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泌尿造口袋在膀胱癌术后治疗尿瘘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膀胱癌术后尿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运用泌尿造口袋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引流管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以及瘘口皮炎发生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瘘口愈合时间平均为(26.4±5.6)d,对照组为(35.8±6.4)d,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为(8.0±1.0)次,对照组为(19.0±3.0)次,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3.1±1.0)万元,对照组为(4.8±1.3)万元,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患者出现瘘口周围皮炎现象,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患者瘘口皮炎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泌尿造口袋治疗膀胱癌术后尿瘘具有愈合快、换药少、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泌尿造口袋膀胱癌尿瘘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88-01
膀胱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通常要行膀胱切除手术,由此会产生尿瘘现象,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瘘口周围可能会引发红肿、溃疡、坏死等症状,直接降低患者恢复率以及生活质量[1]。本文研究了运用泌尿造口袋术治疗膀胱癌后尿瘘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行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术后7~11d出现尿瘘,尿液经由腹部切口渗出。患者中有11例行回肠膀胱造口,7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6例行泌尿结肠双造口。男性15例,年龄范围为28岁至76岁,平均年龄51.5岁;女性9例,年龄范围为31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53.7岁。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尿瘘类型、家庭支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引流管进行引流,配合常规护理,具体方法为:在尿瘘口安置引流管,使用凡士林纱布对瘘口周围进行填塞,并使用无菌棉覆盖瘘口周围。如果出现敷料受潮现象就要及时更换,避免造瘘口强力摩擦、移动等动作[2]。
观察组运用泌尿造口袋治疗尿瘘,具体内容为:对患者进行趾骨上方以及尿瘘口毛发剃除处理,并对瘘口周围皮肤组织进行常规消毒,运用无菌操作方式拆开患者尿瘘缝线,清理创口,更换药物。行造口之前需要对瘘口尺寸进行测量,主要工具为造口卡尺,注意无菌操作,更具测量数据以及瘘口实际形状裁剪造口底盘黏胶中心孔,使孔大小大于瘘口1.5㎜,用无菌棉球擦拭患者瘘口周围皮肤,待洁净干燥后,使用透明贴膜覆盖腹部切口上部位置,并使用保护膜对瘘口周围组织进行保护性粘附。运用造口底盘覆盖至瘘口周围,进行数分钟按压,并使患者保持原来体位25min,防止底盘脱落,增强附着性。如果患者漏尿较为频繁或者尿量较大,可以引流袋直接安装在造口袋排放口,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在睡觉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在放置引流袋时一定要注意其位置必须低于造口袋,以便引流通畅,防止逆流。平常护理中要注意爆出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于紧身的衣服,提醒患者不能随便移动造口袋,放置外部环境对造口袋产生损害。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泌尿造口袋和引流管处理后,观察组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住院总费用均比对照组少,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瘘口皮炎发生情况。观察组出现瘘口周围皮炎症状的患者0例,对照组4例(33.3%),两组患者瘘口皮炎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结论
膀胱癌的发病率目前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运用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治疗该病,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术往往会造成尿瘘现象的发生,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痛苦。
运用泌尿造口袋术是针对泌尿造口患者而设计出的一种尿液收集方式,该技术含有独特的防逆漏装置,有效避免了尿液逆流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3]。相比传统的引流管技术,泌尿造口袋具有简便易行、经济高效的优势,在临床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泌尿造口袋与患者瘘口皮肤紧密连接,能够防止尿液漏失或者逆流现象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承受压力,有利于患者恢复。泌尿造口袋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透明、防水、透气功能[4],避免了异物刺激对患者皮肤造成的伤害,同时透明设计方式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尿液状况,及时作出医护处理。泌尿造口袋对药物需求量不大,一般换药次数维持在1次/1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泌尿造口袋治疗膀胱癌术后尿瘘具有瘘口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住院费用低以及瘘口炎症发生率低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薇.泌尿造口袋在腹部引流管周围渗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06):58-59
[2]陈亭,卢嘉渝,杨晶等.一件式和两件式泌尿造口袋在胰周脓肿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05):74-76
[3]洪小芳,谢玲女,陈亚萍等.泌尿造口袋使用时间影响因素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0(07):57-58
[4]陈亭,刘文清,卢嘉渝等.两件式泌尿造口袋在声镜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胰周脓肿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4):63-64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膀胱癌术后尿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运用泌尿造口袋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引流管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以及瘘口皮炎发生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瘘口愈合时间平均为(26.4±5.6)d,对照组为(35.8±6.4)d,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为(8.0±1.0)次,对照组为(19.0±3.0)次,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为(3.1±1.0)万元,对照组为(4.8±1.3)万元,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没有患者出现瘘口周围皮炎现象,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患者瘘口皮炎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泌尿造口袋治疗膀胱癌术后尿瘘具有愈合快、换药少、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泌尿造口袋膀胱癌尿瘘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88-01
膀胱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通常要行膀胱切除手术,由此会产生尿瘘现象,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瘘口周围可能会引发红肿、溃疡、坏死等症状,直接降低患者恢复率以及生活质量[1]。本文研究了运用泌尿造口袋术治疗膀胱癌后尿瘘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行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术后7~11d出现尿瘘,尿液经由腹部切口渗出。患者中有11例行回肠膀胱造口,7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6例行泌尿结肠双造口。男性15例,年龄范围为28岁至76岁,平均年龄51.5岁;女性9例,年龄范围为31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53.7岁。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尿瘘类型、家庭支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引流管进行引流,配合常规护理,具体方法为:在尿瘘口安置引流管,使用凡士林纱布对瘘口周围进行填塞,并使用无菌棉覆盖瘘口周围。如果出现敷料受潮现象就要及时更换,避免造瘘口强力摩擦、移动等动作[2]。
观察组运用泌尿造口袋治疗尿瘘,具体内容为:对患者进行趾骨上方以及尿瘘口毛发剃除处理,并对瘘口周围皮肤组织进行常规消毒,运用无菌操作方式拆开患者尿瘘缝线,清理创口,更换药物。行造口之前需要对瘘口尺寸进行测量,主要工具为造口卡尺,注意无菌操作,更具测量数据以及瘘口实际形状裁剪造口底盘黏胶中心孔,使孔大小大于瘘口1.5㎜,用无菌棉球擦拭患者瘘口周围皮肤,待洁净干燥后,使用透明贴膜覆盖腹部切口上部位置,并使用保护膜对瘘口周围组织进行保护性粘附。运用造口底盘覆盖至瘘口周围,进行数分钟按压,并使患者保持原来体位25min,防止底盘脱落,增强附着性。如果患者漏尿较为频繁或者尿量较大,可以引流袋直接安装在造口袋排放口,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在睡觉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在放置引流袋时一定要注意其位置必须低于造口袋,以便引流通畅,防止逆流。平常护理中要注意爆出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于紧身的衣服,提醒患者不能随便移动造口袋,放置外部环境对造口袋产生损害。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泌尿造口袋和引流管处理后,观察组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住院总费用均比对照组少,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瘘口皮炎发生情况。观察组出现瘘口周围皮炎症状的患者0例,对照组4例(33.3%),两组患者瘘口皮炎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结论
膀胱癌的发病率目前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运用膀胱切除术和尿流改道术治疗该病,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术往往会造成尿瘘现象的发生,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痛苦。
运用泌尿造口袋术是针对泌尿造口患者而设计出的一种尿液收集方式,该技术含有独特的防逆漏装置,有效避免了尿液逆流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3]。相比传统的引流管技术,泌尿造口袋具有简便易行、经济高效的优势,在临床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泌尿造口袋与患者瘘口皮肤紧密连接,能够防止尿液漏失或者逆流现象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承受压力,有利于患者恢复。泌尿造口袋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透明、防水、透气功能[4],避免了异物刺激对患者皮肤造成的伤害,同时透明设计方式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尿液状况,及时作出医护处理。泌尿造口袋对药物需求量不大,一般换药次数维持在1次/1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泌尿造口袋治疗膀胱癌术后尿瘘具有瘘口愈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住院费用低以及瘘口炎症发生率低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薇.泌尿造口袋在腹部引流管周围渗液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06):58-59
[2]陈亭,卢嘉渝,杨晶等.一件式和两件式泌尿造口袋在胰周脓肿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05):74-76
[3]洪小芳,谢玲女,陈亚萍等.泌尿造口袋使用时间影响因素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0(07):57-58
[4]陈亭,刘文清,卢嘉渝等.两件式泌尿造口袋在声镜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胰周脓肿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