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像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大班 创造 绘画
进入大班后,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的绘画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具体表现为:在画面构图上,大多是太阳、大树、白云、人物等比较固定的模式;在形象塑造上,反复使用固定的图式表现某一物体;在色彩运用上,对同样的物体一再重复同样的色彩。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独创是艺术的根本。每个儿童都有潜在的艺术创造力,如何让这种潜在的艺术创造力在其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呢?笔者从“色彩、造型、构图”这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情感愉悦——在顺势中迸发斑斓色彩
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种基本要素。到了大班,孩子对一些物体形象已有固定的理解,常以自我为中心来表现并用绘画来传达各种概念,在色彩运用上最为突出的是客观用色,即根据物体固有的颜色涂色。从主观用色发展到客观用色,是幼儿在色彩运用方面的一大进步,却带来了一个问题:他们一成不变地在作品中将某一物体与某一颜色联系起来如大树:绿色、云:白色、天空:蓝色……使幼儿作品的画面色彩显得僵硬呆板,失去了个性和特点,也失去了美术作品美的表现和创造。
1、借力媒体,动态教学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动态的教育活动。信息时代,网络以无限丰富的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库,这种直观、易感知、易体会的媒体,为教师解决了平时教学中很难用语言替代的动态教学,同时也为幼儿在感知比较抽象的内容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大班绘画活动“遨游太空”中,太空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但是由于对太空缺乏直观经验,使孩子们在创作中一筹莫展。后来教师借助网络,为幼儿呈现了丰富、神秘的太空景观。孩子们通过看、听、说等多感官的参与欣赏,他们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遨游太空奇幻的美在幼儿的画笔下顷刻诞生了。特别是太空中的神奇色彩,在幼儿的作品中瞬间斑斓迸发。
2、名画欣赏,提高审美
毕加索、马蒂斯、凡高等是将色彩运用到极致的名画家,色彩是他们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欣赏毕加索的《美梦》《戏水》,马蒂斯的《静物》《开着的窗户》《国王的悲伤》与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等名作,引导孩子们在名画中尽情遨游,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用各种颜色来创作,运用对比色、混合色、高明度的颜色,因为画家们都喜欢用上千种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马蒂斯认为,“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务的需要”。幼儿在欣赏中豁然开朗,他们天生具有美学因子,无形中领会大师的画并将其传递到自己的想象系统中,孩子们笔下的作品就显得简洁、明亮、直率,富有童趣。
二、自由发挥——在轻松、快乐中提高造型技巧
造型就是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大班的幼儿对于物体结构已经能用一些简单的图形来代替,但教师发现,这种组合出现频繁,形成一种固定化的模式动态也较呆板、固定。这是幼儿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师可以“适时、趣味”引导,多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素材,在“自由发挥”中轻松、快乐的点拨。
1、耐心观察,温暖点化
《指南》指出:“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幼儿“表现与创造”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想象的基础是观察,因此,在物体形象塑造上,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实物或图片,把握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人物由头、身体、四肢三部分组成,动物由头,颈、躯干、四肢、尾巴组成……,但在把握物体结构的基础上还要抓住其主要特征。例如,幼儿在把握长颈鹿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抓住长颈鹿脖子长的特征,用长方形、圆柱、来表征长颈鹿并用长脖子来改变各个动态,既发挥幼儿想象进行开放式造型,又创造出与实物相似的画面形象。耐心的观察,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多种媒介,循势而导
大班幼儿对于物体的认识范围还不是很多,造型能力也受到约束。运用多媒体材料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如用幻灯片、视频进行欣赏教学,可以将静止的事物动态,化远为近,立体形象,有力地拓宽了幼儿的思维经验的积累,从而也循势而导地提高了幼儿的造型技巧。如在绘画活动“和美丽的动物结一次婚”教学中,虽然孩子们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不陌生,但动物们的动态,具体特点如何去表现却一无所知,而教师运用视频慢镜头演示,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观察更加清晰、细致,然后再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动态……教师虽然没用任何讲解、示范,幼儿却创作出了一个个不同形态的动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孩子已能画人物的基本特征,却缺少丰富的动态。我们选择“彩色杂志封面”来制作人物的身体,用其能随意剪的特性表现不同的身体动态,让幼儿添画人物的头部、手和腿等,降低畫人物动态的难度,让幼儿感受不同人物优美的姿态。这种多元的绘画模式,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兴趣。
三、多元构图——在遐想中促成独特构图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大班幼儿对于主题画已有一定的表现能力。他们喜欢使用地平线,常常把数个形象并列画在地平线上即排队式构图,以表示这些物体处在同一水平面。为达到空间的平衡,他们还会在画纸的上部画上太阳、小鸟、白云等形象。当然这些程式化的构图方式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有关,幼儿只想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表现在画面上,而不是整体构图,所以尝试运用故事启发下的情节画面,以连环画、合成画、命题画创作的途径,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促成多元化的构图。
1、音乐启发,合理想象
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指出:“儿童对一个经验愈有感情上的兴趣,那么这经验对于他的作品和进一步发展就愈有益处。”运用音乐想象作画有生动的形象和充满想象的空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和表达欲望。所以,对大班幼儿构图多样化的引导,可以从多听音乐进行想象作画入手。例如,在音乐想象画《狮王进行曲》教学活动中,画面感很强的音乐情节:在森林里,各种小动物聚集在一起,威风的狮王出现了……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幼儿在这一强烈音乐情境的激发下,大胆构思,形成了各不相同又充满意境的画面。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大班幼儿在意境化的音乐情节带动下,已经能进行初步的整体构图,并运用色彩变化表达情境。由此可知,强烈的音乐情境,能引导幼儿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促进幼儿构图的多样化。
2、结合生活,随性创编
到了大班,有部分幼儿已能用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在形象的主次上,能以物体的大小、对比的强弱来表现,并形成主题和背景。因此,我们在指导时尽可能地使幼儿所画内容和其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联系,不拘形式地进行随性创编,并尝试以下三种方法,发展幼儿个性化的构图技巧。
(1)同伴合作有趣的连环画
连画是先由老师或幼儿商量确定一个主题,例如主题为“小丸子雨中舞会”的连环画,她先完成第一张画,然后由另一个幼儿完成第二张画,再由第三个幼儿完成第三张画……直至整套连环画完成。这种“传”能在绘画中使孩子们不断接触新作品,不断产生新的想象和创造,使画面更具独特性。
(2)选择富有趣味的素材和内容进行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合成绘画,如把废旧的报纸、纸盒上的图片剪下来,通过想象进行添画,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独特的画。
(3)丰富素材,鼓励幼儿进行创意绘画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如果能让孩子在一些新型的素材上进行作画,并借助素材特点进行想象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借助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视角。
总之,绘画表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才情,不能完全靠教,但并不表示完全不能介入。“教”与“引导”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如何让幼儿轻松行走在绘画道路上,创造出更具个性和灵性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7
[2]《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罗恩菲尔德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
(宁海县西店镇第二幼儿园 浙江宁波)
关键词:大班 创造 绘画
进入大班后,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的绘画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具体表现为:在画面构图上,大多是太阳、大树、白云、人物等比较固定的模式;在形象塑造上,反复使用固定的图式表现某一物体;在色彩运用上,对同样的物体一再重复同样的色彩。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独创是艺术的根本。每个儿童都有潜在的艺术创造力,如何让这种潜在的艺术创造力在其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呢?笔者从“色彩、造型、构图”这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情感愉悦——在顺势中迸发斑斓色彩
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种基本要素。到了大班,孩子对一些物体形象已有固定的理解,常以自我为中心来表现并用绘画来传达各种概念,在色彩运用上最为突出的是客观用色,即根据物体固有的颜色涂色。从主观用色发展到客观用色,是幼儿在色彩运用方面的一大进步,却带来了一个问题:他们一成不变地在作品中将某一物体与某一颜色联系起来如大树:绿色、云:白色、天空:蓝色……使幼儿作品的画面色彩显得僵硬呆板,失去了个性和特点,也失去了美术作品美的表现和创造。
1、借力媒体,动态教学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动态的教育活动。信息时代,网络以无限丰富的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库,这种直观、易感知、易体会的媒体,为教师解决了平时教学中很难用语言替代的动态教学,同时也为幼儿在感知比较抽象的内容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大班绘画活动“遨游太空”中,太空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但是由于对太空缺乏直观经验,使孩子们在创作中一筹莫展。后来教师借助网络,为幼儿呈现了丰富、神秘的太空景观。孩子们通过看、听、说等多感官的参与欣赏,他们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遨游太空奇幻的美在幼儿的画笔下顷刻诞生了。特别是太空中的神奇色彩,在幼儿的作品中瞬间斑斓迸发。
2、名画欣赏,提高审美
毕加索、马蒂斯、凡高等是将色彩运用到极致的名画家,色彩是他们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欣赏毕加索的《美梦》《戏水》,马蒂斯的《静物》《开着的窗户》《国王的悲伤》与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等名作,引导孩子们在名画中尽情遨游,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用各种颜色来创作,运用对比色、混合色、高明度的颜色,因为画家们都喜欢用上千种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马蒂斯认为,“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务的需要”。幼儿在欣赏中豁然开朗,他们天生具有美学因子,无形中领会大师的画并将其传递到自己的想象系统中,孩子们笔下的作品就显得简洁、明亮、直率,富有童趣。
二、自由发挥——在轻松、快乐中提高造型技巧
造型就是创造出来的物体形象。大班的幼儿对于物体结构已经能用一些简单的图形来代替,但教师发现,这种组合出现频繁,形成一种固定化的模式动态也较呆板、固定。这是幼儿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师可以“适时、趣味”引导,多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素材,在“自由发挥”中轻松、快乐的点拨。
1、耐心观察,温暖点化
《指南》指出:“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幼儿“表现与创造”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想象的基础是观察,因此,在物体形象塑造上,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实物或图片,把握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人物由头、身体、四肢三部分组成,动物由头,颈、躯干、四肢、尾巴组成……,但在把握物体结构的基础上还要抓住其主要特征。例如,幼儿在把握长颈鹿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抓住长颈鹿脖子长的特征,用长方形、圆柱、来表征长颈鹿并用长脖子来改变各个动态,既发挥幼儿想象进行开放式造型,又创造出与实物相似的画面形象。耐心的观察,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多种媒介,循势而导
大班幼儿对于物体的认识范围还不是很多,造型能力也受到约束。运用多媒体材料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如用幻灯片、视频进行欣赏教学,可以将静止的事物动态,化远为近,立体形象,有力地拓宽了幼儿的思维经验的积累,从而也循势而导地提高了幼儿的造型技巧。如在绘画活动“和美丽的动物结一次婚”教学中,虽然孩子们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不陌生,但动物们的动态,具体特点如何去表现却一无所知,而教师运用视频慢镜头演示,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观察更加清晰、细致,然后再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动态……教师虽然没用任何讲解、示范,幼儿却创作出了一个个不同形态的动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孩子已能画人物的基本特征,却缺少丰富的动态。我们选择“彩色杂志封面”来制作人物的身体,用其能随意剪的特性表现不同的身体动态,让幼儿添画人物的头部、手和腿等,降低畫人物动态的难度,让幼儿感受不同人物优美的姿态。这种多元的绘画模式,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兴趣。
三、多元构图——在遐想中促成独特构图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大班幼儿对于主题画已有一定的表现能力。他们喜欢使用地平线,常常把数个形象并列画在地平线上即排队式构图,以表示这些物体处在同一水平面。为达到空间的平衡,他们还会在画纸的上部画上太阳、小鸟、白云等形象。当然这些程式化的构图方式与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有关,幼儿只想把自己能想到的都表现在画面上,而不是整体构图,所以尝试运用故事启发下的情节画面,以连环画、合成画、命题画创作的途径,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促成多元化的构图。
1、音乐启发,合理想象
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指出:“儿童对一个经验愈有感情上的兴趣,那么这经验对于他的作品和进一步发展就愈有益处。”运用音乐想象作画有生动的形象和充满想象的空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和表达欲望。所以,对大班幼儿构图多样化的引导,可以从多听音乐进行想象作画入手。例如,在音乐想象画《狮王进行曲》教学活动中,画面感很强的音乐情节:在森林里,各种小动物聚集在一起,威风的狮王出现了……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幼儿在这一强烈音乐情境的激发下,大胆构思,形成了各不相同又充满意境的画面。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大班幼儿在意境化的音乐情节带动下,已经能进行初步的整体构图,并运用色彩变化表达情境。由此可知,强烈的音乐情境,能引导幼儿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促进幼儿构图的多样化。
2、结合生活,随性创编
到了大班,有部分幼儿已能用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在形象的主次上,能以物体的大小、对比的强弱来表现,并形成主题和背景。因此,我们在指导时尽可能地使幼儿所画内容和其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联系,不拘形式地进行随性创编,并尝试以下三种方法,发展幼儿个性化的构图技巧。
(1)同伴合作有趣的连环画
连画是先由老师或幼儿商量确定一个主题,例如主题为“小丸子雨中舞会”的连环画,她先完成第一张画,然后由另一个幼儿完成第二张画,再由第三个幼儿完成第三张画……直至整套连环画完成。这种“传”能在绘画中使孩子们不断接触新作品,不断产生新的想象和创造,使画面更具独特性。
(2)选择富有趣味的素材和内容进行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合成绘画,如把废旧的报纸、纸盒上的图片剪下来,通过想象进行添画,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独特的画。
(3)丰富素材,鼓励幼儿进行创意绘画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如果能让孩子在一些新型的素材上进行作画,并借助素材特点进行想象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借助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视角。
总之,绘画表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才情,不能完全靠教,但并不表示完全不能介入。“教”与“引导”一线之隔,关键在于如何让幼儿轻松行走在绘画道路上,创造出更具个性和灵性的绘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7
[2]《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罗恩菲尔德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
(宁海县西店镇第二幼儿园 浙江宁波)