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老师无论怎么教,他们就是学不会。想要教会他们实在太难了!”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众多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关键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注重方法指导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许多新的栏目。其宗旨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从兴趣教学入手,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其一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的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评估的形式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其二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其三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用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其四培养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的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显著,认识结构清楚,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掘各年级阶段的教学兴趣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刚刚步入初中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的兴趣都是那么的高,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好,基础扎实了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借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不惜花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数学从七年级开始,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数学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如何使学生顺利的渡过这样一个转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等。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在教学活动的得、失问题。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地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到了八、九年级,就要培养他们实际运用方面的知识、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的重要,让他们知道数学的用途,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教学就是教师将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浅显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一看就明,一听就懂。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景引入,“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
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另外还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如在轴对称的概念,课本上就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很容易理解,又不能花费时间来讲解,感受图形的完全重合。如在讲授浓度配比问题时与糖水联系起来,白糖就是溶质,水是溶剂,糖水是溶液,浓度反映糖水甜的程度,浓度越大糖水越甜,这样就把浓度配比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学生便容易接受,也喜欢学习了。
四、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总之,关于兴趣培养的复杂性和艰苦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参考文献:
[1]彭红伟.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江西省铜鼓县大塅中学 336200)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众多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关键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注重方法指导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许多新的栏目。其宗旨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从兴趣教学入手,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其一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的前出示阅读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评估的形式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其二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其三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用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其四培养小结的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的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显著,认识结构清楚,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掘各年级阶段的教学兴趣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刚刚步入初中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的兴趣都是那么的高,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好,基础扎实了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借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不惜花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浓厚的兴趣。初中数学从七年级开始,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数学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如何使学生顺利的渡过这样一个转变。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等。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总结在教学活动的得、失问题。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地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数学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到了八、九年级,就要培养他们实际运用方面的知识、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的重要,让他们知道数学的用途,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教学就是教师将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浅显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一看就明,一听就懂。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情景引入,“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
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另外还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如在轴对称的概念,课本上就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很容易理解,又不能花费时间来讲解,感受图形的完全重合。如在讲授浓度配比问题时与糖水联系起来,白糖就是溶质,水是溶剂,糖水是溶液,浓度反映糖水甜的程度,浓度越大糖水越甜,这样就把浓度配比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学生便容易接受,也喜欢学习了。
四、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总之,关于兴趣培养的复杂性和艰苦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参考文献:
[1]彭红伟.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江西省铜鼓县大塅中学 3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