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w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因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以后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结果不但没有捡到兔子,还被世人嘲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应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内容,再根据注释、
  插图及课件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
  设境想象法。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如临其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重点字词剖析法。本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寓言故事,对其所讲的内容不太容易把握。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使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意思,学有收获,学有所得。以读促思法。“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逐步将学生引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的状态中去。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初读课文,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提出问题;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的思考理解,体会感情;品词析句法。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常用的方法,能切实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读词语:守株待兔、宋国、耕种等6个词语,认识“耒”字旁,指导写好“耕”字,“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句意,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小文言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守株待兔;宋国; 耕种;触碰; 颈部; 释放
  二、借助注释和插图,疏通文意
  1.再读课文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
  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2.
  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看书中图片,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株”在文言文中表示什么?
  (3)課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再读一读。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的快?
  (5)关注古今词义的不同:古代文言文“走”是“跑”的意思,表示“走”的意思用的是“行”。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结合书中注释理解:“因、释、耒、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耒”字教学。这句话里,“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及“耒”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转变示意图。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随机板书:耕耘)观察字形,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你发现了以耒作部首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指导示范书写“耕”。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通过耒的图片教学帮助学生熟悉,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通过耒字演变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
  (4)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像这样读一读。
  (5)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体会农夫心存侥幸,希望天天能捡到兔子。)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好断句,同时理解农夫的懒惰、不劳而获的心理。】
  6.学习第五句
  (1)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收获)
  (2)课文里怎么说的?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像这样读一读。
  (3)学生展开讨论: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他究竟错在哪儿?
  7.疏通课文
  (1)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2)谁能试着像读第四句一样,带着感情读出节奏感?(配音乐)
  三、指导背诵,表情达意
  1.背诵课文
  (1)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   ),折颈(  )。因(  )而(  ),冀(  )。兔(  ),而(  )。
  (2)出示五幅图片,看图片背诵。
  (3)闭眼感受,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因学生能力差距,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背诵,分层、逐步进行,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总结寓意,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你想对农夫说什么呢?(板书:靠自己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3.拓展阅读
  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做守株待兔故事中的——(; ),也不要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中那个——(  ;)的人。
  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外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课堂提供更多生动,具有趣味化的教学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目前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已经被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这些设备,并结合各种音像资料、软件等技术进行教学,直观、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描述:  我在“认识分式(一)”一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温故知新,导入明标--创设情境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11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期刊
课时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重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边读边想,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述主要内容(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经过是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
期刊
一、首都师范大学 丁佳宁  二、  三、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本课在倡导学生积极聆听、演唱歌曲的同时,创设歌曲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对歌曲审美的把握,体验到深厚的情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蓝色的雅特朗》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节拍是6/8拍,G大调。歌曲旋律以级进为主,上下起伏委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歌曲主人公漂泊远方、思念故乡之情。歌曲结构为两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是获取有声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听前活动是为听力做准备,是为了扫清造成听力理解障碍的词汇,准备必要的背景知识;听中活动是理解听力材料所
期刊
教学目标:  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在他乡,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出诗题  1.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
期刊
教材分析:  《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表现出侗家儿童在党的关怀下,生活得无比幸福,全曲由一个扩充性乐段组成民族五声调式。第一、二、三、四乐句节奏基本相同,以较快的速度反映出儿童天真活泼和好动的年龄特征。接下来的是衬词部分,它是歌曲的扩充,也是歌曲的高潮。第一声部节奏拉宽,第二声部是第一声部旋律的紧缩,两个声部的结合给人以既变化又统一的感觉,而类似戏曲中
期刊
教材分析:  《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水乡早春景色。诗的大意是: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诗人紧紧抓住并突出自然景物在季节转换时的特征,以“三两枝”“鸭先知”“芦芽短”“河豚欲上”传神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
期刊
教材分析: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人教版《音乐》第七册第六单元的欣賞课。该作品是由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勃拉姆斯所作的管弦乐作品,节奏自由,旋律带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稍快的快板,四二拍。一开始即呈示出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以匀称平整的附点节奏写成,柔和抒情而略带淡淡的忧愁。移高八度反复时,情绪变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PEP版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的第三课时Part A Let’s spell,是关于字母组合ar和al的语音知识。Let’s spell板块分为Read,listen and chant;Read,listen and number; 以及Look, listen and write.三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ar和al 的发音规则;第二部分通过读单词、听音排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