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的文明与文明养狗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标题看似有点咬口,似乎在绕口令。“文明养狗”好理解,“养狗的文明”咋说?
  何谓“养狗的文明”?溯源此说,还得从近期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谈起。狗向来在畜禽之列,这回第一次从《目录》中移出。也就是说,狗已从畜禽中解放出来了。狗不属畜禽,难道它属野生保护动物?当然不是。据农业农村部“说明”: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和偏爱,狗已经从传统家畜“特化”为“伴侣动物”。狗身份的变化,意味着狗获得了特别的地位,今后不再提倡养殖食用了。说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文明的要求和体现。这就是所谓“养狗的文明”,或说“养狗文明”这一概念的来历。据说,农业农村部的《目录》一出来,一些养狗者爱狗者欢呼雀跃,认为如今养狗爱宠有了好的名分,名正言顺了。
  笔者不是“伴侣动物”的爱宠人士,对人类文明的这一进步,没有爱宠者那么兴奋,相反,我还有些担忧起来,担心现今《目录》一出,养狗者激增,而好些宠狗者德行不配这一文明的进步,造成一个一个“狗患”,给社会安定团结、环境卫生、生态文明带来负面效应。这不是危言耸听,就拿当下笔者常常亲身所历亲眼所见的一些现象来说吧:本人居住在闹市区,区政府早有养狗管理的《通告》,明文规定市民日常休闲、早晚锻炼身体的广场列为“禁止遛狗区域”。然而,长期以来,广场仍成了犬只活動场所。白天各种宠物狗(包括烈性犬、大型犬)进进出出,晚上更是各种犬只聚会狂欢的地方。特别是一些烈性犬常在广场人群中穿梭,吓得人们特别是小孩避之不及,惊恐万状,为此常常引发骂战和纠纷。至于大街小巷遛狗不拴绳,任凭狗狗窜到路人身上,闻来闻去,使人惊吓不已;带狗出去玩,狗狗便溺,看见周围没人,不清理狗狗排泄物,让人一不留意,就踩到“地雷”,弄得满鞋都是狗屎,臭不可闻;深更半夜犬吠声声,扰得人们不得入睡;烈性犬、大型犬不牵链索,不戴嘴套,路人与狗相遇,心生恐惧……如此现象可谓司空见惯。听到的,从媒体上看到的,狗伤人事件、因狗引发的纠纷也不鲜见。笔者就从媒体上看到两则令人瞠目咋舌的新闻。一则是发生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一张姓先生在小区开车时意外地把一未牵绳的小型博美犬撞死,狗主人开出要车主赔偿10万元的天价。由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张先生的车被狗主人锁在了自家车库里。最后闹到派出所,在民警调解下,双方才达成协议,张先生给狗主人赔偿8000元钱,拿回了自己的车。另一则是发生在江苏苏州市高新区马浜小区内,一辆面包车在行驶中意外撞死一条未牵链的宠物狗。狗主人当即向车主提出了两个要求:要么赔偿5000元、要么给狗下跪1小时。车主经济条件较差,选择了有失人格尊严的给死狗下跪。这两则因狗引发的纠纷,不能说车主没有责任,但纠纷的起因都是因狗主人没履行文明养狗的有关规定,遛狗时未给狗拴狗链所致。
  狗的身份改变,一方面是社会文明的与时俱进,跟国际接轨的体现,一方面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狗从畜禽升位为 “动物伴侣”,这是文明社会的一个进步,丰富了现代文明的内涵。然而,养狗的文明和文明养狗毕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下的主要矛盾是文明养狗的问题,是“动物伴侣”的主人能否与养狗文明的进步相匹配的问题,假若“动物伴侣”的主人不配这一文明的进步,将会带来“狗患”无穷,不仅不能给现代文明添彩增色,相反有损现代文明。于是笔者期望爱宠物的人们在欢呼“文明进步”的同时,不要忘记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不要忘记加强自己社会公德的修养。如今各地都制定出台了《养犬管理规定》或《犬类管理办法》,养狗者首先要严格遵守、履行这些条例、制度和规定,如:遛狗牵绳,大型狗戴嘴套并不随意出入公众场所;当好“铲屎官”,不管周围有人无人都要给狗捡屎;按时给狗打疫苗;遇到因狗引起的纠纷,要礼让,敢担当;乘坐电梯时要教会狗狗呆在角落里,避免陌生人受到惊吓;训练狗狗不要乱叫乱吼,尤其是在夜里,以防扰民,等等。
  概而言之,期望狗身份的改变,养狗文明的进步,在给“宠物伴侣”的主人增添快乐、排除愁闷孤独的同时,能给现代文明增添悦目的色彩,千万不要给人们添愁、添烦、添堵、添怒,更不能添伤。一句话,希望养狗者别辜负了时代的进步,做一个文明养犬人。
其他文献
由向继东先生编选的《2019中国杂文年选》近期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延续了向继东先生在选稿上高标准、严要求的一贯风格。入选作家既有沈棲、陈鲁民、刘齐、朱大路、刘诚龙、于文岗、汪强、游宇明、齐世明、迂夫子这样的杂文名家,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杂文新手。2019年度中国好的杂文作品,全都发表于公开出版的报刊等传媒上。全书稿分为“浮世绘”“杂感录”“随想记”“温故坊”“新视点”等五辑,即五个部分。此书选文的洞
期刊
三年前,表弟进城。   表弟姓付,他住在离县城近百里的二佐村,日子过得紧巴巴。三年前的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要到我居住的小城来谋生。我就一个普通市民,无权无势,朋友圈也就是几个舞文弄墨的人,百无一用是书生,让他来,什么忙也帮不上啊。表弟说他有一把子力气,脑力也不比别人差,他先一个人来试试,行,就从农民成为市民,不行依旧是农民,也不搭啥。   我和媳妇一合计,觉得表弟说的有道理,人挪活树挪死嘛
期刊
在生活中及一些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一句话,“真是贫穷限制想象力”,以此来自嘲或他嘲因囊中羞涩而导致对美好事物憧憬的局限。这句话乍一听道理满满,实则不然,它是一个“伪命题”。   限制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你认知不到”。   判断一个人认知水平的高低,可以概括的简单标准之一就是,看他在谈论一件事物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少概念,越多越好。多,说明他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可以即时调动自己
期刊
《杂文月刊》2020年5月上原创版刊登了一篇文章《怎样理解“躺在家里就是贡献国家”?》,“躺在家里就是贡献国家”是在疫情爆发期为减少人员流动可能造成病毒传播的特殊说法,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的确应反思一下过去人类过度干预自然侵犯自然的生存模式了。   有报道说,近几个月,因疫情影响,人类活动按下了暂停键,令人吃惊的现象很快发生了:意大利威尼斯的水质开始变得清澈,近海出现海豚;南非开普敦市街头企鹅结伴逛
期刊
这年头,“带货”眼见着越来越热门,越来越重要了。  偶尔看快手,发现几年前一位扛水泥扛出名的“水泥姐”已经转型卖东西了,虽然卖的和“水泥界”风马牛不相及,但名头还是打着“水泥姐”的烙印。  于是内心就猜,平台上某位跳舞跳出名的女孩会不会“舞”而优则“售”?现实毫无悬念,在她拥有几十万粉丝之后的一天,她终于开了直播卖东西了。  张爱玲早就说了,出名要趁早。看来带货也趁早,借着名气麻溜地进入销售界啊。
期刊
有同事戏谑地说,今年好像没有春天,直接从冬天跳到了夏天。听了这话,大家都能会意——天气方面,从严冬凛冽骤然变为高温炎热;更重要的是疫情原因,许多国人在家里“宅”过了整个春天。“宅”在家里,忘记了闹元宵、踏青游春,忘记了二月二、三月三,忘记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忘记了情人节、妇女节、愚人节……如果不是《杂文月刊》2020年5月上原创版的《由高考作文题想到的》一文,我几乎忘记了“五一”劳动节。   至今
期刊
网上近期爆出几例“天才”“神童”的旧闻故事,引发广泛关注,网民的关注点惊人一致:是孩子“神童”,还是家长“神通”?  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几个问题——  16岁少女岑某诺,每天可以“写300首词牌”“创作2000首诗”“写15000字小说”……  云南一小学六年级在读学生陈某石,他的一项研究课题——《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斩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期刊
这是张树民的一句话。语出《杂文月刊》2020年4月原创版《只为涤荡秽丑尽心力》一文。张树民对杂文的缘分,来自逆反之心。一些人對杂文很不待见,张树民偏要弄清楚那些人为什么“和杂文有切骨之仇”,盖因杂文针砭时弊,涤荡秽丑。张树民“生性倔强,认死理儿,正义感占主流,故尤喜杂文”。   张树民的文章《“言善风”的“里子”》,融古汇今,针砭时弊。“无论喜或忧,喜鹊只报喜,生活的极滋润;乌鸦不善其道,活得便
期刊
我每年总想多挑一些报刊的作品,哪怕某些作品略逊一筹,也会收录一些,以示编者“海纳百川”。其实,这对读者未必是一件好事。作为编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大家;收录不必在乎其發表园地,见好就收——今年,我大致就是这样做的。   我一直在想,杂文这种文学样式,还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写这类文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而刊载这类文字的阵地,也日见稀少。平时没感觉,当着手编这样
期刊
自隋唐举办科举考试始,文昌帝君(即文昌星,俗称文曲星)与魁星是主管科名禄籍的大神,受到天下读书人的欢迎和崇奉,成为读书人的保护神,故文昌祠、文昌阁、魁星楼、魁星阁遍布全国各地。  今日之考生,恐怕知道文昌星与魁星的不一定多,更别提向其祈祷保佑考高分进985大学了。然其祈求高中的心理与古时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别有所求耳。  全国各地考生及其家长,远赴曲阜孔庙祈求夫子保佑高中者不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