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就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周敦颐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劳形”,多年以来,这些美丽的意境一直成为我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这种脱俗的洒脱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向往。
自做教师以来,就一直梦想着在自己的努力下孩子们都能阳光地生活,都能实现童真中最美好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孩子们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地生活,回归那最美好的童真。从教以来,我一直就对教师这个行业充满了信心和激情,想像着在做教师期间能让更多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那个,也一直想象着孩子们在教育下不断地取得进步,时刻充满信心,成为自己心目中最出色的自己。
但事实上,教育面临的问题、教育所充当的角色以及教育所面临的困惑却不断地让我对理想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很多的时候,多想让我们的教育远离尘世的喧闹,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本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所应受到的伤害,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上,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按照孩子规律成长。但这些都只是自己最美好的理想,教育毕竟要与家庭结合、与社会接轨,学校毕竟不是真空,也不能脱离社会和现实,所以就一直努力寻找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寻找如何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教益,如何解决教育现实与社会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中出现的5+2<7的教育悲哀。于是,当有一天我做了校长,当有一天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现我的教育理想时,我感到了所要承受的压力和负担。
当我们大力实行素质教育时,当我们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时,当我们将时间还给孩子时,我们的家长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理解,要么是找家教,要么是自己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要么是这兴趣班、那特长班地来回奔波,把孩子休息的权利完全剥夺了;当我们教育孩子如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时,我们的家长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却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鲜明的对比课;当我们潜心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时,学校却成了社会矛盾激发问题后受伤害的发泄地。为此,我们不得不疲于应付家长的高期望,不得不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面子工程,不得不为了孩子的安全胆颤心惊地过着每一天。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教育确实出了问题后,指责声指向了教育,埋怨声飘向了学校,在指责和埋怨声中却没有人去挖掘深层次的因素。当然我们承认,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方法、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也存在着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强的现实,但谁能想到我们教育的无奈?谁又在教育无奈中真正透视过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滑坡、学生综合素质的不高以及孩子对生活、生命的漠视等现象,绝不仅仅是学校就能完全解决的。很多年以来,我们大力提倡保护青少年,甚至出现了很多极端的提法。我们承认,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是不对的,但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的教育就不会制止住孩子不断叛逆违规的行为,没有惩罚的教育就很难纠正孩子过激和过偏的行为。如果这些都没有了,也就意味着我们放纵孩子的错误、放纵孩子的不当行为,这样长期下去的结果是可怕的。如果教师不敢管理学生,孩子会从一次次的小错误中犯下大错,甚至是酿成大祸。将时间还给孩子,将能力还给孩子,而我们的家长却表现出一万个不乐意,于是家长在给孩子不断施压的过程中,造成了孩子离家出走甚至是轻生,在给孩子不断施压的过程中,孩子承受着他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重压。
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教育该走向何方,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能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更要反思我们教育的主导方向。我们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和育,也并非是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孩子的应试和竞争能力,而应该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孩子个性成长的理性出发,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的稳定的环境,给孩子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这个环境仅仅依靠学校是难以实现的,需要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支持,更需要政策性的导向,只有社会、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教育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发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教育需要一种冷静而理智的心态,需要远离功利、远离世俗,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一片净土,让学校成为孩子最喜欢最向往的地方,让家庭充满温馨,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孩子能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只有当我们的教师不再为了所谓的教学量化而一心向着孩子成绩看的时候,当社会不再为了一个所谓的名牌大学生而津津乐道的时候,当我们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我们的学生时,我们才能真正远离教育的功利化,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出不该走进的怪圈。
教育是激扬生命,是辅助成长,是春风化雨,是使人成为人,更是在人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人。教育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盼,更是人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载体。教育需要理想,当我们每一个从教者都能充满理想和追求的时候,当我们对教育充满激情的时候,当我们对每一个孩子都抱有期待的时候,当我们的教育做到了尊重生命、激扬生命、尊重自然、回归理性,当我们的教育能为孩子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扎实的基础时,教育的乌托邦就不再只是个空中楼阁,教育就能实现其促进人心智不断发展、增进人的道德判断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就能为真正的成就人、发展人、完善人而不断地返璞归真。
自做教师以来,就一直梦想着在自己的努力下孩子们都能阳光地生活,都能实现童真中最美好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孩子们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地生活,回归那最美好的童真。从教以来,我一直就对教师这个行业充满了信心和激情,想像着在做教师期间能让更多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那个,也一直想象着孩子们在教育下不断地取得进步,时刻充满信心,成为自己心目中最出色的自己。
但事实上,教育面临的问题、教育所充当的角色以及教育所面临的困惑却不断地让我对理想产生了动摇和怀疑。很多的时候,多想让我们的教育远离尘世的喧闹,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本不该他们这个年龄所应受到的伤害,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上,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发挥,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按照孩子规律成长。但这些都只是自己最美好的理想,教育毕竟要与家庭结合、与社会接轨,学校毕竟不是真空,也不能脱离社会和现实,所以就一直努力寻找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寻找如何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受到教益,如何解决教育现实与社会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中出现的5+2<7的教育悲哀。于是,当有一天我做了校长,当有一天我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现我的教育理想时,我感到了所要承受的压力和负担。
当我们大力实行素质教育时,当我们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时,当我们将时间还给孩子时,我们的家长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不理解,要么是找家教,要么是自己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要么是这兴趣班、那特长班地来回奔波,把孩子休息的权利完全剥夺了;当我们教育孩子如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时,我们的家长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却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鲜明的对比课;当我们潜心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时,学校却成了社会矛盾激发问题后受伤害的发泄地。为此,我们不得不疲于应付家长的高期望,不得不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面子工程,不得不为了孩子的安全胆颤心惊地过着每一天。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教育确实出了问题后,指责声指向了教育,埋怨声飘向了学校,在指责和埋怨声中却没有人去挖掘深层次的因素。当然我们承认,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方法、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也存在着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强的现实,但谁能想到我们教育的无奈?谁又在教育无奈中真正透视过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滑坡、学生综合素质的不高以及孩子对生活、生命的漠视等现象,绝不仅仅是学校就能完全解决的。很多年以来,我们大力提倡保护青少年,甚至出现了很多极端的提法。我们承认,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是不对的,但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的教育就不会制止住孩子不断叛逆违规的行为,没有惩罚的教育就很难纠正孩子过激和过偏的行为。如果这些都没有了,也就意味着我们放纵孩子的错误、放纵孩子的不当行为,这样长期下去的结果是可怕的。如果教师不敢管理学生,孩子会从一次次的小错误中犯下大错,甚至是酿成大祸。将时间还给孩子,将能力还给孩子,而我们的家长却表现出一万个不乐意,于是家长在给孩子不断施压的过程中,造成了孩子离家出走甚至是轻生,在给孩子不断施压的过程中,孩子承受着他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重压。
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教育该走向何方,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能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更要反思我们教育的主导方向。我们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和育,也并非是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孩子的应试和竞争能力,而应该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孩子个性成长的理性出发,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的稳定的环境,给孩子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这个环境仅仅依靠学校是难以实现的,需要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支持,更需要政策性的导向,只有社会、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教育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发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教育需要一种冷静而理智的心态,需要远离功利、远离世俗,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一片净土,让学校成为孩子最喜欢最向往的地方,让家庭充满温馨,在这个温馨的家庭中,孩子能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只有当我们的教师不再为了所谓的教学量化而一心向着孩子成绩看的时候,当社会不再为了一个所谓的名牌大学生而津津乐道的时候,当我们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我们的学生时,我们才能真正远离教育的功利化,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出不该走进的怪圈。
教育是激扬生命,是辅助成长,是春风化雨,是使人成为人,更是在人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人。教育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盼,更是人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载体。教育需要理想,当我们每一个从教者都能充满理想和追求的时候,当我们对教育充满激情的时候,当我们对每一个孩子都抱有期待的时候,当我们的教育做到了尊重生命、激扬生命、尊重自然、回归理性,当我们的教育能为孩子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扎实的基础时,教育的乌托邦就不再只是个空中楼阁,教育就能实现其促进人心智不断发展、增进人的道德判断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就能为真正的成就人、发展人、完善人而不断地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