历雨中,向下扎根,向上拔节,让自己‘木体实而花萼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幸,你说是不是呢?”
  幸的目光刚触碰到我,就迅疾移开了。就在昨天,幸的妈妈和我联系,说这段时间他非常叛逆,无论说什么、怎么说都对不上他的胃口。周末因为手机问题,母子俩发生了史上最强的一次争吵,幸甚至还怒气冲冲地怼妈妈为啥当初把他生下来……我除了和他家长交流了亲子教育的方法外,也正准备找幸聊一聊呢。
  “谢老师,您还没说呢。”涵提醒道。
  “花坛里桃花开得最早、最多,那我就再说一首和桃花有关的诗吧。”我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全诗来看,诗人本来是从寻觅春天的角度来说的,但从花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山寺桃花并没有因为春天迟到而责怪春天,或嫉妒山下桃花,更没有忧怨哀叹、自暴自弃,它以自己的时间和节奏同样绽放了精彩,所以我觉得山寺桃花要比山下桃花更美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都有独属自己的生命模态和成长节奏,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出彩的人生。你们赞同老师这样的解读吗?”
  “赞同!”大家异口同声。
  “眼前这个花坛虽小,但管能窥豹,蠡可测海,从中我们也可以领略世界,找到自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大自然的一枝一叶,一草一木,虽静默无言简单至极,却是我们最真实、最朴实、最厚实的朋友和老师哦!读懂了它,就读懂了生命和成长,也就读懂了自己。这些花草树木,不畏严寒,忠于自己,经风历雨,不负韶华,每天都铆足了劲儿,向上、向好、向美生长,怎不令人敬佩!读懂了眼前的这一切,还有什么能挡住我们坚毅前行的有力步伐呢?对了,有一句诗叫作‘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都说少年本身就是一首诗,同时也是天才的诗人,那么,就让我们在读别人诗的同时,也‘我手写我心’,写一写眼前的花坛,写一写眼前的大自然,好吗?”我扭头对涵说,“咱们班以诗社的名义,出个‘春之歌’专刊,怎么样?”
  “老师,那您也写一首吗?”涵还没来得及回应,文冷不丁地问了我一句。
  “唉,你怎么什么事都忘不了老师啊?开学初到你家家访,我说咱们要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可你当时对我说,‘老师您也可以定个小目标’——反正啥事你都惦記着谢老师,否则你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嗔怒道。文吐了一下舌头,扮了一个鬼脸,溜到我背后去了。
  可转念一想,不管文的问题是有心还是随意,我一下子还真的难以回答——我在让学生写首诗之前,真的没想到自己也去写一首。我已经习惯了给学生布置作业,而忘了也可以给自己布置作业的。我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把自己和学生、和成长隔开了吗?我一下子警醒起来:自己自中师毕业走上讲台,迄今已整整30年,其间也领略了明月大江、沙漠斜阳,千帆阅尽,如今的我在这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面前,又能续出怎样的诗篇呢?
  “老师一定也写一首,咱们PK一下,怎么样?”说完,我虚步一蹲气沉丹田,双掌一绕置于胸前,摆出一副迎战对手、傲然武林之势。同学们见状都笑了,我也笑了……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上元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其他文献
曲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传承千年,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曲艺艺术流行于民间,内涵丰富,它囊括了千古兴衰,上下纵横,在反映百姓生活、建设精神文明、
期刊
说的是2020年,  新冠肺炎把我们来纠缠。  党中央抓防控英明果断,  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14亿人民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抓防控促生产计出万全。  说一说内蒙古的武川县,  有一位老汉叫满吉田,  他是山区虫草养鸡的典范。  (白)他的养鸡场不大,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他的鸡蛋销路广泛,  收入嘛,不用说可以想当然。  可老满他最近总是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一个人躲在家里抽闷烟。  原
期刊
秋收起义风雷涌,  反动派四面围剿施暴行。  霎时间,腥风血雨遮天日,  湘鄂赣悬赏捉拿毛泽东。  长沙城,监狱里关进人两个,  一个是毛泽东结发之妻杨开慧,  一个是他的长子毛岸英。  这一天,杨开慧又被提审遭酷刑,  牢房内,只剩下苦苦哀哀小岸英。  一上午,岸英手抓栏杆一动不动,  终于等到铁镣哗啦响连声。  狱卒们吆喝喝拖进来杨开慧,  开慧被打得浑身上下血染红。  此时她气若游丝身难动,
期刊
松桃县大湾苗寨发展苗族特色传统村落旅游,在完善大量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在寻求苗族传统文化有效保护与传承的路径。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该村引入“村落活态档案馆”保护模式,既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尤其是村落传统建筑,更为大湾村振兴发展提供独特的文化支撑。在地方政府和地方精英的共同努力下,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显露文化自觉不足、传统村落建设与保护工作结合度欠佳的问题。
受友人之托,为其学校选编第二本“学生习作集”,我从老师们所推荐的140篇文章中进行取舍,最终仅有69篇文章能够进入书稿之中,那些无法入选的,盖因抄袭、一味应景、选材欠佳等而无可读性。这一现象皆因教者与学生同处“下载模式”的语境里,这种下载模式是去真实性、去体验的,是一种分离感知思维的方式,它无法帮助我们形成对问题与困难的整体观感,也就难以帮助我们激活认知的深层能力。回想起两年前的此刻,我在选编第一
人 物:赵老蔫,60多岁。钱二婶,40多岁。赵喜旺,20多岁。  【场上置1桌2椅。赵老蔫穿西服、扎领带,手摇蒲扇,大摇大摆上。  赵老蔫 (白)哈哈哈,家里今天雇保姆,我得好好摆摆谱。咋的,不行啊?如今儿子当领导了,我的权力也不小了,头半辈子脸丢老了,这后半辈子呀,可得好好往回找一找了。听说儿子花钱雇回一个人儿,咱也在世人面前好好抖抖神儿。保姆快要来了,好戏得开台了,整!(坐下)  【打扮入时的
期刊
大学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承担了初二年级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虽然也担任班主任,每天忙忙碌碌,但我还是激情满满,努力备好课、上好课,渴望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不负韶华,野蛮生长——是初为人师的我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那时,我头脑里并没有真正的教研意识,网络信息技术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甚至连线上的培训都还没有兴起。尽管如此,我还是兴冲冲地把自己在网上能搜到的有关英语教学法的文章
我生在农村,又做了11年地地道道的乡村教师。点数走过的乡村教育岁月,五味杂陈,唏嘘不已。那些原始的、零碎的算不上研究的“研究”,镌刻在记忆深处,如不起眼的潺潺小溪,流淌在我律动的教育生涯里,融入教育的每一个角落,着色生活的每一个画面,润泽经历的每一片土地,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  一、起于微末,发于华枝  1988年的9月1日,我站到了村小讲台上,执起了教鞭。  学校地处偏僻,条件简陋,除了工作
提升教研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更是教师发展的最佳路径。然而,由于经济、文化、客观环境、现代技术手段及教师个体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乡村教师教研困境重重。  不必说落后的乡村学校教研文化建设,亟待完善的教研制度体系,尚未健全的教研保障机制,也不必说囊中羞涩几近于无的教研经费,形同虚设低效甚至无效的教研活动,各种门类应付检查的听课记录、备课教案,单是教师群体对“教研”的隔膜认知与抵触情绪就令人叹惋
回顾历史就能发现,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变革。同样,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诸方面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会影响到人的行为方式,还会逐渐地改变人的思维。笔者认为,立足当下,研究学科的未来,是学者型教师敏锐的洞察力、与时俱进的有力表现。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王金涛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研究”这一具有前瞻性的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结出了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