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公司的1架747-SR客机于长野县南佐久郡发生空难事件。当时首先空降到达空难现场、并从头到尾协助处理善后的单位就是——日本陆上自卫队第1空挺团。在空难事件中,第1空挺团官兵救出了2位女性生还者,其中一位当时年仅10岁,18年后(2003年),为了报答当年救助她的单位,这位小姐自日本医科大学毕业后,遂加入了日本陆上自卫队,而她志愿服务的单位,就是第1空挺团的医护单位。
1954年8月,陆上自卫队派遣了20名军(士)官到驻防于福冈县的美国陆军第187空降旅接受空降兵实习教育,这20名军(士)官也就是日后建立日本空降部队的种子教官。
1955年1月,陆上自卫队成立了名为“临时空降练习队”的伞训单位,而后更名为“空降教育队”,专门培训伞训教官。1956年1月,因空降教育队的训练人数不断增加,于是扩编为“第101空降大队”(相当于营级单位)。为满足空降战斗人员的培训需求,陆上自卫队于1955年9月,又指派2名军官前往美国乔治亚州本宁堡(Fort Benning)的陆军步兵学校干部训练班受训。这2位学员于1956年 5月毕业,并获得美国陆军突击徽章,回到日本后管理当时的第101空降大队。
1958年6月25日,第101空降大队再度扩编为“第1空挺团”,此番号沿用至今。经过4年的努力,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空降战力至此形成。
目前第1空挺团的总部设在千叶县船桥市药门台3-20-1,而第1空挺团则驻防在临近东京的千叶县习志野市,该地寸土寸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属陆军骑兵学校。该驻地除第1空挺团外,还包括有东部方面队的习志野驻地业务队、第320基地通信中队习志野派遣队、第316会计队、东部方面情报保全队习志野情报保全派遣队;直属防卫厅的直辖部队还包括特殊作战群与第112地区警务队、直属航空自卫队第1高射队(配备MIM-104爱国者防空导弹)。
空挺团训练
进入日本空降部队受训的条件是身高 160cm以上,体重49~65kg,胸围78.5cm以上,肺活量3200ml以上,裸视视力 0.1以上,矫正视力0.8以上,握力300N,暂停呼吸50秒以上,听力正常,无色盲或传染性(或慢性)疾病,四肢关节无异常症状,之后还要接受队内的体力鉴定、航空适应性检查、X光检查及最重要的腰椎检查(是否有腰椎侧弯状况)。合格者方可进入为期10周的前期教育(新兵训练),后期教育9周,军官、士兵一律接受同样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合格者方可进入空降部队,接受基本降落课程训练,之后尚需接受体力及耐力的考验,这是成为一名空降兵的最低标准。
新型点状迷彩服
日本第1空挺团外出着军常服,2004年开始配装绿色贝蕾帽
身着旧式迷彩服的日本第1空挺团士兵
新型防弹背心
空降教育队的训练包括4项:
基本降落训练(5周)
内容有体能运动、跳伞基本动作、高跳塔训练、降下塔训练及5次基本跳伞。
进入基本降落课程后,并不是马上接受跳塔与跳伞训练,而是跳伞基础技术课程:最初在地面学习基本动作——5点着地训练;接着从高约30cm的木制台上跳下来做5点着地训练;然后在1.5m的高度进行悬吊着地训练。
之后,再接受高跳塔训练。高跳塔设置高度离地约10~11m,这是人类最惧怕的高度,其训练目的在于熟悉从飞机上跳出时的要领及降落的感觉。接着是降下塔训练:降下塔以钢索拴住降落伞,连同学员一起拉至约85m的高度,接着释放降落伞,以最贴近真实的方式模拟实际的跳伞降落过程,并使学员克服对高度的恐惧。
降落训练结束后,就进入实际的5次基本跳伞课程,学员自日本航空自卫队人间基地搭乘C-130H或C-1运输机出发,抵达目标区时从飞行高度340m的运输机跳出,以实施真正的跳伞训练。在5次跳伞训练中,有3次日间跳伞、1次夜间跳伞及1次水上跳伞。在完成5次跳伞之后,学员将获得长官授予的伞徽,正式成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伞兵,并被编至第1空挺团。伞训结束并不代表跳伞的机会变少了,往后每位伞兵每个月还会有2次基本跳伞训练。
降落指挥训练(5周)
这是专门针对干部(军官和士官)开设的一项必要训练,包括:跳伞前后及机内指挥要领;装备、车辆、迫击炮、口粮等物品的捆包;日、夜间及不良天气下的空投要领等。受训军(士)官分5周训练以取得相关资格。
空降突击训练(军官9周、士兵7周)
这是所有官兵都要接受的训练。
空降突击训练包括:地图判读、指北针使用、野外求生、敌后破坏、通信、爆破技巧、诡雷制作与铺设、伪装等。接着受训队员进入长野县的深山中进行为期4周的假想状况突击训练,包括:侦搜行动、隧道与桥梁爆破、重要人质解救、空降指挥与诱导、敌军燃料集合场袭击、突击敌军车辆、突击敌军雷达基地(或阵地)、河岸舟艇突击、突击敌空军基地等。这种突击训练,让受训队员依循假想状况进行埋伏、突击、破坏、撤离,整个训练中,行动距离远、时间长,任务内容高度复杂化,教官与学员在这一过程中,其睡眠、休息与粮食都受到严苛的限制,学员在精神与体力方面的支出均达到极限。
高跳塔训练
地面训练结束后进行的降下塔训练
实际高空跳伞训练
在北海道雪地跳伞
自由降落训练(6周)
分为:高高度跳伞低高度开伞(HALO)与高高度跳伞高高度开伞(HAHO)2种方式。要参加此进阶跳伞训练,所应具备的条件为航空生理检查合格,且基本跳伞次数 20次以上。合乎此条件的军官、士兵皆可自愿参加。
编制组成
第1空挺团是日本目前惟一一支依靠空降进行打击,及运用直升机进行空中机动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能够长距离超越地形障碍对敌军实施空中与地面奇袭,其“机动—打击—再机动—再打击”的战术十分灵活。
编制
1990年代,第1空挺团的编制有本部中队、管理中队、普通科群(步兵群)、特科大队(炮兵营)、反装甲队、工程兵队、卫生队、降落伞整备中队,总人数约为1200名。
基于反恐作战的需求,第1空挺团于 2004年开始采用新的编制,其编制由团本部、本部中队、3个普通科大队(步兵营)、特科大队(炮兵营)、工程兵中队、通信中队、后方支援队、空降教育队所构成。
特战编组
第1空挺团除进行正规军事与突击作战外,也拥有一些特战编组,以执行一般部队无法完成的特种任务。
特种侦察排
第1空挺团的普通科大队内,编制有一个特种侦察排(Special Re con nais sance platoon),由数个特种侦察班组成。特种侦察排的任务是渗透至敌后,侦察并提供战场指挥官所需的情报,如地形、水文、敌军武力、企图、战略/战术的后勤整备等,这类战略/战术性的侦察行动,可提供目标辨认、区域分析、反击成效评估。
特种侦察排的成员来自陆上自卫队一般单位或第1空挺团成员的志愿者,参加人员先经过约2周的选拔,通过者再进行1年的训练,才有机会成为这个精英单位的一分子。在选拔期间,学员得身负20.4kg重的背包及装备,进行长时间运动行军,并在连续5天缺乏睡眠的状况下,仍要能表现出良好的应变能力。此阶段结束时,通常已有一半学员遭到淘汰。被选拔的学员需再接受长达1年的高级爆破、通信、武器、心理及2国以上外国语言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并进行作战、射击、野外求生、渗透等技巧训练;在最后的2周里,受训队员将于北海道钏路的假想地进行演习,学员要应用所学技巧完成各项任务,以通过最后考验。
62式7.62mm机枪
64式7.62mm步枪
RT 120mm迫击炮
CH-47J/JA直升机可搭载一辆吉普车与一门迫击炮
反恐特战中队
2004年第1空挺团成立了一支反恐特战中队,目前依其训练与专长分为2个小队:一个精通空降、山地、操舟作战,另一个则精通行军(含欺骗、埋伏、伪装、突击)与城镇攻坚作战。每个小队均分别拥有狙击手与突击队员。其中狙击手的射击训练,要求其能精准命中射程至少600m处的目标; 而突击小组的编制则会因每次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部分以5人为一队,每位都是精于爆破、越障、射击与格斗的队员。反恐特战中队经常与美、法等国的特种部队或特警单位保持在训练及经验上的交流与联系。目前,反恐特战中队负责与日本警方共同严密监控日本国内恐怖分子的一举一动。
目前,一个特战小队由2名军官与10位士官组成,其任务是:
(1)担负国家级反恐应变作战任务。首都东京天皇及国会遇到突发情况时(如发生斩首攻击行动),直接由日本防卫厅(JDA)管辖,可立即由直升机将之投放至事发地点。
(2)计划、指导个别特种任务。
(3)执行陆、海、空渗透与撤离任务。
(4)在最少的指挥和支援下于被占领的敌境内展开活动。
(5)训练、指导友军部队的作战能力。
(6)协助美军或友军各单位。
(7)在上级命令下执行特种任务。
在这个小队中,队员还必须受潜水训练,因为这是其必要的渗透途径。
主要任务
反恐作战。反恐行动是攻击恐怖分子以避免、阻碍、反击其活动或处理恐怖事件,这类行动要求极高的专业技能。
为了提高队员在作战、通信、医护、武器等方面的技巧,每位队员除日文与英文外,必须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目前主要是中文、韩文、法文、德文等。每位队员都有机会前往美、英、法等国学习战技或参加国外的联合军演、训练等,并均会参加国际性的军事跳伞、狙击、登山、障碍超越等联谊活动。
第1空挺团本部中队有个研发小队,专门研究战术、战技与程序等,供特战部队使用,并确保其装备对不同任务的适应能力。另外对特战单位所需的独特装备、套件、后勤需求进行研发验收。
武器装备
步兵轻武器
1990年代初期,第1空挺团配备的步兵轻武器仍为64式 7.62mm步枪与62式7.62mm机枪。
至1990年代后期则开始陆续换装89式5.56mm步枪、5.56mm 米尼米班用机枪与74式7.62mm机枪。
地面机动装备
在地面机动性方面,第1空挺团使用的车辆包括:轻型装甲机动车(LAMV,Light Armored Mo bil i ty Vehicle)、高机动车(HMV,High Mo bil i ty Vehicle)、0.5吨吉普车、DT越野摩托车、载重车等。除载重车外,所有机动车辆都可用运输机装载、空投或直升机吊挂,遂行空中机动。
L16 81mm迫击炮
110mm单兵反装甲火箭
“毒刺”单兵防空导弹
C-1运输机
UH-1H直升机可搭乘6名队员
压制火力
第1空挺团编制有1个特科大队(炮兵营),为顾及空运机动时的轻便性, 其配备的火炮为由高机动车牵引的RT 120mm迫击炮与L16 81mm迫击炮,火力转移时间只需1.5分钟。这些迫击炮亦可由UH-1H或 CH-47J/JA直升机吊挂实施机动,而UH-1H还可搭载机炮或火箭夹舱,提供额外的空中火力支援。炮兵的火力协调与指挥控制,则使用与美军相同的“先进野战火炮战术资料系统”来进行相关射击指导作业。
反装甲火力
支援第1空挺团作战的AH-1S攻击直升机,可挂载8枚“陶”式(TOW)反坦克导弹与2具19联装火箭夹舱;必要时,改装后的OH-6与UH-60J/JA也可挂载反坦克导弹,以执行反装甲任务。而前述攻击与侦搜直升机,未来将由新购的 AH-64D与自制的OH-1取代。另外3个突击大队部署有110mm口径单兵反装甲火箭(弹质量3.8kg、武器全质量13kg、有效射程500m)、87式反坦克导弹、84式单兵无坐力火箭,具有一定程度的反装甲能力。
指挥与通信
指挥官使用“陆军战术指挥管制系统”整合来自情报、炮兵等单位传回的资料、数据,以对战场形成较清晰的图像,并指挥各单位的作战行动。
第1空挺团所属的通信中队,可为指挥部提供1个由地面及战术卫星通信终端所组成的多频道通信系统与移动设备通信网,提供数据、图像与语音保密通信。连级单位部署有“单频地空无线电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保密通信与情报快速处理能力。
防空火力
第1空挺团配备有FIM-92A“毒刺”单兵防空导弹日制版,AH- 1S与OH-6直升机亦可挂载空射型“毒刺”导弹,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必要时也可提供低空的基本防空掩护。
夜间作战装备
支援第1空挺团的各式直升机皆配备有夜视系统,第1空挺团队员也配备有单兵夜视镜,各型反装甲火箭与导弹配备有热成像仪,迫击炮部队的热成像仪配合炮位侦察雷达,可在夜间执行火力支援任务,因此第1空挺团具备在夜间执行各项作战任务的能力。
战斗力估测
在机动力方面,第1空挺团全团包括轻装甲机动车、高机动车、120mm迫击炮等所有装备和人员,均可通过C-130H或C-1运输机,或UH-1H、UH-60J/JA、CH-47J/JA直升机实施快速投送,在危机发生时,该单位的先遣营可在接到命令后18小时之内,由支援的航空器进行机动运输至任务区。
在战术机动能力方面,该单位于紧急状况时,编制内的航空自卫队的运输机与陆上自卫队的直升机,若以80%出勤率计算,一次可以出勤160架运输直升机,可运送3个空降突击大队约2000名官兵或后勤补给物资,运输直升机机动速度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装甲机械化部队的3~4倍,拥有强大的垂直包围、迂回作战能力,在执行战术包围任务时,其速度比地面机动部队快7~8倍。
在执行作战任务时,每个单位配合直升机群攻击,每天可推进150km,3个支援的攻击直升机营每天也可挺进 150km。第1空挺团强大的机动能力,适合攻击与逆袭敌军部队、提供及时的反装甲火力支援、追袭残敌、对集结中的敌军预备部队或指挥机构进行纵深攻击,尤其适合执行前出、扩大纵深、配合实施战术包围、迂回等任务。使用直升机突击时,机群的纵深可达50~60km,但不适合用于攻击大规模的武装部队。
在防御时,第1空挺团可独立遂行50~100km宽的正面防御,通过据守地形要点、布雷,动用支援的直升机或地面埋伏突击等方式,迟滞敌军的进攻。第1空挺团在防御作战中还可作为东部方面的预备队,利用其空中机动性和地面步兵巧妙的火力,对突入防线的敌军实施逆袭。
虽然第1空挺团使用运输机或直升机机降的方式,可拥有极高的战术运动能力,迅速突入敌军纵深或进入防守区域,但机降后的第1空挺团队员在本质上仍是一支轻步兵,无法独立进行持续太久的作战,须尽快得到地面重装部队的配合。
在美日磋商扩大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下,一旦周边有事,日本自卫队将会配合支援美军;甚至在美军介入世界各地区冲突的情况下,日本自卫队亦可能配合支援(如派遣驻伊拉克维和部队),以加重自卫队在日本国内外军事行动的角色;加上近来美军全球部署再整编,未来日本将成为美国陆、海、空三军在亚太地区的“司令部”与“后勤基地”所在,美军与日本自卫队的合作将更为强化。
为适应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与任务特性需求,并提高部队的战略机动能力,日本陆上自卫队第1空挺团不断进行编装与训练上的调整,并在21世纪初编组了新的反恐特战中队,还不断研究包括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骑兵师、英军特别空勤团(SAS)等世界精锐部队,以作为进行编制装备与训练调整时的参考。可以预见,第1空挺团在未来将会是一支数字化程度更高的高机动性陆空作战劲旅,并可能在国内外军事行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