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可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事实上,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常以权威者自居,以长者自居,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在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教师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会向学生敞开心扉,这样的结果是:师生间缺乏交往和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创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间沟通、对话、交流的平台,对于优化生物教学来说,势必起到推动作用。
一、平台之一:教师的“亲和力”是师生沟通的心理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应抛掉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及高高在上的权威意识,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学生面前。
1.良好的情绪是打开师生沟通之门的钥匙
真实的自我展现,不等于真实情绪的宣泄,教师应学会自我调整,保持最佳的情绪走进课堂。如果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心绪不佳、烦躁不安时走进课堂,学生会产生压抑感,从而使他们的心理闭锁,思维阻滞;相反,当教师以饱满、快乐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会倍感亲切,从而思维活跃,有利于他们创新潜能的发挥。
2.尊重学生是师生沟通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认可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维护学生的自尊与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比如,在标本制作过程中,一位同学通过实践提出了利用新采植株直接制作标本的方法,笔者和其他同学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多次尝试,发现新鲜的植株稍稍失水后更易整理、保存,避免了晾干标本易折断、易变色的缺点。大家的肯定给了他极大的鼓舞,更增强了他的学习信心。
3.一视同仁是师生沟通的重要保证
在教师眼中,每位学生不管成绩优劣,表现好坏,都应该一视同仁。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困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这可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机会。
二、平台之二:作业是师生沟通的情感“纽带”
生物学科的作业量不多,但却是行之有效的沟通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首先,从作业的形式入手,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校园动植物分类调查”的作业,有位同学调查了校园内的药用植物,记录了它们的土名及一些作用,后来一位同学被蝎子蜇了,我们用了他提供的方法处理,果然有效,笔者在课堂上对他进行表扬,这让他激动了好几天,并由此激发出他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其次,在书面作业的批改中,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将其转化成文字评语写在作业后面。每次发作业时,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作业,有的还相互交流,因为他们会在作业上看到许多充满人性化的批语。比如:七年级时,笔者布置了一个为家长设计一餐菜谱并实施的作业,这次作业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也获得了家长的好评。一位家长在孩子作业后写道:“这是孩子为我们做的第一次饭,我们再累,心里也高兴,孩子长大了。”看了家长的话,笔者在批语中写到:“这是一次爱的作业,你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位同学自己也深有感触,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仅仅为父母做了一次饭,父母就高兴成这样,而父母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从未想过回报。真没想到一次作业竟然有那么多的意外收获。
三、平台之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师生沟通的深化渠道
对于部分喜爱生物学科的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机会,从而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个群体,达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比如,依托我校周边的资源环境,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活动。七年级的组员完成了“校园植物挂牌”、“校园标本制作”活动;八年级的同学动手制作了“叶脉书签”及“标本画创作”,他们的作品参加了开发区中小学课改亮点展示活动,获得了一致好评。在课堂上由于他们的带动,吸引了大批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
四、平台之四:网络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延伸
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如果说课堂的交流是师生的平等对话,那么网络上的交流则更多是朋友间的倾诉。比如,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对于某个问题师生或生生争论不休,有时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只能点到为止,而课后的网络交流则可各抒己见、据理力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将某个问题探讨得很透彻,而且更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新时期的新型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工具,创设一条快捷、畅通的“高速公路”,与学生进行网上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潜能就是一粒种子,心理自由、安全是创新潜能萌发的土壤,它需要教师敞开心扉,开动脑筋,抓住每一个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拉近师生距离,真正形成和谐、民主、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新型的课堂。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平台之一:教师的“亲和力”是师生沟通的心理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应抛掉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及高高在上的权威意识,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学生面前。
1.良好的情绪是打开师生沟通之门的钥匙
真实的自我展现,不等于真实情绪的宣泄,教师应学会自我调整,保持最佳的情绪走进课堂。如果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心绪不佳、烦躁不安时走进课堂,学生会产生压抑感,从而使他们的心理闭锁,思维阻滞;相反,当教师以饱满、快乐的精神状态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会倍感亲切,从而思维活跃,有利于他们创新潜能的发挥。
2.尊重学生是师生沟通的必要条件
教师应认可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维护学生的自尊与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比如,在标本制作过程中,一位同学通过实践提出了利用新采植株直接制作标本的方法,笔者和其他同学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多次尝试,发现新鲜的植株稍稍失水后更易整理、保存,避免了晾干标本易折断、易变色的缺点。大家的肯定给了他极大的鼓舞,更增强了他的学习信心。
3.一视同仁是师生沟通的重要保证
在教师眼中,每位学生不管成绩优劣,表现好坏,都应该一视同仁。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困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这可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机会。
二、平台之二:作业是师生沟通的情感“纽带”
生物学科的作业量不多,但却是行之有效的沟通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首先,从作业的形式入手,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校园动植物分类调查”的作业,有位同学调查了校园内的药用植物,记录了它们的土名及一些作用,后来一位同学被蝎子蜇了,我们用了他提供的方法处理,果然有效,笔者在课堂上对他进行表扬,这让他激动了好几天,并由此激发出他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其次,在书面作业的批改中,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将其转化成文字评语写在作业后面。每次发作业时,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作业,有的还相互交流,因为他们会在作业上看到许多充满人性化的批语。比如:七年级时,笔者布置了一个为家长设计一餐菜谱并实施的作业,这次作业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也获得了家长的好评。一位家长在孩子作业后写道:“这是孩子为我们做的第一次饭,我们再累,心里也高兴,孩子长大了。”看了家长的话,笔者在批语中写到:“这是一次爱的作业,你交出了合格的答卷。”这位同学自己也深有感触,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仅仅为父母做了一次饭,父母就高兴成这样,而父母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从未想过回报。真没想到一次作业竟然有那么多的意外收获。
三、平台之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师生沟通的深化渠道
对于部分喜爱生物学科的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机会,从而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个群体,达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比如,依托我校周边的资源环境,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活动。七年级的组员完成了“校园植物挂牌”、“校园标本制作”活动;八年级的同学动手制作了“叶脉书签”及“标本画创作”,他们的作品参加了开发区中小学课改亮点展示活动,获得了一致好评。在课堂上由于他们的带动,吸引了大批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
四、平台之四:网络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延伸
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如果说课堂的交流是师生的平等对话,那么网络上的交流则更多是朋友间的倾诉。比如,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对于某个问题师生或生生争论不休,有时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只能点到为止,而课后的网络交流则可各抒己见、据理力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将某个问题探讨得很透彻,而且更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新时期的新型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工具,创设一条快捷、畅通的“高速公路”,与学生进行网上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新不是教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潜能就是一粒种子,心理自由、安全是创新潜能萌发的土壤,它需要教师敞开心扉,开动脑筋,抓住每一个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拉近师生距离,真正形成和谐、民主、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新型的课堂。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