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与人生,本来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服务于人生,它们相伴相生。然而,教育的发展却一度出现与人生的脱节,这无疑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和人生的关系究竟如何协调?教育又该和人生有着什么样的约定?本文就此话题作一些简单思考。
  关键词:教育;人生;关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6-0057-016
  
  一、教育与人生相伴相生
  
  谈到教育,其实不管你承不承认,其实最终是在淡论人,准确地说是人的培养与塑造。因为古今中外,没有一种教育是能够脱离人而存在的。道理浅显易懂,不言自明:教育的前提是人类的存在。
  由人之初开始,教育与人生同步,并且与人生同归。因此,教育原来便是“人生教育”,教育总该是“人生教育”。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在什么时代,教育离开人生就不对,离得越远就错得越多,错得越多就错得越大。是啊,教育与人生毋宁说是有关系,还不如说二者从来就是紧密交融在一起的,他们不能分开,因为他们根本分不开。
  
  二、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石中英教授如是说:“教育只是从一定的价值立场和价值需要出发,对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筛选,传播和分派,从而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发展,促进青少年个体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诚然,“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但是,从这个定义我们还是不难发现,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个体的人,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重申的那样:“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即是一个人的一生的经历,教育由此真正完成了对于人生的使命。由此不难发现教育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教育就是人的造就、社会的改造。
  
  三、什么是人生?
  
  人生,从字面上解释,乃“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之意。人一出生,其实是没有带任何目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但是,随着逐步成长,人的社会性越来越明显。同时,人的阅历开始丰富,因而人生不再如同一张白纸,他的一切活动都有了独特的意义。现代作家杨朔说,“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中国古训中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即个体经验的激活在理解、吸收、建构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意义。没有比较丰富、深刻的体验来积淀形成一定的经验背景,感悟就不易甚至不能产生。因为理解活动并非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人的整个生存活动的一部分。但是我很认同一个观点:人生本来没有意义,如果说有意义,那就是人给人生赋予的意义。虽然社会上有着形形色色的人,虽然每个人都不同,但是每个人都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即使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因为这是人之为人的必然经历。
  但是未经审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苏格拉底)审察人生的价值需要知识的积淀。而这知识,来自于教育,正确观念的形成来自于教育的正确引导。教育影响人,因为人生的价值即人完成了时代赋予给他的某个人生目的的成就和贡献来自于教育的引导。雅斯贝尔斯说:“世界上的一切知识,包括人类知识在内,都是人借以发现其处境范同的一种特殊角度。”从这个意义而言,教育的知识,也无非是人生的一种必要手段而已。因而,教育的为人性在此找到了更深层次的根源。
  
  四、教育和人生的关系
  
  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于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教育和人生也不例外,他们本质的揭示恰恰在于两者关系的正确感知和构造。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我国古代的《学记》,它开宗明义地论述了教育与育人的关系:“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中讲的“学”是指开办学校,兴办教育。而办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化民成俗,使人成器。足见古代的学者已经窥见了教育本质的曙光。在国外的学术著作中,也有不少涉及到教育本质问题的论述。康德说过:“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夸美纽斯电进行过类似的论述:“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通过这些名家的论述,我们不难窥见教育就是用来育人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它的对象是有着一个个鲜明个性的人(学生),因而对于人的关注就应该而且必然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对于人的关注,那么一定离不开对于人的生命和成长过程的关注,即对于人生的关注。
  
  五、教育与人生的脱节
  
  我们的教育为何却会被功利的追求湮没?看到这段话,也许你会找到了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个社会把我们所需要的精神的东西在物质的世界中被仿造,他们不反应我们自然需要的轻重缓急,一味强调奢华和财富,却很少提到真正可贵的朋友,自由和思想。无聊的意见占上风决非偶然,它符合商业界的利益——歪曲我们所需的轻重缓急以宣扬一种崇尚物质的观念,而贬低那些不能买卖的事物。他们把多余的物品与我们已经遗忘的需求巧妙地联系起来,从而把我们拴住。在商业链上我们被捆紧之后,我们就成为瓮中之鳖,难以逃脱现实的掌控了。由此可见,教育在我们的个人意志,我们的社会存在和我们的人性观念的夹缝中存在,因而它成为我们发泄不满的现成目标。
  
  六、教育与人生的约定
  
  教育问题千头万绪,说到底是人的发展问题。那么,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肖川教授的这一段话真的道出了美好教育的真谛。然而,有一种教育是这样的,那就是赋予学生一种奇怪的能力:“把眼睛闭上,学会说服自己,学会牢记语录,躲进自己高尚的心灵世界里。”显然,这样的教育不是在塑造人,而是在制造人。人活着的意义应当是在过程,而不是结论。所以一个人不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去影响另一个人,何况他不是你,你也不是他。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不一样,人生的酸甜苦辣应当自己尝一尝,尝试才是人生。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决不能是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去制造千篇一律的成品,而是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交融和约定。
  真正的约定并不是庄重的文本和仪式,而是意愿的聚合。所以教育和人生的约定在于两者要内在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严元章巾国教育思想源流[M]三联书店.1993.44
  [2]联合同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湖南动漫设计艺术在全国上没有相应的地位,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失误。而其动漫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的失误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今湖南省的动漫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存在专业建设处于忽略化,课程设置随意化,理论教学不合理化,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素质亟待增强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问题;二是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引
期刊
读者的来信章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学计算机专业,刚进入大学不久。我现在有个很困惑的问题就是我很不适应大学生活。首先在学习上,与高中完全不一样,老师也不怎么管学生,比如我交没交作业,根本无人过问,还有每天上课时间也不象高中排得满满的,有的上午只排两节课,有的下午根本就不排课,说是自习,所以我觉得读大学简直太清闲了,时间多得不知如何安排;其次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我也感到头疼,比如我们宿舍
期刊
摘要:宗教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潜意识的存在,无疑时时都在催促作家对现实的高度反思,曹禺剧作强烈的宗教情结正好体现了作家的人文思想与情愫。曹禺利用宗教传播和宗教普及所形成的宗教文化充分打造悲剧的气氛,使之产生特殊的审美心理效应。曹禺剧作中所运用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手法,从某种角度上讲与宗教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或者说表现主义艺术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来自于宗教本身。我们必须以
期刊
摘要:乙肝歧视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现象,造成这种歧视的原因很多。但是面对乙肝歧视现象,我们的教育应该反思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关于乙肝的知识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所以在校学生的乙肝意识不强,这是造成乙肝歧视现象如此猖獗的原因之一。针对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以及老师进行乙肝科普,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证,提出了一系列开展乙肝科普的措施。只有改变人们对于乙肝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乙
期刊
摘要:本课题以淮安市委党校主体班为调查样本,以干部培训需求为切入点,对干部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进而对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干部培训;需求;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19-002    Party cadres and training needs survey and Think
期刊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given in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 "sys-tems of sounds, words, patterns, etc.
期刊
摘要: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主要方式。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在组织建设、制度保障、活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组织生活的质量和实效性低下。因此,必须求实创新,改进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开创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新局面,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I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民俗文化不断消失、民俗同化现象愈发严重、民俗旅游环境破坏加剧、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两性之间的差异很大,两性之间的不同通常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和翻译中引起许多问题。社会语言学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讨论两性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例子及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这篇文章将对两性差异及其对语言词汇选择的影响和使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性别差异;影响;词汇选择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5-0035-010    一、导言    英语语
期刊
摘 要:本文综述和分析了80年代中期以来关联理论在中国的二十年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了国外关联理论的引进。中国认知语用学在句法研究、认知语境、社会语言学、修辞研究、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翻译及语言教学八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认知语用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基本态势。并试图预测2l世纪中国关联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三大发展趋势。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认知语境;最大关联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